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性氣胸是指由槍彈、爆炸物或銳器造成胸壁缺損,胸膜腔與大氣相交通,空氣隨呼吸自由進出胸膜腔的一種胸外傷,可導致嚴重的呼吸和循環功能紊亂,如不及時救治,很快引起死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開放性氣胸清創術
- 外文名:epluchage of blowing wound
手術名稱,別名,分類,編碼,概述,適應症,術前準備,麻醉和體位,手術步驟,術後處理,
手術名稱
開放性氣胸清創術
別名
創傷性氣胸清創術;epluchage of blowing wound;epluchage of traumatic pneumothorax
分類
胸外科/胸部創傷手術/開放性氣胸的手術治療
編碼
34.7101
概述
開放性氣胸是指由槍彈、爆炸物或銳器造成胸壁缺損,胸膜腔與大氣相交通,空氣隨呼吸自由進出胸膜腔的一種胸外傷,可導致嚴重的呼吸和循環功能紊亂,如不及時救治,很快引起死亡。其病理生理變化為:①胸膜腔負壓消失,傷側肺受壓萎陷,不僅如此,由於胸腔內壓力不平衡,使縱隔推向健側,健側肺也受到一定壓縮,故嚴重影響通氣功能。②吸氣時健側胸膜腔負壓升高,縱隔移向健側;呼氣時,健側負壓降低,同時傷側胸腔內氣體從創口逸出,縱隔隨之向傷側移位。這種縱隔隨呼吸來回移動稱之為縱隔擺動,可刺激肺門及縱隔神經叢,加重或引起胸膜肺休克。③吸氣時患側氣道內含氧低的死腔氣吸入健側肺內,呼氣時健側肺從氣道內排出部分殘氣的同時,也將不少殘氣送入傷側肺內,造成殘氣在兩肺間來回流動,嚴重影響氣體交換,加重缺氧。④由於胸膜腔失去正常負壓及縱隔擺動引起心臟大血管不斷移位,導致靜脈回心血量減少,影響循環功能。⑤可能合併的肺挫傷和胸腔內出血,使病情更為嚴重而複雜。⑥通過胸壁創口,大量熱量及體液散失,同時帶入大量細菌,加之受傷時可能有異物及彈片遺留,易引起胸膜腔感染,並發膿胸。
傷者主要表現為煩躁不安,嚴重呼吸困難,發紺和休克。胸壁有開放傷口,檢查時可聽到空氣“吸吮”入胸腔所引起的“嘶嘶”聲,傷側呼吸音消失或降低。診斷多不困難,但應注意胸內合併傷的發生。
對胸壁創口應做早期清創及修復閉合胸壁缺損。
適應症
開放性氣胸清創術適用於:
極小的胸壁破損引起的開放性氣胸,又無胸內臟器損傷者,一般不須手術,局部清潔消毒後,用無菌敷料覆蓋,待其自行癒合。較大的胸壁缺損及污染較重者,應行手術清創及缺損修復。
術前準備
給予氧氣吸入和輸血補液,糾正呼吸和循環功能紊亂。待傷員全身情況穩定,完成氣管插管,能有效控制呼吸後,才能打開包紮胸部創口的敷料進行檢查和處理。否則可因再度出現開放性氣胸而造成嚴重後果。
麻醉和體位
氣管內插管,靜脈複合麻醉。根據胸壁缺損部位,採用側臥位或仰臥位。
手術步驟
充分沖洗傷口,皮膚消毒後,剪去失活的軟組織,摘除異物和游離骨片,修整肋骨殘端,注意保留健康的胸壁組織。沖洗胸腔,常規放置胸腔閉式引流後,將胸壁肌肉緊密縫合。皮下及皮膚敞開引流,留待以後二次縫合。若疑有胸內出血或臟器損傷,可擴大原切口,進行胸腔內探查。若經原切口不便探查及胸內手術操作,可根據情況另作適當剖胸切口。如胸壁缺損較大,直接縫合困難,可採取以下修補方法。
帶蒂肌瓣填塞法
可游離附近的胸壁肌束封閉創口,一般以骶棘肌、胸大肌最合適,將肌束游離至所需長度,切斷一端肌束,牽至缺損邊緣,沿周圍以細絲線縫合固定,將缺損完全封閉。
肺填塞法
將肺膨脹後,用肺填塞胸壁缺損,以細絲線間斷縫合,將肺固定於胸壁缺損邊緣。
人工代用品修補法
用Marlet網或Gore-Tex片或其他醫用人工編織物,裁剪至需要的大小,縫於缺損邊緣。有些人工代用品,為了防止傷側胸壁大塊缺損修補後出現反常呼吸運動,可切除一段肋骨作為支架斜跨在修補處,並用鋼絲固定於上下肋骨。亦可用克氏針插入肋骨兩斷端,或用不鏽鋼絲於缺損上下肋圍繞2~3圈作支架。後者尚可加一定力量,使缺損縮小。不鏽鋼絲編織成網也是一種辦法。由於人工編織物抗感染力低,對有嚴重污染者,不宜採用。
術後處理
1.繼續輸血、輸液、補充血容量、抗休克治療。
2.充分供氧和止痛。
3.套用有效抗生素防治感染。
4.肌內注射破傷風抗毒抗毒素。
5.保持胸腔引流通暢。
6.鼓勵傷員咳嗽排痰,預防肺部併發症。
7.未作一期縫合的傷口,傷後4~7d若無感染,可予以縫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