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第一戰:抗美援朝戰爭全景紀實(3)》是雙石創作的軍事法律類書籍。
基本介紹
- 書名:開國第一戰:抗美援朝戰爭全景紀實(3)
- 作者:雙石
- 類別:軍事法律
- 定價:98.00元
- 出版社:四川文藝出版社,華夏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05-01
- 著作權方:四川文軒線上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內容簡介,圖書評論,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第三部重點記述了板門店談判後,雙方進入長期的邊打邊談的局面。中朝人民軍隊執行“持久作戰、積極防禦”的戰略方針,以陣地戰為主要作戰形式,進行持久的積極防禦作戰。
圖書評論
現代軍史專家雙石的宏大著作《開國第一戰——抗美援朝戰爭全景紀實》,由四川文藝出版社和華夏出版社聯合出版,上下卷,140萬字。靜心讀下來,頗有心得。
因為我的血脈中就有韓戰的震撼。遙想當年,我的祖父年近50歲時跨過鴨綠江,進入朝鮮戰場。兩年後他回家了,許多戰友卻永遠留在朝鮮那片被鮮血染紅的土地上。我一生中最大的缺憾之一,就是少年時代沒有歷史概念,也就沒有向祖父認真詢問他的韓戰經歷——先在第13兵團敵工處做情報分析,後任志願軍政治部俘虜(管理)處英語翻譯,和中美兩軍許多軍官有接觸,按他的說法,和俘管處所有校級以上軍官都熟悉。
由於少年的缺失,從上世紀80年代起,每有韓戰史和回憶錄,我都有興趣研讀,並有一個日漸清晰的感覺,就是我國作者越寫越紮實,趨向全面,走向真實,由此獲益良多。
雙石就行進在這個行列里。他從事韓戰研究20餘年,已擁有大量檔案和回憶錄,而且不斷增加以至達到了天文數字,單是梳理一下都十分艱巨。一個好歷史學家就是不畏使命之艱苦而負重前行的人,要將散亂的材料梳理出頭緒,將淡化為碎片的記憶聯綴起來,編織成宏大而完整的歷史畫面。
對朝鮮戰場,雙石從士兵到班長,拾級而上,一直寫到元帥,而且是中朝美三方的統帥人物都出場了,從而將雙方百萬大軍的3年廝殺全景式地描繪出來,並以章回體方式呈現出來,這是中國讀者熟悉的方式。它生動、使人感動,也使人沉思。
我剛剛走上人民日報記者崗位的時候,曾聽擔任總編輯的李莊前輩說起,他是韓戰爆發後第一個進入平壤以南戰地的記者,而且是戰爭時期中朝方面向南前進得最遠的記者,於1950年8月抵達北緯35度線附近的大邱附近採訪。當時在前線指揮朝鮮軍隊作戰的司令員武亭,是李莊在抗日戰爭中在太行山熟悉的八路軍將領,他認為當時已經打成僵局,李莊留在前線十分危險,最好趕緊離開。確實,如果拖延上一個月,李莊可能被美軍的仁川登入行動隔斷在南方。
雙石沒有這種擔憂,可以從容整理材料。我認為,這部書成功的地方,在於它從整體上比較平衡地敘述了韓戰,語態也初具平靜,思辨著看待韓戰了。作為新聞記者,我曾追溯當年的新聞報導,發現前線新聞中從來沒有出現過師長以上指揮員的名字。道理很簡單,戰時需要保密,而戰後需要全面的描述。
幾天前,韓國向中方送歸400多具志願軍烈士的遺骸,我恰在這天讀完雙石的書,不禁淚水盈眶。這說明韓戰的影響還在繼續著。我覺得應該提醒中國讀者,朝鮮半島糾結,兩千年來就反反覆覆,至今懸而未解。將來何解,方向還不明朗。
從這個意義上說,雙石的書值得年輕一代閱讀,這是因為歷史的接力棒已經交到他們手上了。在解決世界大問題的時候,要留一分眼光關注朝鮮半島。
歷史的組成紛繁無限,或是偶然間的碰撞,或是改變人類生活走向的大事件,去描述它、分析和判讀它,是歷史學家永恆的任務。雙石的書有許多新材料,新數據,自然就有了新觀點。這個過程輪迴般演進著,由此我期望、並有完全的理由相信,如果本書再版,作者還可以寫得更全面,使場面描寫更接近事實,各種數據更加充分,得出的結論更加令人信服。
作者簡介
雙石,軍史研究專家,原名周軍,網際網路上筆名“Two Stones”。1982年畢業於電子科技大學無線電通訊專業,原任教於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電訊工程學院外軍研究室。1994年幹部復員,現在成都電視台任編導。
主要研究方向為現代中國軍事歷史,著作頗豐,出版的著作包括:《魂作楚天雄——劉少卿將軍傳》(中共黨史出版社,2005年),《毛澤東的神來之筆——記中央紅軍長征中的四渡赤水搶渡金沙江之戰》(解放軍出版社,2007年),《拂去歷史的塵埃——西路軍問題再考辯》(香港大風出版社,2013年)等。
雙石功底深厚,作品考據紮實,與冰冷雨天、王外馬甲和薩蘇並稱為四大軍博作者。北京大學孔慶東教授認為:“雙石的軍史研究,必將長留在學術史和革命文化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