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簡介
粟裕不僅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家、戰略家,叱吒風雲的一代名將,而且也是人們心目中一座不朽的豐碑。在他百年誕辰來臨之際,作者歷時一年,兩易其稿奉獻給讀者,以表緬懷之情。 這本書是依據和參照《粟裕戰爭回憶錄》、《毛澤東軍事文集》、《粟裕文選》、《粟裕傳》、《張震回憶錄》、《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史》(第三卷)、《一代名將》等s撰寫的,利用某些書中的一些成果,特別是《粟裕傳》中溫鏡湖撰寫的部分。自始至終得到了粟裕大將的夫人楚青同志的關懷與指導,她看了全部書稿,給予了充分的肯定;軍事科學院原院長蔣順學將軍欣然作序,為本書增色添彩;粟裕的長子北京軍區原副司令粟戎生給予了指導和幫助;粟裕的女兒粟惠寧、女婿陳小魯為本書精選照片使本書得以文圖並茂;軍事科學院戰略部部長壽曉松少將也審看了書稿,並給予了指導;粟裕原秘s後任軍事科學院研究生部的劉祥順主任審讀了全部書稿,並提出了一些很好的修改意見;軍事科學院圖書館館員李洪軍為本書的出版盡心盡力,任勞任怨;中共黨史出版社社長張琦、責任編輯韓冬梅對書稿格外垂青,抓緊辦理出版事宜;軍事科學院戰略部打字員鄭學敏同志利用業餘時間列印書稿,不厭其煩。對此,我深表謝意!同時,從中也不難看出人們對粟大將的感情之深,大家的心是相通的。 本書主要圍繞粟裕戰爭生涯中最輝煌奪目的篇章——全國解放戰爭來展開,通過蘇中七戰七捷,宿北、魯南、萊蕪大捷,血戰孟良崮,逐鹿中原,戰略決戰揭幕,淮海大決戰,揮師過大江等戰爭史上的華彩樂章,展現粟裕這位常勝將軍全局在胸、腹有良謀、斗膽直陳的大將風範,擅長組織指揮大兵團作戰、運籌帷幄、出其不意、克敵制勝的高超軍事藝術,以及善於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總結建軍作戰經驗,使之上升成理論,為毛澤東軍事思想的豐富和發展作出獨特貢獻的偉績勳勞。
編輯推薦
粟裕,1907年出生於湖南西部會同縣一個地主家庭,6歲上私塾,後隨家遷入縣城上國小。據他回憶,“父親一心想把我培養成封建地主式的接班人”。當時,父親要他在家管賬,並訂了親。為反抗封建習俗,粟裕憤然離家出走到常德,先入平民中學。又考入省立第二師範。在校內,革命與反革命兩派學生鬥爭激烈。受革命思想影響,粟裕於1926年加入共青團。翌年夏,國民黨發動反革命政變時,他前往武昌,參對了葉挺的第二十四師,到教導隊當戰士,同時正式轉為共產黨員,從此開始了戎馬生涯。
1955年,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授予大將軍銜的十人中,粟裕排名第一。在革命戰爭中,他的卓越戰功就在全國傳頌,尤其是華東戰場上的輝煌業績備受全軍稱讚。作為一名從普通戰士成長起來的指揮員,他對黨對人民的無比忠誠及勇敢加智慧的戰鬥作風,更值得後人長久學習。
目 錄
序
前言
第一章 在歷史的轉折關頭
一、向日偽展開猛烈進攻,收復失地
二、“一讓司令”傳美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