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淵源
木雕是以各種木材及樹根為材料進行雕刻,是傳統雕刻工藝中的重要門類,延續了數千年歷史。
開平木雕歷史源遠流,盛行於明末清初,是廣東民間雕刻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例如
開平學宮於康熙八年(1669)開始興建,其建築與嶺南地區的其他學宮相似——磚木結構,傳統孔廟的建築形制。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在中軸線欞星門前面的宮牆間建築了“文明門”,兩邊書“金聲玉振”四個字。囿於清朝時期開平經濟的窘迫,學宮的建造相對簡約,但雖然裝飾構件簡樸,外廊梁架及門口檐板都用了木雕裝飾。名賢余忠襄公祠(俗稱“風采堂”)是四邑僑鄉甚至廣東地區甚為出名的宗祠,尤以中西合璧的建築特色著稱,是余氏族人於1906—1914年以紀念余氏祖先余靖而建的合族祠。祠堂的建築裝飾是當時的典範,祠內從堂、院、廊、廳、欄桿、梁、壁到屋脊都大量運用木雕傳統建築工藝。
工藝特徵
開平木雕,帶有明顯的嶺南木雕風格。
1、選材
大多用楠、樟、椴、黃楊等木,也有用杉木的。
2、雕刻風格
層次分明,結構嚴謹,對稱均勻,充實豐滿;形象凝重、粗獷、豪放。
3、表現題材
豐富多彩,有歷史人物故事、山水園林、花鳥蟲魚、祥瑞鳥獸、文字書法等等。
4、作品效果
結構巧妙、造型生動,所表現的人物形神兼備,景物錯落有致,線條流暢,節奏感強,體現出“多層鏤通,剔透玲瓏”的特點。
5、雕刻技法
已由單層鏤空,發展到多層鏤空,由“實實相映”發展為“虛實相生”,體現遠近、大小對比強烈的藝術效果。
工藝流程
開平木雕有一套獨特完整的雕刻技法要經過起稿、選材、過稿、鑿粗胚、雕刻、打磨、修光、上色等多道工序,其中雕刻較為考驗匠人的技術,是手工木雕製作的核心階段。用鑿、剔、刻、剜、磨,細細雕琢。
傳承保護
傳承狀況
開平木雕工藝盛行於明末清初,當時能工巧匠輩出,木雕工藝爭妍鬥麗。近現代以來,開平作為著名的“建築之鄉”,木雕匠人更是層出不窮。而21世紀初,隨著製作工藝的機械化,能懂得手工製作木雕工藝的師傅,漸漸減少。
傳承譜系
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
2021年11月,開平木雕在開平市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系列活動——開平市線上非遺展中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