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插血吸蟲病

間插血吸蟲病是由間插血吸蟲寄生於腸道靜脈所致的地方性寄生蟲病。多數病人感染後可無明顯症狀。感染嚴重者可有左髂骨驟起疼痛、腹痛、腹瀉

基本介紹

  • 中醫病名:間插血吸蟲病
  • 定義:由間插血吸蟲寄生於腸道靜脈所致的地方性寄生蟲病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鑑別診斷,併發症,治療,預後,

病因

該蟲成蟲大小隨宿主而異,易與其他種血吸蟲混淆。雄蟲長11.5~14.5mm,寬0.3~0.5mm;睪丸2~7個,4個多見,小棘自睪丸後方起分布於腹面、側方及背面,表皮有小結節。雌蟲長13~24mm,寬0.2~0.25mm,卵巢位於腸支之間,大都呈螺旋狀扭曲。子宮內蟲卵平均140μm×37μm,約有25%~60%的蟲在感染後80天開始產卵,最多每蟲產卵122個。卵末端有棘,微彎,卵婁-尼染色反應陽性,卵殼耐酸染色陽性。以Bouin液固定,毛蚴中間凹陷呈眼鏡玻璃狀。尾蚴的腺分泌物呈顆粒線樣。尾蚴腹吸盤後腺體的粘性分泌物使其出現聚集傾向。

臨床表現

多數病人感染後症狀不明顯。感染嚴重者可有左髂骨驟起疼痛。肝活檢可見蟲卵周圍有嗜酸性膿腫形成。直腸鏡檢查可發現直腸黏膜腸病變,直腸瓣附近黏膜充血、腸壁發炎或有息肉形成,患者可有明顯消化道症狀,大便內有血及黏液,里急後重等。另一種為無炎症反應型,僅見黏膜增厚,內有蟲卵。

檢查

1.病原檢查
在大便和直腸黏膜中找到典型的蟲卵即可確診,或糞便孵化可檢出毛蚴也可確診。蟲卵耐酸染色陽性反應。蟲卵內的毛蚴呈眼鏡玻璃狀是其特色。
2.Ziehl-Neelsen染色法
間插血吸蟲的卵殼可染成紅色。
3.血清檢查
間插血吸蟲的血清的反應較弱,套用間接免疫螢光檢測陽性率高。
4.輔助檢查
肝活檢可見蟲卵周圍有嗜酸性膿腫形成。腸鏡檢查可見直腸瓣附近黏膜充血、腸壁發炎或有息肉形成。

診斷

本病可根據流行病學資料(流行於中非西部、薩伊、喀麥隆、加彭等國)、疫水接觸史、臨床表現、實驗室查找蟲卵等診斷。

鑑別診斷

1.湄公血吸蟲病應與傷寒、阿米巴病、粟粒性結核、病毒性肝炎、痢疾、門脈性及壞死後肝硬化相鑑別。
2.急性血吸蟲病有誤診為傷寒、阿米巴肝膿腫、粟粒性結核等。急性血吸蟲病血象中嗜酸性粒細胞顯著增多是與上述疾病鑑別的重要依據。
3.慢性血吸蟲病肝脾腫大型應與無黃疸病毒性肝炎鑑別。後者食慾減退、乏力、肝區疼痛與肝功能減損均較明顯。病毒性肝炎做血清檢查可有病毒抗原陽性。
4.病原學檢查易與阿米巴原蟲性痢疾,慢性菌痢鑑別。血吸蟲病患者有腹瀉便血者糞便孵化陽性,而且毛蚴數較多。
5.根據臨床症狀可已初步鑑別晚期血吸蟲病與門脈性及壞死後肝硬化。晚期血吸蟲病肝功能損害較輕,黃疸、蜘蛛與肝掌較少見,有脾腫大,且有慢性腹瀉便血史。但仍需依賴多次病原學與免疫學試驗檢查才能確切鑑別。

併發症

1.肝纖維化併發症
晚期血吸蟲病患者並發食管下段或胃底靜脈曲張者占2/3以上。曲張靜脈破裂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者占16.5%~31.6%,是血吸蟲病性纖維化的主要併發症,臨床症狀為大量嘔血與黑糞,可引起血壓下降與失血性休克,病死率約15%。約半數患者有反覆多次大出血史。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後可出現腹水或並發肝性腦病肝性腦病在晚期血吸蟲病較門脈性與壞死後肝硬化為少,國內報導占1.6%~5.4%,其病程也較長。此外,晚期血吸蟲病腹水型並發原發性腹膜炎與革蘭陰性桿菌敗血症者也不少見。
2.腸道併發症
流行區患者的被切除闌尾標本中找到血吸蟲卵者可高達31%,常是急性闌尾炎的一種誘因,而且闌尾較易穿破,可並發腹膜炎或局限性膿腫
血吸蟲病引起的嚴重結腸病變所到的腸腔狹窄,可並發不完全性腸梗阻,以位於乙狀結腸與直腸為多。此外,腸系膜與大網膜病變可粘連成團,形成腹內痞塊。血吸蟲病患者結腸肉芽腫可並發結腸癌。患者年齡較輕,大多為腺癌,惡性程度較低,轉移較晚。

治療

吡喹酮治療間插血吸蟲感染療效優異。也可用尼立達唑連服7天。

預後

早期治療,一般預後良好。對於有嚴重併發症患者預後較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