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頭溝區博物館(門頭溝博物館)

門頭溝區博物館

門頭溝博物館一般指本詞條

門頭溝區博物館是北京第一個區縣級地誌性綜合博物館,1982年9月籌建,1984年9月正式開放接待觀眾。2004年5月由原館址唐代古剎西峰寺下院遷至門頭溝區門頭溝路8號,新館建築面積10120平方米,占地面積8畝,共分四個展廳,面積4000平方米。此外,還有多功能廳、會議室、資料閱覽室等輔助設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門頭溝區博物館
  • 外文名:Mentougou Museum
  • 地理位置:北京市門頭溝區門頭溝路8號
  • 占地面積:8 畝
  • 類別:歷史博物館
  • 館藏精品:油燈、窯燈、拉煤床子等
  • 建築面積:1464 m
發展歷史,陳列內容,所獲榮譽,作用價值,

發展歷史

門頭溝區博物館是北京市第一個區縣級地誌性綜合博物館,位於北京市門頭溝區門頭溝路8號。
門頭溝區博物館
1982年開始籌建。
1984年正式開館接待觀眾。館址原為古剎西峰寺的下院,是清末恭親王奕欣次子載瀅的祭院。整體建築分成內外兩院,建築布局屬晚清園林式風格。館藏文物及各類標本3 400多件。

陳列內容

基本陳列分“門頭溝區簡史陳列”“門頭溝區革命鬥爭史陳列”和“門頭溝區民俗陳列”三個部分。
門頭溝區博物館四層展出《從歷史走來的門頭溝》基本陳列,通過建國以來發現和保存的歷史、革命史、民俗等700餘件文物及資料,展示門頭溝自11萬年前至1948年12月的歷史發展進程。其中第三部分“中國共產黨在平西的早期活動”專題集中展現了門頭溝區1912年辛亥革命至1948年12月解放的革命鬥爭史,與珍貴的歷史文物展示相結合,以圖文並茂的形式生動再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鬥爭史。
簡史陳列
薈萃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本地區考古發掘和歷史研究的主要成果,以112件文物配以大量的圖表、照片,展示了從新石器時代早期至清末門頭溝地區勞動人民創造的古代燦爛文化,包括在北京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東胡林人”遺物,商周戰國時期的貝幣、刀幣、青銅劍和戈,遼代的齋堂壁畫墓、龍泉霧遼瓷窯出土的遼三彩菩薩像,以及明清時代京西採煤業等珍貴史料。
革命鬥爭史陳列
包括140餘件革命文物和歷史資料,輔以120餘幅圖片和照片,展示了從1924年秋開始,中國共產黨在門頭溝地區宣傳馬列主義,領導農民、學生、煤礦工人開展革命運動,建立發展黨和青年團的基層組織的過程。抗日戰爭時期齋堂成為平西抗日根據地中心,黨領導人民進行艱苦卓絕的鬥爭,建立人民政權,開展山地游擊戰爭,粉碎日寇的猖狂進攻,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解放戰爭時期門頭溝地區人民積極投入保衛勝利果實、支援全國解放與國民黨反動派進行鬥爭等戰鬥歷程,成為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課堂。
民俗陳列
屬普及性專題陳列,也是我國博物館中較早涉及民俗研究的陳列之一。陳列內容主要反映門頭溝地區鄉間生活、社會生產、宗教信仰、民間藝術等方面的習俗,用123件民俗文物,輔之大量的圖片、模型,比較系統地展示出京西山野的民間風情。展品中有罕見的油燈、窯燈、拉煤床子、水嘟嚕、老虎帽子、繡花鞋,以及成套的民間文藝樂器、道具、服裝等物品,顯示出山區特色的生產、生活習俗,傳統工藝,以及豐富多彩的民間娛樂組織和形式。
博物館還舉辦各種臨時展覽,如“紀念抗戰勝利四十周年展”、“京西風情展”、“京西民間藝術展”等,並將“京西民間藝術民俗展”推向社會,在天津辦展歷時一個月,參觀人數達13000人次。還舉辦,如“文博知識學習班”、“史地民俗講座”等各種培訓班和講座。建有“文博之友”學社,開展永定河文化綜合考察活動,收集資料50餘萬字,並編輯出版《文博之友》鉛印小報3期,油印《永定河文化》刊物6期。

所獲榮譽

門頭溝區博物館評為“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北京市優秀科普場所”、“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北京市中小學生校外大講堂”等稱號。

作用價值

門頭溝區博物館自成立以來,一直承擔著愛國主義教育平台和載體的任務,有著豐富的史實資料和文物。近年來,依託豐富的革命史、黨史和愛國主義教育資源,區博物館相繼舉辦了《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八十周年圖片展》、《走進新世紀的門頭溝圖片展》、《紀念抗戰勝利六十周年平西兒女抗戰紀實展》、《傳承雷鋒精神,構建和諧社會》展、《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八十五周年——中國共產黨在門頭溝圖片展》、《周恩來誕辰110年圖片展》、《京西巨變—門頭溝改革開放三十年成就展》、《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頌祖國老年書畫展》、《走過60年—門頭溝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老照片展》、《平西抗戰組歌—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5周年》等一系列專題展覽,充分發揮了博物館的教育陣地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獲得了社會各界的好評。為充分發揮博物館的教育平台和第二課堂作用,區博物館積極拓展服務方式和手段,不斷豐富博物館教育的內容和方式。
一是常年開展講解員培訓活動,使講解員全面掌握館內陳列和臨時展覽的內容,能夠隨時做到講解服務,及時解決觀眾提出的問題。
二是以現代化技術手段為輔助,增強展覽的生動性和互動性。例如《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5周年—平西抗戰組歌》展覽中的抗戰知識觸摸顯示屏。觀眾通過顯示屏獲得了與平常觀看展覽時不一樣的新奇感,特別是滿足了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三是增強本館工作人員的社教服務觀念,不斷學習新的知識和服務方法,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為參觀者提高服務的質量和水平。
四是積極支持和協助村鎮黨史、革命史教育基地舉辦相關展覽,例如馬欄“挺進軍司令部舊址紀念館”的《挺進軍與馬欄》展覽,雁翅鎮“京西山區中共第一支部紀念館”的《京西星火》展覽等。
為了進一步加強博物館的自身建設,深入挖掘教育潛能,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迎接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周年。在今後的工作中,區博物館將認真貫徹胡錦濤同志關於“要把黨史研究與加強革命傳統教育結合起來,幫助廣大幹部民眾特別是青少年進一步加強對黨的認識,牢固樹立跟黨走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的重要指示精神,繼續利用自身資源和優勢,充分發揮博物館展覽展示的功能,推陳出新,緊跟時代步伐,切實做好黨史宣傳教育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