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北游擊區

閩北游擊區是土地革命戰爭後期紅軍南方八省游擊區之一。1936年2月,閩北獨立師主力進至閩漸邊界洞宮山地區,與在當地堅持鬥爭的閩江獨立師會合。4月召開閩北分區委和閩江特委聯席會議,成立中共閩贛省委,黃道任書記,統一領導兩地區的游擊戰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閩北游擊區
  • 類型:土地革命戰爭後期紅軍南方八省游擊區
歷史沿革,

歷史沿革

閩北游擊區是土地革命戰爭後期紅軍南方八省游擊區之一。1935年初,在閩北蘇區被敵占領後,中共閩北分區委以黃道為書記,在蘇區內堅持鬥爭並向武夷山區轉移。2月,將閩北的紅五十八團和兩個獨立團等部分編為閩北獨立師,在崇安、浦城、資溪、光澤、邵武等地區、進行游擊鬥爭。面對敵人的“清剿“,獨立師採取分散活動方式與之周旋。8月獨立師主力在上饒、建陽等地先後伏擊殲滅國民黨軍,取得勝利,從而使國民黨軍在1936年初停止了“清剿”。與此同時,挺進閩東北的部隊,建立了以迪口為中心的游擊根據地,部隊發展到2000餘人。1936年2月,閩北獨立師主力進至閩漸邊界洞宮山地區,與在當地堅持鬥爭的閩江獨立師會合。4月召開閩北分區委和閩江特委聯席會議,成立中共閩贛省委,黃道任書記,統一領導兩地區的游擊戰爭。會後,閩北獨立師回到閩北游擊區繼續進行游擊戰爭,年底游擊區擴大到10多個縣。該區游擊戰爭堅持到抗日戰爭爆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