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闊·佛法即活法,開闊的人生最大氣

開闊·佛法即活法,開闊的人生最大氣

當下社會的人背負著太多壓力,加之浮躁、糾結、抱怨等各種負面情緒的影響,往往體驗不到幸福和自由的滋味。本書精選了打亂生命程式、阻礙人們感悟幸福、對個人發展影響最大的六種心理——浮躁、糾結、較真、抱怨、生氣、失控,並精心選取了儒釋道的精義和生活哲理小故事,以點化眾生,期望人們做情緒的主人,做內心強大的、最幸福的自己。

基本介紹

  • 書名:開闊•佛法即活法,開闊的人生最大氣
  •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 頁數:276頁
  • 開本:16
  • 品牌: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 作者:須彌
  • 出版日期:2013年6月24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64076924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佛法即活法,淡定的人生不困惑
傳奇高僧弘一法師帶你領略佛法智慧!
以入世的姿態出世,以超然的心態生活!
助你遠離負面情緒,持續傳遞正能量

作者簡介

須彌,曾任多家刊物執行主編。擅長儒釋道方面的寫作,善用生活化的案例闡釋禪理,極富哲理,意境悠遠,賞心悅目。作品善於從人性角度思考問題,認為人可以通過一定的修行收穫幸福和成功的人生。主要作品有《女孩幸福要趁早》《小女人的幸福詭計》《20幾歲必懂的職場策略》《有些事你現在不懂,就會一輩子吃虧》等。

圖書目錄

序言:大氣的人生最開闊 / 1
第一章 不浮躁: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
意粗,性躁,一事無成 / 2
沉住氣,命運會暗自成全 / 5
彎得下腰,抬得起頭 / 9
慎獨則心安,心安則清淨 / 14
不思過去,不念未來 / 18
失意時且寬心,學會對自己說不要緊 / 21
享受美妙的過程,而非結果 / 25
做一隻翩飛的白鶴,飛渡寒苦的人生 / 29
第二章 不糾結:與其萬般糾結,不如順其自然
忘記不好的,記住好的 / 34
昨天的屬於昨天 / 38
有些事過得去過不去都要過去 / 41
人生需要一點傻氣 / 45
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 / 50
知足眼前皆淨土,通達身外有浮雲 / 54
一切命安排,看得透想得開 / 58
有緣即住無緣去,一任清風送白雲 / 61
得之,我喜;不得,我亦無憂 / 65
越簡單越快樂,越純真越安寧 / 69
第三章 不較真:遇事不鑽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你無法改變環境時改變自己 / 74
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於心 / 79
過分執著就是畫地為牢 / 82
重建自己的思維框架 / 86
多看別人的優點,一切都會美好 / 90
大智若愚,難得糊塗 / 94
有一種寬容叫不較真 / 99
有一種風度叫寬容 / 103
有一種優雅叫妥協 / 106
與自己較量,但不要較真 / 110
有理不妨讓三分 / 113
第四章 不抱怨:暮色蒼茫看勁松,亂雲飛渡仍從容
抱怨給你帶來的除了煩惱還是煩惱 / 118
沒有一成不變,抱怨不如接受 / 122
抱怨太多,只會被人看輕 / 126
抱怨無用,改變自己才是真理 / 130
認清自己,找好自己的位置 / 134
恭謹謙卑是人生大智慧 / 138
管好自己,閒談莫論人非 / 142
要有接納批評的包容心 / 145
讓健康有效的溝通代替抱怨 / 148
善於傾聽——走向成熟的最基本途徑 / 151
心中有佛祖,看人皆佛祖 / 154
成功不抱怨,抱怨不成功 / 158
第五章 不生氣:眉間放一字寬,看一段人世風光
心平、氣和,千祥駢集 / 162
大度量有大福氣 / 166
不責人小過,不揭人隱私,不念人舊惡 / 170
吃些虧來原無礙,退讓三分也無妨 / 174
每一次忍讓,都是一種造就 / 177
倒推生氣的後果 / 181
唯有慈悲可以化解仇恨 / 185
百病皆由心生,百病須由心解 / 188
不生氣,要爭氣 / 192
第六章 不失控:心地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認識情緒,掌控情緒 / 196
接納壞情緒,活得更從容 / 200
平和的情緒勝過一百個智慧 / 203
別被他人的不良情緒左右 / 206
放得下,拿得起 / 210
有效地表達自己,不失控 / 213
不失控,就能掌控自己的人生 / 217
受益一生的情緒控制法 / 221
減壓,從“心”開始 / 225
第七章 幸福其實很簡單: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
學會取悅自己,欣賞自己 / 230
純善之心淨如蓮 / 234
生命的意義在於付出和給予 / 238
修好那顆平常心,便是世間自在人 / 241
看通生死,頓開名韁利鎖 / 245
讓生命開一朵感恩之花 / 248
時時拂拭身心,勿使惹塵埃 / 251
把自己當成別人,把別人當成自己 / 254
一份愛,一份承諾,一份責任 / 258
在成熟中等待愛情 / 262
珍惜擁有的,不要抓太緊 / 265
分享的人生不寂寞 / 268
人生是一場心靈的靜修 / 272

文摘

意粗,性躁,一事無成

處事大忌急躁。急躁則自顧不暇,何暇治事?
——弘一法師
意粗,性躁,一事無成。顧名思義是指心性急躁、粗心大意的人,處事往往不能認真思考,待人不能“修己以安人”,治家不能百忍以致和,這樣的人很難成就一番事業。浮躁的人就如下面故事中跌跌撞撞的捕蝶人。
花叢中,有個人正在捕蝶。確切地說,他是在撲蝶。
他一會兒上躥下跳,一會兒忽左忽右,沒多久,就累得氣喘吁吁。但是翩飛的蝴蝶並不理會他,每當他撲來時,蝴蝶都會輕舞翅膀,翩然而去,讓他撲個空。而蝴蝶卻在花叢中繼續玩樂跳舞。
花叢中另一人則在靜靜做畫。他並不理會蝴蝶的歡樂舞,也不理會那個捕蝶人的洋相百出,他只是沉浸在花叢中靜靜地畫花朵。
他的每一筆都很認真,他把每一朵花都畫得鮮艷無比。果然,不一會兒,就有蝴蝶翩然而至,輕巧地落在他的畫上。
他看著蝴蝶親吻著他畫的花朵,欣然一笑,那笑容也成了一朵花。
捕蝶人魯莽、急匆匆,甚至有點張牙舞爪!即便他真的捉住了蝴蝶,那蝴蝶也非死即殘,沒有任何詩情畫意可言。這就是急躁、浮躁的表現。
很多人就如這捕蝶人,剛畢業兩三年或者三五載,就急於馬上表現,馬上要個身份,想開公司,想當領導,但一般人都是很難達到這個目標的。因為能力的增長和心態的修煉需要一個過程,需要時間的積累。
只有沉住氣、降低身份、不浮躁、暗暗積蓄能力、增長見識,各種好的機會才會向你打開。
所以,即便你不幸或者無奈從事了一份不喜歡的工作,你也要幹得踏實;即便和農民工一塊兒搬麻袋,你也要扛得歡實。如果他們能做的,你能做;而他們不能做的,你也能做,你自然就脫穎而出了。有時機會就藏在做好每一件事的過程中,做好一件事往往有可能會帶來新的機會。
現實生活中,我們會遭遇種種挫折,碰到諸多不公,很容易就會變得浮躁。可以說,浮躁心態是現在普遍的一種存在,很多人都妄想一步登天,做什麼都能馬上見效、馬上有結果。慢慢地,乾什麼事都不能專心,他們的心靈就被蒙上浮躁的陰影。這樣,羽翼不但不會越來越豐滿,還會因此而折斷。
一位年逾半百的老總在公司新人見面會上分享了他年輕時的事,讓人很是感慨。
我國中的時候,家裡還沒有收割機,去地里割麥全憑雙手和鐮刀。
那是我第一次割麥。所以剛開始時我很是興奮,但是不一會兒,手就疼了,我就開始頻繁地站起來看看還有多遠才能到頭。但是每次看,總感覺還是在原地收割,沒有一點前進。於是,我就開始煩躁不安,還自言自語地說:“怎么還在原地啊,什麼時候到頭啊!”我這抱怨聲被前面的老父聽見,他就對我說:“別抱怨了,沉下心,低下頭,一鐮刀一鐮刀地割,不要往前看。”
我也沒有其他辦法,當時已經大汗淋漓,唯一能做的就是按照父親的話去做。別說,我不再抬頭往前看了,只一個勁兒地割,不知不覺中,已經走到了地頭。
當時,我沒覺得父親的話有多了不起,或者有什麼深意,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隨著我背井離鄉,來大城市闖蕩,經歷過很多事後,我才領悟到父親話的深意,那就是:乾什麼都不能眼高手低,要沉下心來專一做事,哪怕是瑣碎的事、自己不喜歡的事。因為眼光太近了,就不會找準方向;眼光過於長遠,就很難完成,這對自己自信心的樹立無益。所以,不浮不躁、不懈不怠、沉住氣專一做事,才會找到希望。
正是憑藉著遇事不急不躁的心理,那個老總的公司經過了經濟危機,幾次瀕臨破產卻又東山再起。
不浮躁、專注、學會低頭做事是一種聰明和人生智慧,也是一種大度和從容。
閉上雙眼,什麼也不要想,只感受身邊的風觸到皮膚的感覺,讓自己的心靈舒展,讓自己的身體得到休整。然後讓意念集中,讓性情和緩,讓微笑浮到臉上,開始專一做事。這就像擲箭投壺一樣,有專注力的人也能用一個小石頭砸死一個巨人。人生如果能達到此等境界,就萬事可成。

慎獨則心安,心安則清淨
心不妄念,身不妄動,口不妄言,君子所以存誠。
內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獨。
——弘一法師
曾國藩臨死前曾告誡孩子:“慎獨則心安。自修之道,莫難於養心;養心之難,又在慎獨。能慎獨,則內省不疚,可以對天地質鬼神。”曾國藩一生都用此二字來砥礪自己。
仔細想想,曾國藩所言極對。人在獨處時,也要謹慎小心,自覺遵循法度和道德,不要因為別人不在場或不注意的時候而幹壞事、做不得體的事。
慎獨可以說是一種修養境界,一種自覺修為,一種自律精神,也是一種坦蕩心懷。能慎獨的人,不人格分裂,不做虧心事,自然吃得下,睡得香,身體健康壽命長。
歷史上以“慎獨”出名的人物,名聲最大的當屬東漢安帝時的荊州刺史楊震。他“暮夜”拒賄的故事千古流傳。
《後漢書·楊震傳》中這樣記載:楊震去荊州赴任,途徑昌邑。昌邑的縣令王密,是楊震當年舉薦上來的。王密為了報楊震當年提攜之恩,在一個寂靜的夜晚,懷揣十斤銀子送給恩師,楊震錚錚鐵言,當場拒絕接受。並說:“我舉薦你是因為我了解你,你這樣做是太不了解我了。”“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說無知?”王密聽後十分羞愧,只好帶著禮物狼狽而回。
這是“慎獨”的典型。人遏制了自己的貪慾,連其中最隱蔽微小的地方也不放過,行事遵循自然之理,一刻也不間斷,這樣內心時時自省且無愧於心,心胸自然安泰。當然,這個典型故事離現代社會有點遙遠。下面這則故事比較貼合現在的我們。
小牧一年冬天回老家,走在路上發現一疊百元鈔票。因為近視,他低頭又看了兩眼,確定是錢後,馬上走人。隨後發生什麼事,他就不知道了,只是當時他滿腦子想的都是佛陀說的“金錢是毒蛇”。
“人生而有欲”,這是人與生俱來的天性。在物慾橫流、唯利是圖的商品大潮中,能有這樣的思想,真是難能可貴。
在現代社會,“慎獨”又被賦予了新的時代意義,即慎獨更多的是指謹慎地獨處,要經得起誘惑,耐得住寂寞。
現在社會節奏加快,人與人之間接觸也日益頻繁,我們不得不去與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不斷變換自己的角色,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承受各種價值觀念的衝擊和影響,並不斷調整自己的言行。
我們一邊喊累,抱怨壓力大,但是當這一切都停止,我們獨處的時候,我們反而會不知所措,只要和自己多待一會兒,就像是在遭受一種酷刑,內心會產生一種“自己找不到自己”的感覺,陷入虛無、怕面對自己的境地。於是,只要閒了下來,我們就必須呼朋引伴,找個地方去消遣。
我們的日子表面上過得十分熱鬧,但是我們的內心極其空虛。陷於這種情形下,就說明我們已經迷失自己的心性。一個哲人說過:大抵我們懼怕面對自己,是看到了自己的貧乏。與貧乏的自己相對,是最沒有意思的事,遠不如無聊的消遣有趣。只是這樣做就會陷入一個惡性循環。我們會變得越來越貧乏,越來越不願獨處,越來越找不到自己。
曾國藩從20 歲起就開始力行古人的“慎獨”,他改號滌生,取滌其舊染之污之意。
他追求的是一種內在的精神境界,他的這種價值取向,使他很自然地走上了自省、自責、自勝、自強的聖賢之路。
在江河日下的末世,曾國藩,一介文人,卻投身官場和戰場,他既要迎戰強敵,又要應付清廷的猜忌,他時刻處於“如履薄冰,戰戰兢兢”的險境,但他都能理順各種錯綜複雜的官場關係,而不致招來殺身之禍。
他甚至有數度自殺未遂的經歷,但最終卻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平定大亂,再造“中興”的不世偉業。
這一切都可以歸結到他的“慎獨”修身處世之道上。他下的慎獨功夫就是每天給自己獨處的時間,用寫日記的方式來檢查自己的心理和行為。
所以我們或靜坐斗室,或漫步湖邊,或在列車上時,不妨寫寫日記或者打打腹稿。讓自己浮躁的心出離外界的干擾,讓自己進行思考,與自己真正面對面,來個真誠相擁。只有當一個人對自己的一切都了如指掌時,他才有清晰的自我觀念。他敢於與自己對話,敢於深層剖析自己,他才會覺得充實、富有創造性,也會慢慢肯定自己,接受自己,成為他自己,心情也會慢慢變得安寧祥和。
獨處是一種生活的藝術。獨處時對人對己要保持一種客觀而公正的態度,這樣才能更有效地面對現實,也才能積極地肯定自己,理解他人,適應環境。
對現實的接受與肯定是心理健康的標誌,也是走向成熟的開始。反之,一個人懼怕獨處,就說明他的依賴性很強,缺乏自主性和獨立性,因此也就越不成熟。
所以,慎獨是一種能力,它決定了一個人能否建立一個相對自足、充實的內心世界,同時,也決定了他與外界世界能否和諧。
謹慎獨處,安於寂寞,慢慢安下心來,不斷地進行內在的整合,就能建立起生活的條理,就能給自己打足重新面對世界的勇氣。慎獨也是一種創造的契機,誘發出關於存在、生命、自我的深邃思考和體驗。所以,慎獨是一種充實,讓我們找到自己,重新做真正的自己。

序言

序言:大氣的人生最開闊
一個女知青為我們講述了一個久遠的故事:
那是一個夏日,我和當地農民一起鑽進一人多高的莊稼地里幹活,我不
僅渾身都濕透了,還熱得透不過氣來。
已經中午12 點了,我們那個死心眼兒的隊長還不讓我們收工,非得等
幹完,才讓收工。我就很生氣,一邊在心裡狠狠地罵著隊長,一邊在抱怨:
為什麼那些農民不說一句呢?我就這樣又氣又恨地幹著,好不容易幹完了。
當我走出田地時,眼冒金星,當場昏倒。
後來,村民把我放到一個有水的陰涼地,我才漸漸清醒過來。
我難受得哭了起來,就問一個70 多歲的大嬸:“您這么大歲數了,還這
么結實耐熱,您是怎么做到的啊?”大嬸平靜地說:“我們都習慣了,不熱
莊稼怎么長呀?”
等回城後,我一直在思考大嬸當年說過的話,慢慢就想通了:“她那是
坦然地面對現實,自然就不會心生抱怨和憤怒,就能心靜自然涼了。夏天的
炎熱屬於自然現象,這是任何人都不可改變的外在環境,更重要的是,她知
道那樣炎熱的天氣對莊稼的生長有好處,這也是農作物的需要,這些都屬於
再自然不過、不可改變的事,所以人何必動怒,何必生氣呢?”以後遇事我就想著大嬸當年說過的話,慢慢地,就能泰然地看開、看淡
很多事情,不知不覺中,頭暈、噁心、心悸、胸悶等不適現象就沒有了,某
些陳舊的疾病也慢慢好了起來。我還會從心底產生一種非常舒服的海闊天空
般的美好心情,這提高了我的心性,也讓我更深刻地體悟了人生。
我現在60 歲了,我相信我健康開闊的心態迎來的將是以後生活的幸福
和快樂。
這位女知青的故事告訴我們:凡事莫生氣、莫抱怨、莫執著、莫強求、
莫攀比、莫較真,將心胸放開,就能多接納人、多包容人,就能接受現實,
如此就能心胸開闊,心量宏大,與人相處得好,與世界“和光同塵”,擁有
美好的幸福人生。
人開闊了,大氣了,看開了,放下了,從容了,心也就靜下來了,就能
反思自己,看看自己的路是越走越窄、越走越煩惱,還是越走越闊、越走越
喜悅光明。弘一法師思想的精華即斷除我執,不受外物所亂,在繁複世間找
到立命處。
在紛繁複雜、物慾橫流的大千世界中,在快節奏的今天,人有太多太多
的選擇,人的雜念妄想太多,所承載的壓力和各種負面情緒也空前得多,於是,
很多人迷失了自我,妄失了本性,在浮躁、糾結、較真、抱怨、生氣、失控
中沉淪,感受不到生活本有的快樂和幸福。這就是心理出了問題,生命的程
序被打亂了,也阻礙了個人的發展,其實,這些都可以用心態二字來概括。
比如,有些人小心眼,凡事與人斤斤計較,吃不得一點虧;有些人持非
黑即白、不對即錯的價值觀,喜歡與人較真,在爭論中爭上風,太過執著於
是非曲直的明辨;有些人經受一點挫折打擊,就怨天怨地、自怨自憐,向周
遭傳遞著負能量;有些人有憤青的資質,上怪國家,中怪父母,下怪他人,唯獨沒有深省他自己;有些人總是忘不了痛苦的過往,或者曾有過的短暫輝
煌,或者對未來有過多的擔心和恐懼;還有很多人妄想一步登天,一畢業就
進入世界500 強,拿高薪,當領導,做什麼都能即時見效,馬上就能看到結果,
殊不知,在這種浮躁心態的驅使下,慢慢地,這類人做什麼事都不能專心,
不能沉住氣,這樣,羽翼未豐就會被折斷。
種種負面情緒和負面心理交織導致的後果就是人情緒的失控,整個人瞬
間崩潰,這無疑會毀了一個人,所以,人要修煉心性,讓心在任何時候、任
何場合都能自由伸縮,可以收縮到如毫毛一般纖細,也可以無限擴張成一座
巍峨寶塔。當心擴大到與虛空、宇宙一樣浩瀚了,我們的心就能變得無窮無盡,
承載任何事物了,這就是修心的極致了。
我們每個人都需要修心,完全掌控了心量的大小,就能擁有寧靜的心境、
高遠的視界,就能冷靜地處事、謙卑地做人,就能左右自己的一切,讓生命
得到釋放和解脫。
抬頭看看瓦藍無垠的天空,低頭看看厚德載物的大地,想像此刻你正站
在上面,飄浮在無邊的宇宙之中,把心靈的焦點從外界紛擾的人和事中拉回
來,去管好自己,徹底反省自己,徹底認識自己,找出你現狀的真正原因,
去徹底改變自己,戒掉浮躁、抱怨、生氣等不良習慣。假以時日,你就會驚
喜地發現,你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觀,你已經不再是那個人見人厭、人見人
躲的可憐人,而慢慢變得平和、慈悲、柔軟、沉穩、淡定、從容、可愛、靈
氣、可敬,你生活中的矛盾少了,自己精進了許多,精氣神也開始慢慢回升,
你開始昂首闊步,走在開闊的人生路上。
如今的時代,是一個大智慧決定成功的時代,所以跟隨本書儒釋道的哲
理小故事,去領悟自由開闊的大智慧,你就能真正地收穫寧靜、快樂、幸福、
成功等一切美好的東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