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江拗捧

開江拗捧

開江拗捧是產生並流傳於開江縣新寧鎮和普安鎮的獨具特色的一種民間遊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開江拗捧
  • 節日類型:民間遊藝
  • 流行地區:開江縣新寧鎮和普安鎮
  • 節日起源:清末
起源簡介,演變過程,表演形式,歷史價值,

起源簡介

拗棒這一民間遊藝形式,起源於清末。當時清政府腐敗無能,對外屈於強權,對內肆意壓榨,廣大勞動民眾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出於對統治階級的義憤,民眾創造出這種娛樂來嘲諷污吏取悅民眾,逐漸形成這種獨具一格的民間表演形式,並且一代一代地往下傳。
開江拗捧

演變過程

開江拗棒的雛形是人們在勞動歇憩時,用抬石頭的兩根槓棒“十”字相架,讓一人坐於棒上,被夥伴們拗上拗下的一種喜樂逗趣的遊戲。
後來,人們將抬石頭的槓棒換成專門製作的由八人肩抬的大拗棒,讓穿上古代官服、化妝成“拗老爺”(貪官、昏官)的表演者。

表演形式

表演者坐於拗棒一端,再由二至三人將槓棒另一端時而按下,時而放高,使坐於另一端的“拗老爺”時而升空,時而落下,並讓“拗老爺”表演一些滑稽動作。槓架兩旁,由裝扮成“差人”的演員舉著寫有 “迴避”、“肅靜”的牌子。槓架前面,由兩名“差人”分別鳴鑼和“道板”(舊時用來打人開道的工具)開路,並由一名“狗腿子”肩挑一擔,擔子的一頭掛著一個“烘籠”(舊時人們冬天用的取暖器),烘籠里放著馬糞或牛糞;擔子另一頭掛著一隻“夜壺”(舊時男人用來解小便的土陶器皿)。
開江拗捧
伴著鑼鼓點子(運用了川劇鑼鼓套打中的《點將》→《將軍令》→《品鑼兒》→《長錘》→《趕錘》→《和牌》→《牽藤藤兒》等曲牌),“狗腿子”在“拗老爺”落下時,以舞蹈動作給“拗老爺”送上“點心”(烘籠里的糞)和“老酒”(夜壺裡的尿)。此時,圍觀的民眾便發出“吃糞”、“喝尿”的喊聲,意為應該讓昏官、貪官吃糞喝尿。
這種民間遊藝代代相傳,延續至今。

歷史價值

其主要價值在於它用獨特的“搞笑”方式,表現開江人民民眾對腐敗吏治的嘲諷和痛恨,對為官者有著特殊的警示作用;同時,它還有著將多種藝術因素融為一體的藝術價值,所以受到人民民眾的普遍歡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