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詞目:門聯
拼音: mén lián
注音: ㄇㄣˊ ㄌㄧㄢˊ
英文:couplets on doorposts
引證解釋
指鐫刻或張貼於門上的對聯。
明 闌莊 《駒陰冗記·
鄭唐恢謔》:“﹝ 鄭唐 ﹞嘗為州長,書門聯云:‘架有春風筆,門無暮夜金。’”
清
阮葵生《茶餘客話》卷四:“﹝ 張延登 ﹞家署門聯云:‘門多將相 文中子 ,身系安危
郭令公。’”
冰心《晚晴集·我的故鄉》:“甲午海戰爆發後,因為海軍里
福州人很多,陣亡的也不少,因此我們住的這條街上,今天是這家糊上了白紙的門聯,明天又是那家糊上白紙門聯。”
傳承發展
(過年要貼春聯的來歷 春聯,又稱對聯、門對,它用紅紙書寫,貼在門上很有一番喜慶、熱鬧的過年氣氛。
過年要貼春聯,這與古代的“桃符”驅鬼避邪有關。古人科技水平有限,認為人間的疾病災害是鬼魅造成的。為了抵抗它們在過年期間的侵擾,人們便用具有避邪作用的桃木板掛在門旁,同時在桃木板上分別寫上鬥神神荼、鬱壘的名字(也有畫上它們圖像的)。這樣,為非作歹的鬼魅邪惡就不敢上門了。這些桃木板就叫“桃符”,它以後被紅紙所取代,寫上字就成了春聯。 儘管人們已經知道沒什麼鬼魅作祟 了,但仍保留了春節貼春聯的習俗一直延續到今天。只是春聯內容越來越表現新時代的生活觀念了。
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貼鬥神、對聯。每當大年三十日(或二十九),家家戶戶都紛紛上街購買春聯,有雅興者自己也鋪紙潑墨揮毫,將宅子裡里外外的門戶裝點一新。
鬥神,傳說是能捉鬼的神荼鬱壘。東漢應劭的《風俗通》中引《黃帝書》說:上古的時候,有神荼鬱壘倆兄弟,他們住在度朔山上。山上有一棵桃樹,樹蔭如蓋。每天早上,他們便在這樹下檢閱百鬼。如果有惡鬼為害人間,便將其綁了餵老虎。後來,人們便用兩塊桃木板畫上神荼、鬱壘的畫像,掛在門的兩邊用來驅鬼避邪。然而,真正史書記載的鬥神,卻不是神荼、鬱壘,而是古代的一個勇士叫做
成慶的。在
班固的《漢書·廣川王傳》中記載:廣川王(去疾)的殿門上曾畫有古勇士成慶的畫像,短衣大褲長劍。
到了唐代,鬥神的位置便被
秦叔寶和
尉遲敬德所取代。 門聯同樣也是從桃符發展而來的。原來人們用桃木板畫神荼、鬱壘畫像,掛在兩扇門上。後來,畫像又改成只寫字的“門目”。但門目上兩邊各寫兩字,表達內容有限,人們覺得不過瘤,便又在大門兩側再掛上兩塊桃木板(後改用紙),寫上了字數較多、又能充分反映心愿的對子。
明代
朱元璋建都
南京後,曾令各家貼對聯,並將門聯改名為春聯,一律用紅紙書寫。傳說有一次,朱元璋親自到民間察看,只一戶人家沒貼春聯。一問,原來這人家是閹豬的,不識字,於是親自動筆為他寫了一聯:“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
由於歷代大力提倡,使春聯成為中國一種特殊的民間文藝形式,長盛不衰。
門聯例句
五字聯
1.架有春風筆,門無暮夜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