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龍秋(1928.9.12-)男,四川省重慶市人。1952年7月畢業於華西大學口腔醫學院,1952年9月至1954年12月在四川醫學院口腔系頜面外科任助教,1954年12月至1955年12月在四川醫學院附屬醫院外科任住院醫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閔龍秋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四川省重慶市
- 出生日期:1928.9.12-
- 畢業院校:華西大學口腔醫學院
- 性別:男
人物經歷,人物貢獻,學術作品,所獲榮譽,
人物經歷
閔龍秋(1928.9.12-)男,四川省重慶市人。1952年7月畢業於華西大學口腔醫學院,1952年9月至1954年12月在四川醫學院口腔系頜面外科任助教,1954年12月至1955年12月在四川醫學院附屬醫院外科任住院醫生,1956年1月至1957年1月到上海第一醫學院麻醉科進修學習麻醉,1957年1月回院後則任外科麻醉組及頜面外科代理主治醫師,1961年1月晉升主治醫師及任外科麻醉組負責人,1978年6月任麻醉科主任、晉升講師,1980年1月任麻醉科主任及外科教研組付主任、晉升副教授,1983年月5任麻醉科主任、晉升教授,1989年1月至今在華西醫科大學附一院麻醉科任教授,從醫執教50年。
曾任全國麻醉學會第二、三屆委員、成都市衛生局針麻協作組組長、中華醫學會成都市醫學會常務理事、麻醉專委會主任委員、西南地區麻醉協作組組長、中華醫學會四川省分會第一、二、三屆麻醉專委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成都市醫學會顧問、中華醫學會成都市醫學會麻醉專委會顧問;擔任四川省醫療事故鑑定委員會委員,直至現在。曾經擔任國外醫學麻醉學與復甦分冊(中國)常務編委、中華麻醉學雜誌(中國)編委、臨床麻醉學雜誌(中國)編委、華西醫訊編委、省科技志篇、章編委會編委。
人物貢獻
五十年代後期,閔龍秋即開展了低溫麻醉、控制性降壓、針刺麻醉、全憑靜脈麻醉、人工冬眠等工作。六十年代初開展體外循環、中心靜脈壓監測、雙腔管插管、氟烷麻醉、N2O+O2麻醉等。七十年代對各種休克的治療搶救,開展自體輸血及血液稀釋、體外循環的搏動性灌注、ACT監測、高頻噴射通氣的臨床套用等。八十年代初開展8導生理儀監腦電、心電、心尖搏動圖、心縮間期、阻抗法心輸出量測定、安氟醚的套用、開展鎖骨下靜脈及頸內靜脈穿刺;八十年代中期開展Swan-Ganz導管插管,染料法及溫度稀釋法心輸出量測定及血流動力學全面監測的臨床套用。五十年代後期主要對針刺麻醉進行了一些研究,如對反應時的影響,對腦電、心電、腦壓、泌尿量的影響等。七十年代初對櫱肌松進行了肌松作用及釋放組織胺作用進行了研究,對KR-Ⅱ高頻通氣的血流動力學影響進行了研究。八十年代進行了ACT監測在體外循環套用的研究、安氟醚-靜脈複合麻醉對循環功能影響的研究、低流量吸入麻醉劑吸入濃度的研究、ATP、異搏定、硝酸甘油、硝普鈉於麻醉犬控制性降壓的血流動力學效應的比較研究、血液稀釋對血流動力學及氧運輸的影響研究、N2O+O2麻醉對犬血流動力學的影響研究、TURP對血流動力學的影響、體外循環時血糖變化及胰島素用量的研究、甘露醇對血流動力學的影響。
學術作品
多數發表於中華麻醉學雜誌,總計於86篇。講過的麻醉專題有80多個。1960年至2002年共參加編寫有關麻醉書籍15本,其中主編兩本,副主編一本,副主譯一本。1982年自任碩士研究生導師以來先後培養碩士研究生9名,主要擅長於麻醉對血流動力學方面的影響,掌握及實施各專業的疑難、複雜或特殊病人(包括臟器移植)的麻醉,主要側重在心血管手術的麻醉和體外循環,有心血管疾病病人手術的麻醉,胸科手術的麻醉及危重病人的監測等。多年耒直接參與或開展了各種疑難手術及新手術的麻醉。
所獲榮譽
主編的《臨床麻醉》被華西醫科大學評為1982年優秀教材二等獎;1994年1月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93)3610764;1986年獲得四川省人民政府頒發三十年教齡教師榮譽證書。現在仍然堅持在臨床第一線,指導醫療、教學、科研等臨床工作。是全國及西南地區麻醉界權威性的知名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