簡介,沿革,
簡介
沿革
1851年,英國長老會宣教士賓為霖來到廈門。他根據律詩格式,將當時英美信徒唱誦的聖詩譯成漢語,撰成《神詩合選》。然而,這部聖詩是文言體,很多文化層次低的信徒無法吟唱。於是,英國倫敦會牧師養為霖將這部聖詩改譯成白話文,編成《養心神詩》13首,於1854年出版。1857年,聖詩增加到58首,稱《養心神詩新編》。1862年,賓為霖又以閩南語編譯了《廈腔神詩》,共20首。此後數十年,閩南教會又不斷添加《養心神詩》的曲目。
1923年3月1日,第三屆基督教閩南大會在泉州南街禮拜堂召開。會上,廈門廈港堂楊懷德牧師提議,“大議會應增訂讚美詩以資套用”。他的提案得到閩南大會的批准。於是指派楊懷德、施憐得、陳秋卿、呂約定、王玉如、盧樹古、清潔·打馬字(打馬字牧師大女兒)、倪瑪義、和安鄰、蘇為霖等人組成“增訂詩歌委辦”,負責聖詩的修訂、增減。1928年,倫敦會的和安鄰姑娘(註:姑娘指未婚的女宣教士)彙編了106首讚美詩。1932年教會將其編印為《培靈詩歌》。此後,閩南大會修訂《培靈詩歌》與《養心神詩》,將兩部聖詩合二為一,編成了《閩南聖詩》300首,於1934年正式出版。這部《閩南聖詩》從此在閩南各大教會流傳,作為禮拜、團契、靈修的歌本,一直沿用至今。
《閩南聖詩》的來源非常廣泛,既收錄查爾斯·衛斯理(第23首)、克羅斯比(第86首)等享譽世界詞曲作家的作品,也有本土傳道人的創作。如:293首《此時禮拜將要息》就是竹樹堂首任華人牧師葉漢章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