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光的人生

閃光的人生

閃光的人生》由高致大著。《閃光的人生》以原生態的方言土語為基礎,以大量的人物對話還原那個年代鄉村生活的場景。鄉村生活栩栩如生地躍然紙上,把大多數人關於鄉村的記憶從腦海中調了出來。關於鄉村,關於農民展現得活靈活現,原汁原味的鄉村生活片段和農村方言充滿著鮮活的氣息,實在是難能可貴。從那個時代過來的人以及沒趕上那個時代的年輕人,不妨都讀一讀這部作品。

基本介紹

  • 書名:閃光的人生
  •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 頁數:259頁
  • 開本:16
  • 品牌:北京燕行天下
  • 作者:高致大
  • 出版日期:2014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0234539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名人推薦,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閃光的人生》主要描述的是主人公山前村農民李志林當兵退役後回到村里,不甘心在山溝里碌碌無為虛度年華,通過艱苦奮鬥建起一座“連心橋”,改變了山前村與外界隔絕的狀態。接任村黨支部書記以後,揣著樸實的感情,在改革大潮中,率領全村民眾艱苦奮鬥發家致富。李志林探索改制,創辦企業,幾經周折使山前村走向富裕;企業興旺,組建集團,走出山溝,帶動了一方經濟,開創了農村改革新局面;一場百年不遇的洪水,毀掉了山前村,卻帶來了難得的大發展機遇,在李志林的帶領下重建家園,在廢墟上崛起了一座新興城市。
書中主人公曆經江湖險惡,邁過溝溝坎坎,樹立起幾座豐碑。民眾崇敬他,稱呼他“貼心書記”。領導讚揚他,喊他“附加值老闆”。農民出身的企業家,雙重社會身份,在這位領頭羊的帶領下,鄉村迎來了開天闢地的變革與日新月異的變化,也迎來了更為廣闊的精神自由。

作者簡介

高致大,男,內蒙古赤峰人。1961年畢業於包頭工業專科學校,畢業後分配到北京裝甲兵科學技術研究院,做軍工科研。1970年轉業回到原籍赤峰,在人民防空辦公室搞工程設計。1980年,充實公檢法系統,調入赤峰市中級人民法院,歷任書記員、審判員、庭長等職務。做科研、搞人防工程、審判斷案等從業經驗豐富了生活閱歷和人生經驗,為從事文學創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礎。先後創作了長篇小說《蒼茫》、《求索》,短篇小說《神秘的金觀音》等發表在“起點文學” 、“小說閱讀網”等網路媒體,受到了讀者的追捧。另有長篇小說《追逐》即將出版。

名人推薦

在《閃光的人生》這部長篇小說中,以原生態的方言土語為基礎,以大量的人物對話還原那個年代鄉村生活的場景。鄉村生活栩栩如生地躍然紙上,把大多數人關於鄉村的記憶從腦海中調了出來。關於鄉村,關於農民展現得活靈活現,原汁原味的鄉村生活片段和農村方言充滿著鮮活的氣息,實在是難能可貴。從那個時代過來的人以及沒趕上那個時代的年輕人,不妨都讀一讀這部作品。時代的變遷、人們精神世界的改變,經濟發展的脈搏,以及那個時代人們淳樸的感情,都會從中了解和感悟到。
——中國著名媒體人方青

圖書目錄

引子
第一章祖孫遇險
第二章英金河咆哮
第三章薰陶(上)
第三章薰陶(下)
第四章夢想造橋
第五章風波
第六章牛氣
第七章破解
第八章背井離鄉
第九章獵人
第十章騙子
第十一章打官司
第十二章滿載而歸
第十三章血染石橋
第十四章英雄
第十五章剪彩
第十六章衝擊波
第十七章接挑子
第十八章收購站
第十九章那些事兒
第二十章附加值
第二十一章算計
第二十二章遐想
第二十三章虎視眈眈
第二十四章別有用心
第二十五章嫌疑人
第二十六章忍氣吞聲
第二十七章潛逃
第二十八章孽債
第二十九章私營
第三十章自稱港商
第三十一章忽悠
第三十二章來歷不明
第三十三章人間溫暖
第三十四章真情實意
第三十五章天堂地獄
第三十六章重打鑼鼓
第三十七章欲望
第三十八章洗刷恥辱
第三十九章集團
第四十章鏈條
第四十一章丹陽牌
第四十二章沒有句號的現場會
第四十三章丟車保帥
第四十四章劍拔弩張
第四十五章驚心動魄
第四十六章禍兮!福兮!
第四十七章嚮往
第四十八章抹不去的苦澀
第四十九章一念之差
第五十章尾聲

序言

永不磨滅的鄉村
鄉村是小說的源頭,時代的變遷賦予了鄉村小說全新的內涵。高致大《閃光的人生》一書正是一部時代的變遷曲。作者筆下的山前村是一幅歷史的縮影,是發黃褶皺的老時光與現代文明鮮明的對比,也是一個有笑有淚、有血有肉的村莊的傳奇。
小說一開始,主人公出場,書中關於墳塋的情節是村莊最後的留存,應該是作者高致大潛意識裡埋葬了鄉村的過去。大橋無形中是一種意向,傳達了作者對鄉村通向廣闊世界的美好願望。有改革就意味著有阻礙,逃離與回歸也是作者另外一個立意,鄉村看似絕望的生活讓人選擇了逃離。錢桂花的逃離代表了一部分逃離鄉村的現實,最後的回歸,也是割捨不斷的鄉村情感的體現。
《閃光的人生》主要描述的是從改革開放前到現在三四十年的生活畫卷。主人公山前村農民李志林當兵退役後回到村里,不甘心在山溝里碌碌無為虛度年華,通過艱苦奮鬥建起一座“連心橋”,改變了山前村與外界隔絕的狀態。接任村黨支部書記以後,揣著樸實的感情,在改革大潮中,率領全村民眾艱苦奮鬥發家致富。
李志林探索改制,創辦企業,幾經周折使山前村走向富裕;企業興旺,組建集團,走出山溝,帶動了一方經濟,開創了農村改革新局面;一場百年不遇的洪水,毀掉了山前村,卻帶來了難得的大發展機遇,在李志林的帶領下重建家園,在廢墟上崛起了一座新興城市。
李志林歷經江湖險惡,邁過溝溝坎坎,樹立起幾座豐碑。民眾崇敬他,稱呼他“貼心書記”。領導讚揚他,喊他“附加值老闆”。農民出身的企業家,雙重社會身份,在這位領頭羊的帶領下,鄉村迎來了開天闢地的變革與日新月異的變化,也迎來了更為廣闊的精神自由。
十八屆三中全會以後,農村將迎來更為劇烈的社會轉型。城鎮化的進程無疑會將鄉村存留在我們的記憶中。以農村、農民、農村地域色彩為主要創作對象的文學無疑也會成為記憶。從一個封閉的農村,到社會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到最後一座現代化城市的屹立,這是《閃光的人生》一書作者高致大對經濟命脈的把握、走向和關注。他目睹了經濟發展與社會變革,塑造了一個帶領大家轉型的人物形象,時間、空問跨度極廣,從坎坷的土路到通天的大道,從貧瘠破敗的山村到最後崛起的新興城市。作者對時間、時空的高超把握,三十餘年的鄉村變革、愛恨情仇、生離死別在小說里無一不有,無一不盡情,這應該也是作者本人深深的鄉土情感的守護與宣洩。
鄉土小說無疑也是對歷史和命運的考問。開放的時間和空間裡,高致大給了我們不一樣的解讀,時間跨度上的縱橫將書中主人公的經歷及情感也拉得極為長遠。歷史的進程容不得細細的講述,我們走馬觀花,從最原始的農村生活場景一步步拉到改革初期探索變革與改變的思考,容不得我們停留,轟轟烈烈的農村經濟又率先飄起了改革的大旗,股份制企業、私營企業的興起,以及20世紀90年代初期整個國家從計畫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逐步轉移,廣大農村和農民不可阻擋地捲入了改革的洪流中。
那個時代對人們來說,充滿了生活的艱難與變革的痛苦。那也是一個快速發展、魚龍混雜的年代。在改革的進程中,絕不是如人們所想像的那般有趣、完美,伴隨著改革的還有陣痛與滋生物。有光的地方就有影子,我們自然不會因為貪腐、黑暗交易而否定改革本身。高舉改革的大旗不遺餘力帶領村民奮鬥的人與假公濟私、貪財弄權者、投機倒把者、中飽私囊的反面人物,輪流登場。諸多人物在時空的舞台上你方唱罷我登台,給人以無限的遐想,豐富了小說的廣度與深度。
正氣是一種信仰,高致大多年的法官生涯,讓他有了更多的思考。作為一個傳統與現代之間的跋涉者。從行文里不難看出高致大對鄉村的鐘愛,同時夾雜著一種法官般審視的犀利,以最原汁原味的語言絮絮叨叨人生、夢想以及歷史的進程。相似的題材,截然不同的命運,用鄉村的不能再鄉村的語言,土得掉渣的語言令人愕然,而這恰恰是一種見證,見證了農村走向富強的道路,在努力重生的過程中,也是一面鏡子,顯形了一些趁著時代變遷而渾水摸魚、中飽私囊、喪失了操守的人的醜態。正如作者法官般的犀利眼神,把自己置身於法官的審視之下,他看到的將更多。書中反面人物無一例外地都受到了法律的審判,受到了時代的審判。
作者沒有站在小說來源於現實卻又高於現實生活的立場上對小說進行加工,這就使得小說是一種原生態體現。沒有大量的解析或者獨白去展示紛亂的生活圖景,簡單得近乎貧乏的情節,與現實生活保持著相似的風貌。另外作者沒有下意識地去解讀生活、提升生活,沒有把價值觀強加於讀者,但是我認為正是這瑣碎的描述以及日常生活才是作者真正的高超之處,僅僅把回憶和思索留給讀者。
《閃光的人生》這部長篇小說中,原生態的方言土語,以大量的人物對話還原那個年代鄉村生活的場景,鄉村生活栩栩如生地躍然紙上,把大多數人關於鄉村的記憶從腦海中調了出來。關於鄉村,關於農民寫得活靈活現,原汁原味的鄉村生活片段和農村方言充滿著鮮活的氣息,實在是難能可貴。從那個時代過來的人以及沒趕上那個時代的年輕人,不妨都讀一讀這部作品,時代的變遷、人們精神世界的改變、經濟的發展脈搏,以及那個時代人們淳樸的感情,都會從中了解和感悟到。
當然,《閃光的人生》也並非是完美無缺的。其中有關故事的展開和敘述尚顯得突然,人物的刻畫有的地方也存在不足,細節的描寫也有不到位之處。但瑕不掩瑜,這無疑是一部主題突出、故事感人、人物鮮活的好作品。
也許與作者坎坷的人生經歷有關,作者筆下主人也經歷了萬般挫折,但他依然保持著與鄉村生活血肉聯繫的情感。他的根扎在積澱厚重的鄉間生活土壤里,他的作品也便多少帶著某種苦澀,某種沉鬱。於其中,我們也看到了作者的艱難掙扎,他的思考正是一個作家應該思考的。犀利直白,冷靜又沉穩地通過小說訴說他孜孜追尋的人生的意義,同作者另外一部小說《蒼茫》一樣,都是作者的情感寄託。 直面深刻的社會生活和形形色色的人生情狀,作品才有力量,才有價值。鄉村依然屹立在我們的回憶里,我們依然堅守鄉土情感。《閃光的人生》是一部值得普遍關注的小說。
方青於燕西台
2014年1月20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