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色織物設計方法

閃色織物設計方法

《閃色織物設計方法》是浙江理工大學於2005年8月11日申請的專利,該專利的公布號為CN1730749,申請號為2005100603616,授權公布日為2006年2月8日,發明人是周赳、吳文正、龔素瓅。

《閃色織物設計方法》提供一種閃色織物設計方法,主要技術方案步驟為:(1)全顯色基礎組織和配合組織的設計;(2)計算機數碼圖像的設計;(3)組織替換,組合形成織物結構圖;將設計所得的閃色織物結構圖,配合合理的生產工藝,可以用於生產緯向多彩閃色織物或經向多彩閃色織物的閃色織物。該發明滿足提花生產的技術要求,利用設計的全顯色組織結構中組織點不覆蓋的特點,與具有一定技術特徵的數碼圖像相結合,能設計效果新穎的有圖案的閃色織物。

2018年12月20日,《閃色織物設計方法》獲得第二十屆中國專利優秀獎。

(概述圖為《閃色織物設計方法》摘要附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閃色織物設計方法
  • 公布號:CN1730749
  • 授權日:2006年2月8日
  • 申請號:2005100603616
  • 申請日:2005年8月11日
  • 申請人:浙江理工大學
  •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園區浙江理工大學
  • 發明人:周赳、吳文正、龔素瓅
  • Int.Cl.:D03C19/00(2006.01);D03D23/00(2006.01);D03D13/00(2006.01)
  • 類別:發明專利
專利背景,發明內容,專利目的,技術方案,改善效果,附圖說明,技術領域,權利要求,實施方式,榮譽表彰,

專利背景

截至2005年8月,已有的閃色織物,是將呈對比色效應的有光絲線分別用於經線和緯線,用平紋或平紋變化組織進行織物結構設計,產生閃色的原因是不同方向經緯絲線互相不遮蓋,這樣由於織物的立體交織結構效應導致不同視角下經緯線呈色比例不同,在對比色效應下產生閃色效果,但該方法織物結構單一,閃色的效果有限,無法實現複雜圖案和多色彩的閃色效果。

發明內容

專利目的

《閃色織物設計方法》的目的在於克服上述專利背景的不足,實現有圖案和多色彩的閃色織物設計生產。

技術方案

《閃色織物設計方法》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通過設計全顯色組織結構,使用於組合的同向絲線的組織點相互不覆蓋,再結合明暗特徵呈底片效果的數碼灰度圖像,使設計的織物結構既具有組織點不覆蓋全顯色的特點,又能滿足同向呈對比色效應的有光絲線的不同比例呈色要求,這樣可以將呈對比色效應的有光絲線同向配置來設計閃色織物。
《閃色織物設計方法》採用的技術方案具體方案步驟是:
(1)全顯色基礎組織和配合組織的設計
全顯色組織設計以變化的影光組織設計為基礎,由於閃色織物的絲線組織點不產生覆蓋效果,影光效果和對比色的效果相互配合產生豐富的閃色效應。全顯色組織設計根據不同的織物設計要求,可以選擇不同組織循環的斜紋或緞紋原組織作為設計的基本組織,經、緯組織循環相同為N,N在8×8到48×48之間,①選擇所需的兩個基本組織A和B,A和B組織相同,但具有不同的起始點,②根據B的組織特徵,對A設定全顯色技術點,全顯色技術點效果如同一種原組織加強組織,方法是將B的組織點反轉,並向上沿經向加強1,在不破壞全顯色技術點的情況下設計一組影光組織,稱之為基礎組織,當M=N時,基礎組織的數目最小,為(N-2)個,當M=1時,基礎組織的數目最大,為(N-2)+(N-3)×(N-1)個,N表示組織循環數,M為影光組織組織點加強數,③根據A的組織特徵,對B設定全顯色技術點,方法是將A的組織點反轉,並向下沿經向加強1,在不破壞全顯色技術點的情況下設計一組影光組織,稱之為配合組織,當M=N時,配合組織的數目最小,為(N-2)個,當M=1時,配合組織的數目最大,為(N-2)+(N-3)×(N-1)個,N表示組織循環數,M為影光組織中的組織點加強數;
(2)計算機數碼圖像的設計
用於閃色織物設計的計算機數碼圖像具有一定的技術要求,在圖像的技術特徵滿足的前提下,圖像的效果上可以多樣,從而產生不同圖案效果的閃色織物,①該計算機圖像為點陣圖模式,設計時可以是彩色圖也可以是灰度圖,但最後需消色為灰度模式的圖像,要求具有明顯的黑白效應和細膩的灰度層次,灰度級別不超過設計的全顯色組織中基礎組織或配合組織的數目,②將完成的計算機灰度圖像稱為A1,把A1進行黑白反轉呈底片效應,對應形成B1灰度圖像;如果有兩個計算機灰度圖像A2、A3,將A2、A3進行黑白反轉呈底片效應,對應形成B2、B3兩個計算機灰度圖像;
(3)組織替換,組合形成織物結構圖
確定灰度圖像中的黑到白與全顯色組織中的緯面到經面組織的替代關係,並保持不變,①將完成的計算機灰度圖像A1和A2、A3的圖像灰度與全顯色基礎組織一一替換,形成各自的大循環組織圖,對應稱為ZA1和ZA2、ZA3,②將完成的計算機灰度圖像B1和B2、B3的圖像灰度與全顯色配合組織一一替換,形成各自的大循環組織圖,對應稱為ZB1和ZB2、ZB3,③將大循環組織圖按相同起始位置進行組合,將ZA1和ZB1沿緯向1:1組合可以設計兩色閃色織物結構圖,即按ZA1第一緯:ZB1第一緯依次排列;將ZA2、ZB2、ZA3和ZB3沿緯向1:1:1:1組合可以設計四色閃色織物結構圖,即按ZA2第一緯:ZB2第一緯:ZA3第一緯:ZB3第一緯依次排列。
根據以上技術方案設計所得的閃色織物結構圖,設定合適的經緯密度,可以用於生產單經多緯或多經單緯的閃色織物,方法是:
(1)將兩色閃色織物結構圖加上選緯信息,選擇兩組具有對比色效應的有光絲線做緯線,選擇一組黑白灰無彩色的經線,該織物結構圖可直接用於設計生產二組緯閃色織物;將該織物結構圖旋轉90度,加上選緯信息,選擇兩組具有對比色效應的有光絲線做經線,選擇一組黑白灰無彩色的緯線,可以設計生產二組經閃色織物;
(2)將四色閃色織物結構圖加上選緯信息,選擇四組具有對比色效應的有光絲線做緯線,選擇一組黑白灰無彩色的經線,該織物結構圖可直接用於設計生產四組緯閃色織物;將該織物結構圖旋轉90度,加上選緯信息,選擇四組具有對比色效應的有光絲線做經線,選擇一組黑白灰無彩色的緯線,可以設計生產四組經閃色織物,四色閃色織物的同向對比色絲線為間隔排列。

改善效果

《閃色織物設計方法》具有以下技術效果:採用同向配置的具有對比色效應的有光絲線,通過全顯色不覆蓋的組織結構與特定數碼圖像設計結合,可以設計生產有圖案和多彩的閃色織物,滿足提花生產技術工藝;具體分析:因為數碼圖像採用了呈底片關係的一對灰度圖像,結合固定的組織與圖像灰度替代方法,這樣同一起始位置替代組合後得到的織物結構圖中呈對比色效應的同向絲線的浮長之和是相同的,在圖像灰度值相同的地方,替代組合後,對比色絲線浮長相同,效果等效於傳統的閃色織物,在圖像灰度值不同的地方,替代組合後,對比色絲線浮長不同,可以形成花紋效果,並具有閃色的效果,採用兩對灰度圖像進行設計,效果更為出色。而且該發明在設計過程中可以將織物結構設計與數碼圖像設計相對分離,也就是在同種工藝條件下,可以先設計全顯色組織,僅通過變化計算機圖像的內容和組合方法,來完成不同效果的閃色織物設計,實際操作非常方便。

附圖說明

圖1基本組織A、B和各自的全顯色技術點的設計示意圖。
圖2以基本組織A為基礎的最少全顯色影光基礎組織圖(一次加強組織點為組織循環數)。
圖3以基本組織B為基礎的最少全顯色影光配合組織圖(一次加強組織點為組織循環數)。
圖4圖2中影光基礎組織圖第一和第二組織圖之間增加為最大組織數的示意圖(一次加強組織點為1)。
圖5實施例中採用的37個基礎組織圖示意圖。
圖6實施例中採用的37個配合組織圖示意圖。
圖7二色閃色數碼圖像A1和呈底片效果的圖像B1示意圖。
圖8四色閃色數碼圖像A2、A3和呈底片效果的圖像B2、B3示意圖。
圖9二色閃色織物結構局部效果。
圖10四色閃色織物結構局部效果。
圖11二色閃色織物實例(採用紅、綠兩組對比色絲線)。
圖12四色全息閃色織物實例(採用紅、黃、藍、紫四組對比色絲線)。

技術領域

《閃色織物設計方法》涉及一種經、緯線交織織物的設計方法,特別是提花織物的設計方法。

權利要求

1.一種閃色織物結構圖的設計方法,其特徵在於將呈對比色的有光絲線用於同向配置,主要步驟是:(1)全顯色基礎組織和配合組織的設計,(2)計算機數碼圖像的設計,(3)組織替換,組合形成織物結構圖,其中:
(1)全顯色基礎組織和配合組織的設計
①選擇所需的兩個基本組織A和B,A和B組織相同,但具有不同的起始點,基本組織有效選擇範圍為原組織中的斜紋或緞紋,經、緯組織循環相同為N,N在8×8到48×48之間,②根據B的組織特徵,對A設定全顯色技術點,方法是將B的組織點反轉,並向上沿經向加強1,在不破壞全顯色技術點的情況下設計一組影光組織,稱之為基礎組織,當M=N時,基礎組織的數目最小,為(N-2)個,當M=1時,基礎組織的數目最大,為(N-2)+(N-3)×(N-1)個,N表示組織循環數,M為影光組織組織點加強數,③根據A的組織特徵,對B設定全顯色技術點,方法是將A的組織點反轉,並向下沿經向加強1,在不破壞全顯色技術點的情況下設計一組影光組織,稱之為配合組織,當M=N時,配合組織的數目最小,為(N-2)個,當M=1時,配合組織的數目最大,為(N-2)+(N-3)×(N-1)個,N表示組織循環數,M為影光組織組織點加強數。
(2)計算機數碼圖像的設計
①該計算機圖像為點陣圖模式,設計完成的計算機圖像為灰度模式,要求具有明顯的黑白效應和細膩的灰度層次,灰度級別不超過設計的全顯色組織數目,②將完成的計算機灰度圖像稱為A1,把A1進行黑白反轉呈底片效應,對應形成B1灰度圖像;如果有兩個計算機灰度圖像A2、A3,將A2、A3進行黑白反轉呈底片效應,對應形成B2、B3兩個計算機灰度圖像。
(3)組織替換,組合形成織物結構圖
確定灰度圖像中黑到白與全顯色組織中的緯面到經面組織的替代關係,並保持不變,①將完成的計算機灰度圖像A1和A2、A3的圖像灰度與全顯色基礎組織一一替換,形成各自的大循環組織圖,對應稱為ZA1和ZA2、ZA3,②將完成的計算機灰度圖像B1和B2、B3的圖像灰度與全顯色配合組織一一替換,形成各自的大循環組織圖,對應稱為ZB1、ZB2、ZB3,③將大循環組織圖按相同起始位置進行組合,將ZA1和ZB1沿緯向1:1組合可以設計兩色閃色織物結構圖;將ZA2、ZB2、ZA3和ZB3沿緯向1:1:1:1組合可以設計四色閃色織物結構圖。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設計方法得到的兩色閃色織物結構圖的生產套用,其特徵在於:將兩色閃色織物結構圖加上選緯信息,選擇二組具有對比色效應的有光絲線做緯線,選擇一組黑白灰無彩色的經線,該織物結構圖可直接用於設計生產二組緯閃色織物;將該織物結構圖旋轉90度,加上選緯信息,選擇兩組具有對比色效應的有光絲線做經線,選擇一組黑白灰無彩色的緯線,可以設計生產二組經閃色織物。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設計方法得到的四色閃色織物結構圖的生產套用,其特徵在於:將四色閃色織物結構圖加上選緯信息,選擇四組具有對比色效應的有光絲線做緯線,選擇一組黑白灰無彩色的經線,該織物結構圖可直接用於設計生產四組緯閃色織物;將該織物結構圖旋轉90度,加上選緯信息,選擇四組具有對比色效應的有光絲線做經線,選擇一組黑白灰無彩色的緯線,可以設計生產四組經閃色織物。

實施方式

以12枚組織設計閃色織物為例詳細說明該發明的實施方法。
(1)全顯色組織設計
①圖1中,選擇12枚5飛緯面緞紋組織,根據全顯色要求,確定組織起始點為左下角(經,緯)=(1,1)的組織為基本組織A;組織起始點為左下角(經,緯)=(10,1)的組織為基本組織B。基本組織的確定原則為組合後的組織點能夠均勻分布。根據A、B兩個基本組織的特點,分別設定全顯色技術點。根據B的組織特徵,對基本組織A設定全顯色技術點,方法是將B的組織點反轉,並向上沿經向加強1,該全顯色技術點為12枚5飛的經面加強緞紋,起始點為(10,1);根據A的組織特徵,對基本組織B設定全顯色技術點,方法是將基本組織A的組織點反轉,並向下沿經向加強1,該全顯色技術點為12枚5飛的經面加強緞紋,起始點為(6,1);
②圖2中,以基本組織A為基礎設計的一組影光組織,是基礎組織數目最少的設計,加強組織點M=N=12,為了使組織點連續,加強方向先向右後向左,當遇到全顯色技術點時,越過,形成一組N-2=10個影光效果的基礎組織,
③圖3中,以基本組織B為基礎設計一組影光組織,為配合組織數目最少的設計,加強組織點M=N=12,為了使組織點連續,加強方向先向左後向右,當遇到全顯色技術點時,越過,形成一組N-2=10個影光效果的配合組織,
④圖4中,表示採用M=1的加強方法(第一和第二個組織之間,其它類同),可得最大基礎組織的數目(N-2)+(N-3)×(N-1)=10+99=109個,最大配合組織設計方法與之相同;
⑤圖5中,該實施例採用的37個基礎組織的設計方法;圖5中,該實施例採用的37個配合組織的設計方法;
(2)計算機數碼圖像的設計
①圖6中,根據兩色閃色設計要求,設計完成的計算機圖像A1為點陣圖模式的灰度圖,縱向1248像素,橫向2400像素,將A1進行黑白反轉呈底片效應,形成B1;
②圖7中,根據四色閃色設計要求,設計完成的計算機圖像A1和A2為點陣圖模式的灰度圖,縱向624像素,橫向2400像素,將A1和A2進行黑白反轉呈底片效應,形成B1和B2的灰度圖像;
設計完成的計算機圖像具有良好的黑白漸變的視覺效果和37級灰度,介於有效範圍10-109之間;
(3)組織替換,組合形成織物結構圖
確定灰度圖像中的灰度中黑對應經面原組織,白對應緯面原組織,並保持替代關係不變;
①將完成的計算機灰度圖像A1和A2、A3的37級灰度與基礎組織一一替換,形成各自的大循環組織圖,對應稱為ZA1和ZA2、ZA3,
②將完成的計算機灰度圖像B1和B2、B3的37級灰度與配合組織一一替換,形成各自的大循環組織圖,對應稱為ZB1、ZB2、ZB3,
③將大循環組織圖按相同起始位置進行組合,將ZA1和ZB1沿緯向1:1組合可以設計兩色閃色織物結構圖,規格為1248×4800象素,即按ZA1第一緯:ZB1第一緯依次排列;將ZA2、ZB2、ZA3和ZB3沿緯向1:1:1:1組合可以設計四色閃色織物結構圖,規格為624×4800象素,即按ZA2第一緯:ZB2第一緯:ZA3第一緯:ZB3第一緯依次排列。
圖9中,是只有黑白兩色的兩色閃色織物結構圖的局部效果,圖中的組織點完全不覆蓋;圖10中,是只有黑白兩色的四色閃色織物結構圖,圖中的組織點也完全不覆蓋。
以上設計過程得到的織物結構圖進一步用於生產,方法:
(1)將兩色閃色織物結構圖加上選緯信息,選擇紅、綠兩組具有色相強對比有光絲線做緯線,選擇白色的經線,設定合適的經緯密度,生產所得二組緯閃色提花織物,效果如圖11所示;同樣,將該織物結構圖旋轉90度,加上選緯信息,選擇紅、綠兩組有光絲線做經線,選擇白色的緯線,可以設計生產二組經閃色織物;
(2)將四色閃色織物結構圖加上選緯信息,選擇紅、黃、藍、紫四組具有色相對比效應的有光絲線做緯線,選擇白色的經線,設定合適的經緯密度,生產所得四組緯閃色提花織物,效果如圖12所示;同樣,將該織物結構圖旋轉90度,加上選緯信息,選擇紅、黃、藍、紫四組具有對比色效應的有光絲線做經線,選擇白色的緯線,可以生產四組經閃色織物。
該實施例中,為表述清晰,採用較簡單的計算機數碼圖像,對於複雜的數碼圖像,只要符合實施例中的技術特徵,同樣能滿足閃色織物設計的需要。

榮譽表彰

2018年12月20日,《閃色織物設計方法》獲得第二十屆中國專利優秀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