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復極力向中國介紹西方政治、經濟、法律及資產階級民主思想,翻譯了《原富》、《原強》、《天演論》等大量論著。他的論述對以後的維新變法、辛亥革命和“五四”新文化運動都產生了巨大影響。
嚴復墓坐向東北,花崗石砌造,平面前方後弧,後擋土牆埕後弧形如意形,三層墓埕,占地面積200多平方米。封土為三合土質,封土前豎一青石墓碑楷書:“清侯官嚴幾道先生之壽域”。墓柱為金瓜頂,飛龍盤柱。兩側立卷書石圍屏。墳周以花崗岩石砌護坡。墓系清宣統二年(1910年),嚴復為歸葬亡妻王氏,令長子嚴伯玉監造,嚴復自書墓碑及“惟適之安”橫屏。1921年嚴復病逝後葬於此。陳寶琛為其撰墓志銘,上刻:“旗山龍渡岐江東,玉屏聳張靈此鐘。 新籀古析以中,方言揚雲論譚充,千辟弗試千越鋒,昔夢登天悲迴風。飛火怒扇銷金銅,鯨去鼉陸變江。氐見猶閱世君非蒙,咽理歸此萬年宮,文章光氣長垂虹。”20世紀70年代,墓周圍環境嚴重破壞。1984年至1988年重新修復。以原墓為中心,保持原狀不變,在墓的兩側及後側建一堵高2.3米的磚牆,在墓前砌建長40米、高2米多的石牆,開兩門,上為花崗石歇山頂,擴展二層墓埕,墓園面寬40米,縱深42米。並在墓園內種植白玉蘭樹。2000年重修墓園,鋪設甬道路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