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聖秀,女,湖北中醫藥大學針推系針灸科副教授,高級實驗師,從醫四十餘年。系中國針灸學會會員,中國針灸耳針委員會理事。曾擔任98年國際耳針學術研討會學術委員。作為專家參與2006年國家標準《耳穴名稱與部位》的修訂,徵詢工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閆聖秀
- 職業:湖北中醫藥大學針推系針灸科副教授
- 主要成就:《耳穴名稱與部位》
- 性別:女
概述,主要論著,所開展的耳針專科,耳針方面的成就及榮譽,
概述
閆聖秀,女,湖北中醫藥大學針推系針灸科副教授
主治:
中風后遺症、面癱、三叉神經痛、頭痛、失眠、眩暈、頸椎病、腰椎病、肩周炎、風濕性關節炎、坐骨神經痛及各種軟組織損傷、痛症、減肥、高血脂症、美容、耳鳴耳聾、青春痘等等。
擅長:
治療消化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及免疫功能低下,改善男女性生活質量,胃腸炎、胃、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小兒消化不良、厭食、感冒,咳喘,蕁麻疹,糖尿病,更年期綜合症,癔症,乳腺病,月經不調、痛經,功能性子宮出血,閉經,痤瘡、黃褐斑,戒菸、酒、毒,抗衰老,增高,近視。
主要論著
針灸方面:
[1] 試論針刺得氣與催氣的操作判斷,湖北中醫雜誌,2002年第24卷第5期
[2]試論針刺無菌操作,現代中西醫結合雜誌,2003年第7期
[3]耳針體針聯合治療單純性肥胖症臨床觀察,,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成立20周年暨世界針灸學術大會 ,2007年
耳針方面:
[4] 耳穴貼壓加經絡治療儀治療小兒支氣管哮喘,湖北中醫雜誌,1995年第12期
[5] 耳穴放血貼壓配合中藥治療座瘡,中國針灸,1998年第四期
[6]耳穴貼壓治療痛經46例,針灸臨床雜誌,1995年第11卷第7期
[7] 耳穴預防上呼吸道感染及其對免疫功能的影響,中國針灸,1998年第9期
[8] 耳毫針法的臨床套用,2004年6月
[9] 皮膚針療法臨床套用近況,中國針灸,1995年第6期
[10] 耳穴貼壓對小兒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的影響,中國針灸,1997年第11期
[11]Case of Child Bronchial Asthma Treated by Anricular Plaster and Meridian Instrument,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TCM), Vol.18 No.3 September 1998
所開展的耳針專科
耳針,是在耳廓穴位上用針、放血、壓籽等治療疾病的方法。又稱為耳穴診治法。它是中國傳統醫學針灸分支學科,歷史悠久,發展迅速。世界衛生組織已正式把其歸屬於“微刺系統”,形成套用更廣泛的一門新興學科——耳醫學。
耳穴診斷疾病,是以人體解剖學、胚胎學、遺傳學、臨床病因學為基礎,從生理、病理形態學、臨床症狀學的變化進行分析,結合中醫髒象學說、經絡學說以及臨床經驗綜合辨病。
耳穴治療是在耳廓穴位上用毫針、埋針、電針、放血、壓籽等進行適量刺激激發機體自然的恢復力、生命力、修復力,使人體免疫系統、內分泌系統調動自身功能增強抗病能力,起到機體自身調節、調理達到生理的平衡,這就是現代醫學觀點推崇的針灸耳針綠色自然療法。
耳穴療法還具有獨特優點,其解痙、止痛、脫敏、排毒、止喘、消腫、抗炎、通腑效果快,往往有立竿見影之效,其治療範圍已遍及內、外、婦、兒、五官、皮膚、美容、各科。其治療不藉助中、西藥及化學物質,而療效甚至優於藥物和其它療法,尤其對正處於生長發育期的小兒及少年患者,因病用西藥家長擔心有副作用,用中藥兒童怕苦味難接受,選用耳穴壓籽治療效果比成年人還要好,無副作用,很受患兒和家長歡迎,耳穴對患兒肥胖、增高、免疫低下效果尤為顯著,如2005年2月接診一患兒,10歲時患腦垂體瘤手術後到14歲,孩子不發育、不長高,家長特急。醫生建議用性激素,接診用耳貼及針灸治療4次(22天)增長一公分,再治療6次(30天)又長一公分,因孩子上國中斷斷續續治療了3-4月後停止,隨訪2年來已從140cm增至160cm,生殖系發育如同齡人。
綜上,耳穴診療法不僅能診斷疾病,治療疾病,還能預防疾病、美容、抗衰老、戒菸、戒酒、戒毒、減肥。特別是在美國,耳穴戒毒是被政府確認的一種有效的療法。
早在1998年國際耳針會議上就已總結出套用耳穴治療疾病的範圍已達300餘種,治癒率在60%以上的疾病有64種之多,有效率在80%以上者如:胃、十二指腸炎、潰瘍、腸功能紊亂、腹瀉、便秘、膈肌痙攣、食欲不振、神經衰弱、多夢、失眠、頭痛、面神經炎、內耳眩暈症、急性結膜炎、麥粒腫、牙痛、功能性子宮出血、更年期綜合症、小兒上呼吸道感染、消化不良、厭食、消瘦、肥胖、夜驚等。有效率在90%以上者如:尋常痤瘡、黃褐斑、蕁麻疹、皮膚瘙癢症、扁平疣、扭傷、落枕、聲嘶症、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競技綜合症、小兒多動症、產後尿瀦留、戒斷綜合症等。急症用於心動過速、心絞痛、胃痙攣、食物中毒、急性胃腸炎、過敏、中暑、癔症、急性腰扭傷、神經性嘔吐、呃逆、小兒驚風、高燒、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