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平民間雜技,廣東省江門市開平市的地方傳統雜技,廣東省江門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開平民間雜技發源於開平市赤坎鎮,是在開平流傳了100多年的傳統民間雜技項目。開平民間雜技以“硬氣功”為基礎,有口頂技、排球跳舞、六合棍、火流星等10多個項目。
2019年4月25日,開平民間雜技入選開平市第三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2021年2月9日,開平民間雜技入選江門市第八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項目編號Ⅵ-8。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開平民間雜技
- 遺產類別: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
- 遺產級別:市級
- 申報地區:江門市開平市
- 批准時間:2021年2月9日
- 項目編號:Ⅵ-8
歷史淵源,雜技特色,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狀況,傳承人物,保護措施,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1915年,原籍廣西的雜技師傅朱長榮,久居赤坎,靠賣藝為生,其精湛的武術和雜技表演,獲得當地民眾的認可。他隨後在開平收徒,傳授雜技和武術,其中,金鐘堂、何玉郎、梁飛武、楊軍武、何少華、梁海山六人跟隨其學藝,在練就一身本領後,在江門五邑地區到處表演,深受民眾喜愛,當時被稱為“開平雜技六虎”。
“開平雜技六虎”,大多數以家族傳承、收徒等方式,將開平民間雜技進一步傳承延續。“六虎”之一梁飛武,將雜技、武術主要傳授給梁養基、梁國峰兩個兒子,並收徒弟唐志榮等。“六虎”之一楊軍武,也將雜技傳授給兒子楊鳴富、楊牛洪。梁國峰等人,成為開平民間雜技的中堅力量。
雜技特色
開平民間雜技,有口頂技、排球跳舞、六合棍、火流星、水流星、空中飛碗、玻璃樽跳舞、空中打蛋、鋼劍刺喉、睡玻璃床胸口碎大石、縮骨術、飛砣等十多個項目。許多項目,都是以“硬氣功”為基礎的真功夫。同時,不少項目比較注重“平衡感”,利於年輕一代練習,訓練時,需凝神定氣,對培養年輕一代的“定力”,較有幫助。
開平民間雜技更加貼近民眾,貼近生活,為民眾所喜聞樂見。相對於大型雜技團來說,開平民間雜技的表演不受場地、器材的限制,可以隨時、隨地表演。同時,開平民間雜技表演運用的碗、盤、繩、棍、帽、雞蛋等道具,都是民眾日常生活中用到的生活用具和勞動工具。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開平民間雜技,活躍在開平民間,具有歷史文化價值和社會價值。曾多次受邀至港、澳、台、美國、加拿大等地公益演出,展示僑鄉人民的精氣神,展示中化民族的文化自信,成為開平僑鄉對外文化交流的一扇“視窗”。
傳承狀況
開平民間雜技作為地方傳統雜技在江門五邑地區,乃至廣東省內都已少有。“開平雜技六虎”之中,還有梁海山一人在世,已是90多歲的高齡,還能表演一些簡單的雜技動作。因此,開平民間雜技尤顯珍貴,需得到保護和傳承。
傳承人物
梁國峰,男,1965年8月生,祖籍赤坎鎮沙溪村委會東興村,開平民間雜技主要傳承人,是開平市赤坎鎮國峰民間技藝館創辦人、國峰武術協會創始人。梁國峰自6歲起跟隨父親梁飛武學習開平民間雜技,堅持每天練氣、扎馬、運氣,熟練掌握開平民間雜技各項技巧。
保護措施
1.1980年,開平民間雜技傳承人梁國峰成立了國峰民間武藝館,並創辦國峰民間武術協會,累計招收徒弟近600人。同時還成立了國峰民間技藝館,廣納賢才,培養後人。
2.開平民間雜技傳承人梁國峰積極與各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傳承活動,將開平民間雜技帶進校園、帶進景區,向民眾、遊客展演開平民間雜技的文化藝術精華。通過舉辦暑期公益培訓班,為農村兒童免費傳授開平民間雜技技藝,累計已開班4期,培訓學員近120人。
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
2020年8月,開平民間雜技作為開平碉樓文化旅遊區立園活動節目演出。
節目播出
2022年1月,開平民間雜技作為開平非遺項目視頻在各大網路平台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