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出信息
播出時間
《開心辭典》特別節目“開心學國學”經過
武漢、
重慶、
西安、
杭州、
北京、
港澳台及
海外等六大賽區的選拔,每個賽區都決出100名
國學高手赴京參加100進3的比賽。這六場比賽將從7月13日起每晚18:45分在央視經濟頻道播出。主持人是
王小丫,
高博。
地方賽播出時間
《開心辭典》特別節目“開心學國學”7月13日開播,6場地方賽播出時間:
7月13日 CCTV-2 首播 18:45 武漢賽區
7月14日 CCTV-2 首播 18:45 西安賽區
7月15日 CCTV-2 首播 18:45 重慶賽區
7月16日 CCTV-2 首播 18:45 杭州賽區
7月17日 CCTV-2 首播 18:45 北京賽區
7月18日 CCTV-2 首播 18:45 港澳台及海外專場
主題曲
《龍文》
作曲:小蟲
歌詞:
一橫長城長 一豎字鏗鏘
灑下床前明月光
上下千年一夢長
黑眼黑髮真善良
先人是炎黃 子孫血一樣
讀懂了千年金鉤銀畫樣
習慣故鄉白米麵或湯
一杯清茶道漢唐
妙筆丹青畫平安
宮商角徵羽 琴棋書畫唱
孔雀東南飛 織女會牛郎
深愛這土地 絲路到敦煌
先人是炎黃 子孫血一樣
顧問
季羨林和王小丫
2009年6月10日下午,
王小丫曾來到301醫院,代表“開心學國學”節目拜訪了國學大師
季羨林先生。當時季羨林先生精神很好,對“開心學國學”在普及國學知識上做出的大膽嘗試非常支持,並欣然接受了該節目聘書,成為“開心學國學”節目學術
顧問,還為節目組現場題字:“為世界和平,為人類幸福,要學習宣傳國學”和“祝國學節目成功”,體現了老人對普及推廣國學的良好願望和迫切心情。
國學不用搞得那么神秘
中華文化五千年綿延不絕,無論歷史民俗、諸子百家還是五藝六術,歸根結底都凝結成“天人合一、錦瑟相鳴、誠信友愛、安定有序”的文化精神,在與小丫聊天過程中,季羨林先生自始至終強調一個“和”字。“國學就是中國文化,而‘和’,就是整箇中國文化的核心。”季老表示,“和諧社會”的提出非常重要,不僅對國內,對國際社會來說也有著重要意義。“現在世界不太平,雖然和平共處是大方向,但還是有很多爭鬥,‘和諧’應成為世界範圍內必要的精神,如果大家都做到了,世界就會更和美。”季老還感嘆,自己活了快100年,至今仍不能理解引起爭端、擾亂社會安寧的那些“壞人”,“爭鬥並不能解決問題,世界和美才能共贏發展。”
“其實,國學不用搞得那么神秘,如果輕鬆一點則更易被大眾接受,不也很好嗎?”季老坦言,國學想要深入很難,有些學者一輩子都在研究國學,對於老百姓來說這種要求太高了,“國學可分很多層次,說簡單也很簡單。”先生認為,要在更廣泛群體中普及國學文化,基礎知識和核心精神的傳遞最為重要。
欣喜年輕人學國學熱情高
在六大城市選拔“國學高手”過程中,令人驚喜的是參賽者中年輕人占很大比例,還有很多小朋友都能朗聲背出《三字經》《千家詩》,而且,選手中不乏中文流利的外國朋友。對於這個訊息,季老也深感欣慰,他認為,傳統文化精神在青少年中的推廣尤為重要,而且國學已不再僅僅屬於中國,已成為面向世界的文化,在中國傳統文化受到世界關注的當下,每一個國人都更應該珍惜這筆寶貴的精神財富,讓中華文明在我們的時代繼續發揚光大。
針對現在外國興起的“
孔子學院”熱,季老表示,
漢語是有必要學的,但不能僅僅局限於此,更重要的是傳播中國文化,因為任何語言也不能跟文化割裂開來。同時,季老呼籲在國內振興和普及國學的進程中,更要注重文化精神理念的傳達,“作為一個中國人,不僅僅要知道漢字怎么寫,還要讓他們懂得寫什麼。”
爭議
央視經濟頻道《開心辭典》啟動了暑期特別節目“開心學國學”,以選秀的方式遴選國學愛好者。進入決賽的選手將在節目現場接受主持人王小丫一對一的問答,最終勝出的前9名選手將獲得
北京大學“乾元國學教室”免費入學兩年的獎勵,倘若通過考試還可以獲得學位。招募工作自啟動以來,通過報名熱線和網路提交報名的選手數量達數千人,參加地面選拔的觀眾人數突破萬人。國學與大眾傳媒的此類“結合”,原本不是什麼新鮮事兒,但以海選的形式競逐入讀北大國學班的機會,還是頭一遭。不過,這個讓國學走入“尋常百姓家”的首創之舉,卻因為“免費入學北大兩年”的噱頭而遭各方詬病。
初衷:希望引起國學共鳴
“乾元國學教室”是北大哲學系2005年創辦的成人教育培訓機構,旨在“啟發高層管理者和社會精英走向解惑的課堂”。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乾元國學教室”的負責人冀建中介紹,“開心學國學”緣起於央視2005年底對北大創辦“乾元國學教室”的報導。此後,北大哲學系與央視之間多有來往,一些哲學系的教師作為顧問或評審,也常常做客央視的節目。一來二去,擦出了“火花”。2008年下半年,央視《開心辭典》節目組主動聯繫“乾元國學教室”,希望與之合作搞一期以國學為主題的節目,雙方一拍即合。“當時我們認為,無論央視還是北大,能對傳統文化做出宣傳,總是件好事。”她說。
“我們面向的是大眾,而不是專家,”央視有關負責人表示,《開心辭典》是一檔有品位的電視綜藝節目,其節目的定位是趣味性,為了“開心學國學”這個活動,央視方面已經籌劃了一年多,希望激起大家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
不過《開心辭典》披上國學外衣,不禁讓人懷疑,是否像之前傳聞那樣,央視是因收視率下降而想出新花招,變相地選秀?對此這位負責人予以否認:“《開心辭典》還是以常態節目為主,而且收視率一直很高。我們不是
海選,和快女(論壇)、超男選秀完全是兩個路子。報名的選手也不能像選秀一樣動不動就幾萬、十幾萬人,我們只是希望大家對國學有所共鳴。”
獎品:免試讀北大惹爭議
“開心學國學”播出時間定在暑期檔,學生是其主要的收視群體,除了普及國學知識外,一個重磅的吸引力就是,最終勝出的前九名選手均能獲得北京大學國學班免試免費入學兩年的獎勵,經考試合格後可授予學位;而脫穎而出的總冠軍將作為中國文化中心的代言人,去世界各地的中國文化中心宣傳、向全世界展示中國傳統文化,弘揚國學知識,促進中國和世界在語言、文學、教育和科學領域的交流與合作。訊息一傳出,立刻引來眾多爭議,“國學是靠系統學來的,而非一日成名,上幾期《開心辭典》就能學好國學了?免試上北大,真是砸了北大的招牌!”“怎么和中國版《貧民富翁》似的,是不是那些出題人員在節目開播前得集中,跟高考似的?那高三學生也不用考試了,一塊研究《開心辭典》得了。”
北京大學內部也是眾說紛紜,贊成者以北大教授
張頤武為代表,認為“再高深的學問,如果最後只能封存於記憶中,淪為擺設,倒不如推向市場。”以北大副教授胡續東為代表的反對者則認為:“這種知識權力與商業娛樂形式結合的方式很荒誕。”針對社會各方面的質疑,有關負責人表示,既然欄目都這么說了也會做到。
不過記者詢問一些專業人士,他們說,在北大培訓班很多,弄一個國學證書也不是很困難,但含金量就看個人的定位了。記者了解到,節目期間會邀請一些專家學者進行點評,節目組說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專家,從《百家講壇》走出的學者如
易中天、
于丹等名家都會邀請,相信會很有看點。
觀點:知識競賽無關學術
事實上,“國學”看似熱鬧,但公眾對國學的了解依然處於相對低的水平。正是由於普通百姓對國學一知半解,眾多“國學大師”才有了“傳道解惑”的走紅機會。“公眾對於科學研究的成果是有知情權的”,北大的張頤武教授解釋道。作為該節目的公開支持者,張頤武認為國學研究和國學普及扮演著完全不同的角色,用電視來推廣國學無傷大雅。不過,對於在國學“大眾化”的過程中同樣可能出現的庸俗化現象,張頤武坦承:相信公眾的判斷。“在節目進行的過程中謹慎聽取意見,如果出現了任何不合理或低俗化的情況,我相信任何來自公眾的意見都是好的。”
影響
事實上,央視有不少競賽節目,如
主持人大賽、青年歌手大賽,因而,我們若以“競賽節目”的眼光來看“開心學國學”,就會心平氣和很多。以知識而論,國學知識與數學、物理知識一樣,並無什麼特別的神聖或神秘之處,且作為競賽內容的知識問題一般都有“對錯”確定的答案,所以“開心學國學”僅僅就是知識問答,既沒有將學術大眾化,也沒有將學術低俗化。正如我們不會把數學競賽或物理競賽理解為“普及學術”或“矮化學術”,我們也不應把國學知識競賽聯想成攸關學術興衰的事情。“開心學國學”普及知識的作用或許可觀,甚至將很多人引入國學的學術殿堂,但那不是學術傳承的方式,更談不上將一門學問低俗化。國學遇上電視,是憂是喜,本可爭論,但也不能因為國學之熱,作過度的闡釋。當王小丫以她的招牌動作提出種種國學知識問題,當參賽選手以“七步對決”頻頻作答,我們就是在看一檔競賽節目,好與不好,以節目精彩程度為準,而不應以國學之雅俗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