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洪友

閔洪友,(1913—1985) 安徽金寨縣人。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1年轉中國共產黨。曾任紅四方面軍連長、營長、團特派員。參加了鄂豫皖、川陝蘇區反圍剿和長征。後任抗大六大隊分隊長,冀中軍區第十七團團長(政委姚國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閔洪友
  • 出生日期:1913
  • 逝世日期:1985
  • 籍貫:安徽金寨縣
人物簡介,經典戰鬥,

人物簡介

1941年8月2日,十七團二營在團副參謀長左葉指揮下,在安國縣伏擊日軍第十五師團第六十七聯隊松尾大隊時,由於偵察失誤,雖擊潰了日軍,但二營營長劉鳴琴陣亡,部隊傷亡170餘人,團長閔洪友傷心不已,但隨後的軍區情報顯示,松尾大隊傷亡達4百餘人,隨後,冀中軍區呂正操晉察冀聶榮臻、太行八路軍總部和延安軍委接連發來賀電,才讓閔洪友轉悲為喜。
解放戰爭期間,歷任西北野戰軍副師長,第一野戰軍師長。1952年畢業於軍事學院。同年參加抗美援朝,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師長。
回國後,歷任陝西省軍區副司令員,陝西省第四屆政協副主席。是中共七大代表。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後定為副兵團級。曾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經典戰鬥

1940年至1941年,閔洪友和他的十七團,參加了著名的百團大戰,歷經無數次殊死戰鬥。其間,1940年12月在平漢鐵路宣村打了一場漂亮的伏擊戰。1941年1月在南龍崗戰鬥中,一舉殲滅號稱常勝軍的日本神崗中隊。
宣村,位於定縣至寨西店之間。戰鬥之前,十七團對平漢路上各點的敵人進行了詳細地偵查,掌握了敵人的列車編組和行車時刻。團首長深入實地勘察地形,作了周密的戰前部署,確定由團長閔洪友和政治主任孫鴻志親率4個連隊設伏,以5個排為突擊隊,埋伏在路西的道溝內,兩個排為牽制隊,分別警戒周圍據點的敵人,一個連為預備隊。還組織了投彈組、登車組、射擊組、運輸組等。
12月26日傍晚,部隊進入戰鬥位置。20時50分,由定縣向石家莊方向開出的一列滿載日軍和物資的軍用列車飛速駛來,炸車頭的工兵首先拉火,一聲巨響,火車即刻趴在地上不動了,緊接著車尾的地雷也炸開了。雷聲震天,火光四起,敵人死的死傷的傷,亂作一團。此時,射擊組一齊開火,突擊隊迅速衝上列車,與敵人展開拼殺,直至將敵人全部消滅。
整個戰鬥僅用了半個小時,全殲敵人100餘人,繳獲重炮7門、坦克一輛、汽車40輛、山地炮4門、三八式步槍2箱、零件7箱及其他大量軍用物資。因當時條件所限,只能把重炮、坦克、汽車全部燒毀。戰後才知道,十七團的這一勝利,不但摧毀了日軍準備進攻中條山的一個師團的重型裝備,而且還使平漢路三天未能通車,沉重打擊了進入山區“掃蕩”的日軍的囂張氣焰,使石家莊至保定沿線的敵人大為震驚。戰後團長閔洪友等同志一併受到八路軍總司令朱德、副總司令彭德懷的通令嘉獎。電文稱:“此次晉察冀邊區克復阜平城、破擊平漢線創造了反‘掃蕩’戰中的輝煌戰績,在這次戰鬥中指揮員高度發揮了領導戰爭與組織工作的藝術,全體指戰員顯示了爭奪每一寸土地、保衛抗日根據地的毅力與決心以及民眾游擊戰爭的廣泛開展,都是敵後抗戰的優良楷模。”
宣村伏擊戰後,敵人惱羞成怒,急於報復。為了迷惑敵人,尋找戰機,十七團多次轉移駐地。12月28日,部隊轉移到行唐城北約10公里的南龍崗一帶並保持著高度的警惕。團首長擬定了周密的反襲擊作戰方案,並再次對部隊進行了深入的思想動員。各營連明確了戰鬥任務,迅速構築了防禦工事。
1941年1月1日凌晨,行唐日軍神崗中隊200餘人和偽軍100餘人,走小路,繞村莊,悄悄地進至南龍崗村西南,分三路包圍過來。5時左右,哨兵發現敵人立即鳴槍射擊。面對突然的襲擊我軍沒有慌亂,團首長指揮部隊迅速投入戰鬥。三營9連、10連正面阻擊敵人,11連、12連和二營7連向敵左翼迂迴,二營5連、6連向敵右翼迂迴,形成夾擊之勢。8時30分,在兩翼部隊的配合下,三營終於攻克敵人主陣地。這一仗,十七團全殲日軍神崗中隊200餘人,偽軍70餘人,俘敵20餘人。用輕武器擊落敵機一架,繳獲平射炮1門、重機槍3挺。
戰後,十七團再次受到上級的表彰。一時間“八路軍常勝團打敗了日本常勝軍”的佳話在冀中平原廣為流傳,極大鼓舞了我廣大抗日軍民的信心,沉重打擊了日軍的士氣。此後只要聽到“十七團”的名字,日本鬼子就相互轉告:“十七團來了,小心點!”
這次戰鬥,十七團準備充分,指揮果斷,行動迅速,英勇頑強,配合密切,打得相當漂亮。解放以後,南龍崗戰鬥作為在反奇襲戰鬥中全殲敵人的成功戰例,被編入《中國人民解放軍步兵團戰例選編》一書,成為其中的第一個戰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