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開封市豫劇院(團)以其獨有的藝術風格——豫劇祥符調,築成中原一道靚麗的文化景觀。開封市豫劇院(團)曾長期居於河南豫劇一流院團之列。豫劇祥符調代表人物、“
豫劇皇后”、“
豫劇大王”、“豫劇
三鼎甲之首”、中國
豫劇六大名旦之首
陳素真先生和
豫劇大師
桑振君,以及、王秀蘭、王敬先、王素君、高興旺、關靈鳳、朱巧雲等豫劇表演藝術家名噪一時,紅遍省內外。長期以來,劇院創作排演了《穆桂英》、《黃金蟬》、《茶瓶計》、《黃鶴樓》等一大批經典劇目,毛主席和老一輩革命家陳毅、周揚、田漢等曾先後觀看我團演出的《推磨》、《王金豆借糧》、《楊排鳳》、《陳妙常》,並給予了親切指導和鼓勵。1960年,開封市豫劇院(團)受中央人民政府委託,赴雲南等六省為守衛邊疆的部隊慰問演出。1982年,中央領導楊得志、劉瀾濤、王首道,以及王光美、丁玲、賀敬之等知名人士在中南海觀看了開封市豫劇院(團)演出的《梨花歸唐》、《竇娥冤》、《三上轎》等劇目後,給予了高度評價。1991年,開封市豫劇院(團)現代豫劇《焦裕祿》在中南海演出成功,受到江澤民、宋平、李瑞環、李鐵映等國家領導人的接見,國家文化部和河南省政府還頒發了特別嘉獎令。
由中央電視台拍攝的十八集電視連續劇《祥符春秋》,就是以開封市豫劇團為原型拍攝而成,該劇講述了開封市豫劇團的百年坎坷和發展歷程。
如今的開封市豫劇院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人才輩出,精英薈萃,李瑞、張洪菊、李英、袁布景、趙吟秋、姚榮、任明山、袁小月、王偉、賀磊、石妍、周艷鳳、蘇麗娜、范萌萌、劉蓓蓓、宗艷等一批著名表演藝術家和優秀青年演員已成為劇院的中堅力量,他們繼承前輩基業,光大“祥符調”神韻,活躍於城鄉戲劇舞台,《包公誤》、《樊梨花》、《繡花女傳奇》、《穆楊會》、《抬花轎》、《花轎錯》、《血染宋宮》、《李師師》等一批劇目在國家、省舉辦的各類比賽中屢獲大獎。2011年,在河南省第十二屆戲劇大賽中,開封市豫劇院參賽劇目《趙匡胤》榮獲河南文華劇目獎,主演李瑞、范靜榮獲一等獎。並聘請梅花獎獲得者、豫劇十大名旦朱巧云為我院名譽院長及藝術顧問。
副簡介
1956年元月由開封市實驗豫劇團改建。1970年與
開封市豫劇二團 合併為“開封市豫劇團”,1984年始恢復原稱。該團陣容整齊,實力雄厚 ,引人注目。主要演員先後有王秀蘭、王敬先、王素君(合稱“開封三王”)、高 興旺、
李耀卿、
馮占順、
樊麗君、羅振乾、張洪盤、李憲賓、蘇芝蘭、
孫映雪、陳德州、薛小保、朱巧雲等。1956年12月以《
王金豆借糧》、《小二姐 做夢》、《推磨》三劇參加河南省首屆戲曲觀摩會演,王秀蘭、王敬先、王素君 、高興旺獲演員一等獎,李耀卿、馮占順分獲二、三等獎,另獲劇本、導演、 舞美、伴奏等多項獎。1960年慰問西南邊防部隊,途經6省12市;19 78年元月又奉命到宜興、湖州、杭州、金華、上海慰問駐軍。其所演《胭脂 》、《花為媒》、《三打陶三春》、《竇娥冤》等劇目均在河南電視台錄放,《梨花 歸唐》、《三上轎》、《抬花轎》分別由中央電視台、
北京電視台、河南電視台錄播,中國唱片社將主要唱段製成唱片、盒式帶發行全國。《梨花歸唐》由河南 電影製片廠拍成電影戲曲藝術片《樊梨花》,該劇與《三上轎》並由中國戲劇 出版社、山東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連環畫。
前身為開封市實驗豫劇團,1956年1月更名為開封市豫劇一團。改原股份制為工資制。1970年與
開封市豫劇二團合併,改名為開封市豫劇團至今。
演員
主要演員有獲
河南省首屆戲曲觀摩演出大會一等獎的王秀蘭(旦)、王敬先(刀馬旦)、王素君(生、旦)、高興旺(醜),還有豫劇祥符調名藝人張子林(鬚生)、馮煥卿(旦)、李耀卿、馮占順等。建團初即開始實行導演制,演出劇目多為經過整理改編的傳統戲。五十年代後期開始演出現代戲。“文化大革命”中多演出“樣板戲”。1978年後開始恢復上演傳統劇目。主要演員王秀蘭,行腔巧妙,講究吐字歸韻,以《西廂》為最佳;王素君,唱腔韻味濃厚,是著名豫劇女小生,並擅演閨閣少女,《小二姐做夢》為其拿手戲。王敬先,刀馬嫻熟,功底深厚,主演的《金山寺》為人稱道。以上“三王”聯袂演出的《王金豆借糧》在觀眾中影響更為廣泛。高興旺主演的《推磨》,關靈鳳主演的《三上轎》在民眾中頗受歡迎。《陳妙常》、《秦雪梅弔孝》、《楊門女將》、《花為媒》、《胭脂》等也是該團經常上演的劇目。現代戲有蘇芝蘭主演的《銀花曲》、
孫映雪等主演的《焦裕祿》,另有《紅旗崗》、《鴻雁迎春》等。
重要劇目
1957年,
毛澤東等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在鄭州市觀看了該團演出的《王金豆借糧》。1960年赴西南各省及湖北、湖南等六省十二市慰問邊防部隊及駐地民眾。1978年赴上海、浙江等地慰問中國人民解放軍等。1961年至1962年在挖掘整理傳統劇目中上演了王秀蘭、高興旺、樊麗君主演的《趕花船》,羅振乾主演的《穆桂英掛帥》,張洪盤主演的《下馬坡》,李現賓主演的《剜蔓菁》、《做文章》。同時還對
婁鳳桐、馮煥卿、於從雲等名老藝人的豫劇祥符調唱腔及文武場音樂進行了記錄整理,油印成冊。1982年劇團與開封市戲曲學校聯合赴京演出了《樊梨花歸唐》、《三上轎》、《抬花轎》,獲得成功。同年《樊梨花歸唐》被易名為《樊梨花》拍攝成戲曲藝術片。先後有十幾個劇目的全劇、選場、選段為中央及地方的電台、電視台、音像出版單位錄音、錄相或灌制唱片、磁帶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