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巋

門巋,1943年出生於河南省南樂縣。山東大學中文系古典文學專業研究生畢業,獲得文學碩士學位。進入天津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工作,職稱研究員。曾任職副所長,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天津市和國家哲學及社會科學學術成果評審委員。2003年退休。現任中國散曲研究會副會長、《中國韻文學刊》編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門巋
  • 出生地:河南省南樂縣
  • 出生日期:1943
  • 畢業院校:山東大學
研究成果大致有如下幾個方面:,學術成果詳細目錄,專著:,編著:,論文選篇,

研究成果大致有如下幾個方面:

關於曲學研究,出版的專著有《元曲百家縱論》、《元曲管窺》、《知不足集》、《粉墨功名——元曲家的文化精神和人生意趣》、《戲曲文學——語言托起的綜合藝術》、《中國俗文學史》、《雅俗文學與其互化論》、《明曲三百首》。
關於歷史文化研究,發表有關於元代世侯文化、醫學文化、符牌文化、宗教文化和中國慈善文化、中國夢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系列論文。出版有專著《帝國之夢——忽必烈全傳》、《專制變奏曲——從呂后到慈禧》等,同時主編有《二十六史精要辭典》、《二十六史作者評傳》、《中國歷代文獻精粹大典》、《中華民族優秀傳統匯典》、《中華國粹大辭典》等。
其他著作還有《官場百態》、《皇后與嬪妃》、《煙花女子的榮辱》、《商賈之道》(繁體字本,改名為《做生意的第一本書》),《比利時遊記》、與人合著有《科學家的遺憾》、《開國皇帝的功罪》、《天涯浪子風雲錄》、《都市裡的“村民”》、《中國傳統偶像》。還主編有《母恩難忘》和《刻骨銘心的憶念》、《遺憾與教訓總成》、《謀略珍囊錄》等大型文集和類書。另外還主編有《二十六史精粹今譯》、《世相百態》、《文化廣角》、《科學與生活》叢書以及少兒叢書《廿一世紀的希望》。

學術成果詳細目錄

專著:

《中國后妃的生死歌哭》,北京科學出版社,1989年。台灣博遠出版公司1990年繁體字版。
《元曲百家縱論》,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0年。
《開國皇帝的功罪》,與馬華合著,山東文藝出版社,1991年。
《煙花女子的榮辱》,山東文藝出版社1992年。
《元曲管窺》,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年。
《皇后與嬪妃》,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4年。台灣幼獅出版公司1995年繁體字版。
《中國俗文學史》,與張燕謹合著,台灣文津出版公司,1995年。
《商賈之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年。
《科學家的遺憾》,與謝貞元合著,天津科技翻譯出版公司,1998年。
《天涯浪子風雲錄》,與劉文鎖合著,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8年。
《都市裡的“村民”》,與葛鈞等人合著,北京大眾文藝出版社,1999年。
《中國傳統偶像》,與張春生等人合著,百花文藝出版社,2000年。
《雅俗文學與其互化論》,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0年。
《戲曲文學——語言托起的綜合藝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年。
《做生意的第一本書》,台灣中正書局,2000年。此書為《商賈之道》繁體字版。
《知不足集——中國古代散曲論及詩文雜論》,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
《粉墨功名——元曲家的文化精神和人生意趣》,山東濟南出版社,2002年。
《專制變奏曲——從呂后到慈禧》,山東濟南出版社,2002年。
《帝國之夢——忽必烈全傳》,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6年。
《比利時遊記》,與葛鈞合著,香港天馬出版有限公司,2007年。

編著:

《古典詩詞百科描寫辭典》,與文學所同人合編,百花文藝出版社,1987年。
中國歷代文獻精粹大典》(上下),主編,學苑出版社,1990年。
《中華民族優秀傳統匯典》(上下),主編,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1年。
《二十六史精粹今譯》(全4冊),主編,人民日報出版社,1991年。
《中國歷代愛情文學系列賞析辭典》,與張燕謹合主編,哈爾濱出版社,1991年。
《元曲百科大辭典》,副主編,北京學苑出版社,1991年。
《二十六史精粹今譯續編》,主編,人民日報出版社,1992年10月版。
《二十六史精要辭典》(上、中、下),主編,人民日報出版社,1993年。
《遺憾與教訓總成》(上下),主編,人民日報出版社,1993年。
《二十六史精粹今譯》(上、中、下),台灣建宏出版社,1994年繁體字本。
《中國古典詩歌的晚暉——散曲》,主編,天津古籍出版社,1994年。
《論女性文學》,副主編,中國婦女出版社,1995年。
《母恩難忘》,主編,中國婦女出版社,1996年。
《謀略珍囊錄》(上下),主編,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
《中華國粹大辭典》,與張燕謹合主編,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7年。
《官場百態》,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98年。
《全元曲》(12卷),副主編,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
《元曲通融》(上下),副主編,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年。
《刻骨銘心的憶念》,主編,香港天馬圖書有限公司,2000年。
《明曲三百首》,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2年。
《二十六史作者評傳》,主編,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6年。

論文選篇

《元曲家二十人資料點滴》,《文學遺產》,1985年第1期。
《論兄弟民族對元曲發展的貢獻》,《中央民族學院學報》,1985年第2期。
《談元散曲家劉時中的兩個問題——與孟繁仁同志商榷》,《晉陽學刊》,1985年第2期。
《元曲家劉時中待制及其作品考》,《津門文學論叢》,1984年第1期。
《劉時中待制與劉時中州判考》,《山東師範大學學報》,1985年第6期。
《天津的元曲家鮮于樞父子》,《文學探索》,1989年創刊號。
《名留天地,齊魯一人——關心民生疾苦的元曲家張雲莊》,《天津教育學院學報》,1985年第4期。
《論<聊齋>的小品文》,《天津社會科學》,1986年第2期。
《和尚·太保·詩人——元初政治家劉秉忠》,《人物》,1986年第4期。
《真定元曲十家》,《河北師範大學學報》,1986年第4期。
《蒼天負我,我負蒼天——評喬吉的嘆世曲》,《浙江師範大學學報》1987年第4期。
《元代西域詩人及其創作》,《中央民族學院學報》,1987年第6期。
《元好問與元代文學》,山西人民出版社《元好問研究文集》,1987年11月。
《黃遵憲和他的天津紀亂詩》,《天津文學史料》,1987年第5期。
《開放改革的弄潮兒從<三國演義>所描寫的用人藝術中可以借鑑些什麼》,《海南大學學報》,1988年第3期。
《試論曹德和他的〈長門柳〉——兼談〈元曲紀事〉中有關案語的失誤》,《中國文學研究》,1988年第4期。
《一代名士杜善夫》,《山東師範大學學報》,1988年第3期。
《元雜劇作家兼作南戲說》,《中華戲曲》,1988年第4期。
《元代蒙古族及色目詩人考辨》,《文學遺產》,1988年第5期。
《談元代的戲曲論評》,《渤海學刊》,1989年第3期。
《論元代女真族和契丹族詩人及其詩作》,《中央民族學院學報》,1989年第4期。
《論關漢卿的雜劇〈陳母教子〉的美學價值》,花山文藝出版社《關漢卿研究新論》,1989年8月。
《一片傷心畫不成——論元好問的題畫詩》,《文學遺產》,1990年第4期。
《論元代維吾爾族曲家薛昂夫的散曲》,《中央民族學院學報》,1991年第5期。
《論古典悲劇〈琵琶記〉悲喜相映的藝術手法》,《唐山教育學院學報》,1991年第1期。
《元散曲研究概說》,《河北師範學院學報》,1992年第1期。
《赤壁文化雜說》,《華中師範大學學報》,1992年專刊。
《論元散曲的本色美》,浙江教育出版社《散曲研究與教學》,1992年10月。
《也談夢與夢文化的幾個問題——與傅正谷先生商榷》,《渤海學刊》,1994年第4期。
《散曲學概說》,民眾出版社《國學通覽》,1996年9月。又收入山西古籍出版社《元曲通融》,1999年8月。
《論方紅薇的典型性——讀柳溪的力作〈戰爭啟示錄〉》,《中國文學研究》,1996年第1期。
《換一個新視角研究元雜劇——評范長華的〈元代報冤類雜劇研究〉》,《中國文學研究》,1997年第2期。
《蒙古族散曲家孛羅和他的辭官曲》,《語文學刊》,1997年第3期。
《京、津、滬文化傳統的差異》,《天津史志》,1997年第5期。
《也談元雜劇中的搽旦腳色——兼與范長華先生商榷》,《河北師範大學學報》,1998年第3期。
《論元好問的文學批評體系》,《忻州師專學報》,1998年第3期。
《21世紀散曲研究預說》,《淮陰師範學院學報》,1999年第6期。
《關於評價元代詩歌的若干問題——兼與徐子方先生商榷》,《淮陰師範學院學報》,1999年第4期。
《中國古代的慈善文化與慈善文學》,《慈善》,1999年第5期。
《元帝國的儒教大宗師——忽必烈》,《人物》,1999年第12期。
《更深一步探究散曲的藝術美——從兩部論散曲藝術的著作說起》,《中國文學研究》,2000年第1期。
《論散曲對元雜劇形成的重要作用》,《東南大學學報》,2002年第1期。
《論明代散曲的輝煌成就——元明散曲的比較》,《天津師專學報》,1998年第6期。
《論明代散曲繁盛的一個重要原因——小曲對散曲發展的巨大影響》,《天津教育學院學報》,1999年第5期。
《從佛道之爭看元代宗教的寬容政策》,《殷都學刊》,2001年第1期。
《一位不該被遺忘的作家方之中》,《湘潭大學學報》,2001年第8期。
《論明末朱載堉的散曲集〈醒世詞〉的歷史價值》,《河南大學學報》,2002年第3期。
《論關於〈紅樓夢〉的散曲》,《紅樓夢學刊》,2002年第1期。
《論元代文學與醫學相交融的文化景觀》,《殷都學刊》,2002年第2期。
《集豪放派大成的散曲家馮惟敏》,濟南出版社《山東文學通史》,2002年12月。
《擊響明傳奇前奏的李開先》,濟南出版社《山東文學通史》,2002年12月。
《一代戲劇大家孔尚任》,濟南出版社《山東文學通史》,2002年12月。
《千錘骨難柔——李欣論》,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天津作家論》,2002年9月。
《論梁廷枬〈曲話〉之創見》,上海古籍出版社《新世紀曲學研究文存兩種》,2003年12月。
《元初“世侯文化”的特點及其對元代文學的影響》,《東南大學學報》,2004年第2期。
《用備省察,足以垂鑒——論明代傑出散曲家薛論道的嘆世曲》,《中國韻文學刊》,2004年第2期。
《論黃峨的曲作》,中國文史出版社《國際黃峨學術研討會·第八屆中國散曲研討會論文集》,2006年4月。
《中國散曲研究會成立十五周年巡禮》,《中國韻文學刊》,2007年第1期。
《論元代的符牌系列——兼論“聖旨金牌”上的漢字之謎》,《東南大學學報》2007年第6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