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閃讀
- 別稱:在捷運里撿到詩”
- 屬於:行為藝術
- 最早於:2012年2月27日
起源,過程,反響,支持方,反對方,意義,
起源
“閃讀”最早於2012年2月27日在上海發起。發起此次“閃讀”活動的是三個女孩,一個是來自馬來西亞的導演,另一個是在上海某日企工作的白領,最初提出創意的則是一名作家。
過程
“閃讀”被確定為朗讀詩歌。發起人在捷運車廂大聲朗誦詩歌,一邊邀請乘客加入朗讀的行列。他們輾轉了三條捷運線路,活動全程約為一個半小時左右。活動發起者選擇了200多首詩歌列印出來,有席慕容、徐志摩、普希金等的知名作品,也有海子、丁當、顧城等的現代詩歌,她們希望通過朗讀這些耳熟能詳的詩歌,讓捷運上的乘客能情不自禁地隨著我們朗讀甚至背誦。朗讀的同時,他們還把印有詩歌的稿紙遞給乘客。
每趟列車上,朗讀一個主題的詩歌,如南京西路站至中山公園站是“幸福”,選的是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和丁當的《房子》;中山公園站到宜山路站,則用顧城的《我是一個任性的孩子》來講述“童年”。此外,還有徐志摩、葉芝、舒婷等關於愛情、生活等的主題。
反響
支持方
來自美國的格雷德先生和朋友,雖然不懂中文也從節奏中聽出了這是詩歌。他認為只要不妨礙其他乘客,可以接受。“It's poetry!Nice!(這是詩歌,很棒!)”
反對方
網上個相關投票結果顯示,有6成投票者表示反對“閃讀”。“這是騷擾!捷運里應該保持安靜”。
意義
捷運列車速度很快,就好像在城市生活的人們,因為速度快,就會遺忘很多,或失去感受的能力,例如詩歌。詩歌是需要時間的,是一種生活態度。通過在捷運上朗讀詩歌,可以讓人們放慢腳步,回到曾經的時光,喚起一些回憶,感受一些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