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元水閣秋眺是中國古代的一首詩詞,作者梅予援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開元水閣秋眺
- 創作年代:請
- 文學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梅予援
作者簡介,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賞析,
作者簡介
梅予援,詩人梅庚之孫,梅立本的父親,乾隆六年(1741)舉人,次年中進士,步入仕途,官徐州教授。梅予援在任勤政廉明,躬親恤隱,最終積勞成疾,死於任上。乾隆皇帝感念他的勞績,讓他的兒子梅立本於乾隆十七年(1752)在北京參加了順天府的恩科鄉試,中了舉人,又得以於乾隆十九年(1754)由內閣中書入直。
作品原文
開元水閣1秋眺
清 梅予援2
開元名勝昔曾聞,載酒尋秋花氣薰3。
古塔漸看沉暮靄4,危台猶復護殘雲。
情轔5曲沼6魚苗聚,目逐遙天雁字分。
但可題詩聊寄興,風流何必鑲7參軍8。
作品注釋
2、梅予援:詩人梅庚之孫,梅立本的父親,乾隆六年(1741)舉人,次年中進士,步入仕途,官徐州教授。梅予援在任勤政廉明,某年,徐州受災,糧食歉收,上峰知道他既廉潔又有才幹,把救災的重任託付給他,他“躬親恤隱”,救活了無數的災民。後來又受命疏浚徐州的獅子山,柳園等幾個湖,使得“水利流暢,早澇得資蓄泄”。最終積勞成疾,死於任上。乾隆皇帝感念他的勞績,讓他的兒子梅立本於乾隆十七年(1752)在北京參加了順天府的恩科鄉試,中了舉人。又得以於乾隆十九年(1754)由內閣中書入直。
5、情轔:轔,象聲詞,車行走時的聲音,如“車轔轔,馬蕭蕭” 。情轔,情感觸及。
6、曲沼:曲池,曲折迂迴的池塘。 北魏 楊炫之《洛陽伽藍記·沖覺寺》:“斜峰入牖,曲沼環堂,樹響飛嚶。”
7、鑲:把物體嵌入另一物體上或加在另一物體的周邊。如,鑲嵌。這裡“當”個什麼。
8、參軍:中國古代諸王及將帥的幕僚,官名。《三國演義》:“言未畢,參軍馬謖曰:‘某願往’。”開元古塔始建於西晉,據縣誌載:永寧二年(305年),郭璞任宣城郡參軍,於永寧寺側建九級磚塔一座。初名就叫永寧寺塔。
作品賞析
首聯“開元名勝昔曾聞,載酒尋秋花氣薰” ,寫遊覽的時間\地點\環境。作者與朋友們在一個秋日的下午帶著酒來到了開元寺水閣秋眺,因為詩人早已聽說開元寺水閣是有名的名勝。來到這裡果然花香撲鼻。
頸聯“情轔5曲沼魚苗聚,目逐遙天雁字分” 進一步寫作者所看到的有開元寺的美景。開元寺內鐘聲悠揚,寺外曲池迂迴,游魚成群,這一聲悠揚的鐘聲就繫著人們多少情懷。向下看,因為寺後有水閣,下臨宛溪河,開元塔影倒映句溪河,形成“句溪塔影”,為宣城勝景之一。清時劉方藹有《句溪塔影》詩:“中漏江城塔,波痕回不迷,倒懸如水立,光刺與天齊。梯浪分層級,攀鱗儼上躋。漫夸東海市,清白瑩靈犀。” 向上看,因 開元古塔高34米,六面九層,造型優美,全塔以磚砌成,每層底座都以疊澀菱牙磚跳砌成。成雁字遙天。
尾聯“但可題詩聊寄興,風流何必鑲參軍” ,由寫景變成抒情。 “但可題詩聊寄興” ,這是說在這裡題題詩就可以聊寄雅興。因為歷史上多少文人雅士在這裡題詩寄興,歷代文壇巨匠李白、杜牧、白居易、文天祥、梅堯臣、湯顯祖以及佛門高僧黃櫱、鑒真等曾經先後登臨,並留有大量詩文。唐朝杜牧《開元寺水閣》詩云:“六朝文物草連空,天淡雲閒今古同。鳥去鳥來山色里,人歌人哭水聲中。深秋簾幕千家雨,落日樓台一笛風。惆悵無因見范蠡,參差煙樹五湖東。”元代大詩人汪士琛《開元閣》詩云:“寺古陵陽第一峰,寶扉珠樹碧玲瓏。鶴巢宵漢浮屠頂,僧舍煙霞丈室中。高閣鐘聲聞遠近,上方燈影徹西東,一從杜牧題詩後,翰墨誰能繼古風”。明代戲劇家、詩人湯顯祖,《開元浮圖》詩曰:“對座芙蓉塔,延觀柏瑎雲。青霞城北角,翠瀲水西分”等等。“風流何必鑲參軍” ,要想風流,何必去模仿參軍郭璞呢?。”據城縣誌》載:永寧二年(305年),郭璞任宣城郡參軍,於永寧寺側建九級磚塔一座。初名就叫永寧寺塔。“參軍” , 這裡有所指,信手拈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