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青寺(四川長青寺)

長青寺(四川長青寺)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長青寺位於四川省閬中嘉陵江南岸的長青山(今閬中七里壩),山麓乃古時之彭澤大池,為伏羲和女媧誕生地,故伏羲為巴人始祖,後遷巴國於閬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長青寺
  • 外文名:ChangQingSi
  • 建寺時間:漢唐時期
  • 類型:佛教寺院
  • 創建名僧:無窮法師
地理位置,寺院簡介,寺院歷史,清末衰敗,重現輝煌,寺院格局,

地理位置

長青寺位於四川省閬中嘉陵江南岸的長青山(今閬中七里壩)。

寺院簡介

漢唐時期,此地萬頃蒼池,洋洋數里,皆為澤國,稱為彭道將池,池畔建有漢高祖廟。唐朝佛教盛行,無窮法師在長青山修建寺廟,曲水映帶,以山命名曰長青寺。
寺內塑供釋迦牟尼佛像外,還建有伏羲殿,塑供伏羲之像。閬中及巴人既敬佛祖、尤敬始祖四時香火不絕。圖片來源

寺院歷史

清末衰敗

到了宋朝,這裡水枯池毀,已成農田,仍稱南池,七里壩之名蓋沿於此。其時,高祖廟猶存,百姓皆至是祠,祈求五穀豐登。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春,陸游來閬中游南池,曾詠《南池》一詩云:“二月鶯花滿閬中,城南搔首立衰翁。數莖白髮愁無那,萬頃蒼池事已空。陂復豈惟民食足,渠成終助霸圖雄。眼前碌碌誰知此,漫走叢祠乞歲豐。”歷經數朝,清朝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朝隆三十五年(1770年),同治六年(1867年),光緒二十年(1894年)屢毀屢建,清末民初,僅存破椽殘垣。

重現輝煌

八十年代後,長青寺佛燈再亮,千年古剎重現輝煌。當地善男信女踴躍捐款捐物,在長青寺廢墟上重建寺廟。1997年恭迎源靜法師來寺主持佛事,信眾日增,古剎復興。源靜師年事已高,因病圓寂。1999年1月,釋廣濟(俗名賀長發,南部大橋鎮人)繼任住持。廣濟師弘揚佛法,廣結善緣,征地數畝,擴建寺廟。逐年修建了大雄寶殿、圓通殿、七佛殿、地藏殿、閻王殿、觀音殿、三聖殿、天王殿及法堂、五觀堂與僧寮客房。倚山而建,錯落有致,殿閣壯麗,氣勢雄奇,隱現於密林之中,長青禪林,重煥光彩。
長青寺

寺院格局

詩人陸游曾來此並寫下《南池》一詩:“二月鶯花滿閬中,城南搔首立衰翁。數莖白髮愁無那,萬頃蒼池事已空。陂復豈惟民食足,渠成終助霸圖雄。眼前碌碌誰知此,漫走叢祠乞歲豐。”
而川北佛教勝地的長青寺,就座落在這翠柏掩映槐花飄香麥穗乳漿油菜壯籽的長青山上。
進入寺廟門,大肚笑佛端坐,上聯書:“大肚能容容天容地於人無所不容”,下聯書:“開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穿過長形小天井,拾級登上“三聖殿”,裊裊香菸在殿里熏繞。虔誠的來客,在這裡敬香獻佛,乞求在世的平安幸福。
走進後院是氣宇軒昂莊重肅穆的的“大雄寶殿”,大殿正面左右兩根大柱上,各書一對聯,左聯:“住法王家修成修定修惠證沙門四果”,右聯:“揮法王法供佛供法供僧發大菩提心”。大柱中間左右兩根柱上,各書一對聯,左聯:“教演三乘廣攝萬奠登覺悟”,右聯:“法傳千古普渡群生證菩提”。兩副對聯,猶如警世諍言,將供奉在寶殿里的佛像烘托的格外威嚴。善男信女們,在寶殿院壩的長方形香爐里,點香朝拜。
殿外左牆旁,吊一銅鐘。鐘架上書有“萬事其中,吉祥如意”的條幅。
寶殿左側小院裡,便是“七佛大殿”。供奉的佛像,神態各異,各有所長。
攀登著寶殿後面陡峭的石級窄路,在翠柏的簇擁下,我登上了寺廟的最高處——觀音閣、伏羲女媧洞天處。穿過一條廊道,右側便是供奉觀音菩薩和伏羲女媧的洞窟。長明的菜油燈,吊掛的紅布條,跪拜的蒲團墊,寄託著朝拜者求子求福求平安的夙願。
左側,則是陡峭的絕壁。極目遠望,南池盡收眼底,一攬無餘。
就在長青山腳下的這片土地上,曾流傳著關於華夏胥、伏羲的上古神話:“宋人羅泌的《路史》雲,‘太昊伏善氏,母華胥,居於華胥之渚’,‘所都國有華胥之淵,蓋華胥居之而名,乃閬中俞水也’。俞通渝,嘉陵江閬中段古稱閬水,亦稱渝水。故有學者推論‘閬中俞水濱的華胥之淵,就是閬中古城東南的彭道將池,又稱彭池、南池’,宋代升為陸地,即今天的七里壩開發區。遠古母系氏族首領華胥在閬中建‘華胥國’(部落),她在雷澤亦即彭池大澤‘履大人跡’而孕,後部落北遷,在成紀(今甘肅省天水市成縣)生下了伏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