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位置,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樂園鄉的消失,榔坪鎮,地勢,高山無公害蔬菜,奧運餐桌,玉儒溝由來,馬姓本地人,碑文,魚兒溝訛傳,
具體位置
玉儒溝位於湖北省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榔坪鎮(原來有樂園鄉)秀峰橋村。
長陽土家族自治縣
2000年,長陽土家族自治縣轄9個鎮、7個鄉:龍舟坪鎮、津洋口鎮、高家堰鎮、賀家坪鎮、榔坪鎮、資丘鎮、漁峽口鎮、都鎮灣鎮、磨市鎮、樂園鄉、麻池鄉、黃柏山鄉、火燒坪鄉、枝柘坪鄉、鴨子口鄉、大堰鄉。
樂園鄉的消失
2001年1月5日,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對鄉鎮行政區劃作出重大調整,由原來的9鎮7鄉調整為8鎮3鄉:1、津洋口和龍舟坪合併;2、麻池和都鎮灣合併;3、黃柏山和資丘合併;4、樂園和榔坪合併;5、枝柘坪和漁峽口合併。樂園鄉從此不存在,樂園之名還在。
2004年底,長陽土家族自治縣轄8個鎮、3個鄉,5個居委會、154個村委會。
截至2005年12月31日,長陽土家族自治縣轄8個鎮、3個鄉,共有5個居委會、154個村委會。
榔坪鎮
玉儒溝屬榔坪鎮,政鎮政府駐榔坪,人口42151人,面積512.5平方千米。轄12個村委會:榔坪、社坪、關口埡、茶園、樟榔坪、馬坪、長豐、文家坪、秀峰橋、八角廟、沙地、杜家村。
玉儒溝屬秀峰橋。
地勢
長陽縣地勢西高東低,絕大部分為山地,僅少量平壩坐落其間,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光照充足,熱量資源豐富,無霜期長,降雨充沛,雨熱同季,從海拔幾十米的清江河谷到海拔2 000多m的高山,具有較明顯的垂直地帶分布的特點。
高山無公害蔬菜
其中高山區包括火燒坪鄉、資丘鎮、榔坪鎮、漁峽口鎮、賀家坪鎮、都鎮灣鎮,氣候溫涼,年均溫7.6℃,活動積溫2 210℃,無霜期193天,年降水1 485mm,具有甘藍、大白菜、蘿蔔、椒等多種蔬菜適宜生長的生物學特性及環境條件要求。1986年,宜昌市蔬菜辦在長陽火燒坪、樂園等地,採取“定面積、定品種、定產量、定時間、定保護價”的辦法,發動農民規模種植球白菜和西紅柿800多畝,開始蔬菜種植。率先建立蔬菜新品種實驗基地,引進美國西芹、韓國白玉春蘿蔔、義大利生菜和荷蘭豆等30多個市場占有率高的新品種加以推廣。同時對菜區25°以上的坡耕地實施退耕還林、還草、還藥,對25°以下的坡耕地採取生物梗治理,築起了一道綠色的生態屏障。1998年,國營土地嶺林場建成全縣第一座蔬菜冷庫。長陽高山蔬菜開始賣到千里之外的廣州、深圳等大中城市。到2009年底,全縣已建冷庫63座,可加工儲存全縣80%的蔬菜。縣裡引導菜農兩季輪作種植,大力總結推廣菸葉套種蕃茄、辣椒,玉米套種甘藍、大白菜、蘿蔔等10多種立體高效栽培模式,同時鼓勵菜農採取同一品種錯季播種,拉長上市期,有效降低了市場風險。
玉儒溝正是其中的一份子。因此無疑造就了樂園種植蔬菜得天獨厚的條件。
一是反季節。由於海拔高,氣溫低,低山冬春季節才有的各種蔬菜,高山地區夏秋季節正適合生長,恰好彌補了城市蔬菜“秋淡”不足,是真正的反季節。
二是無公害。海拔近2000米,空氣、土壤、水分等自然條件十分優越,遠離城市,無工業污染,具有得天獨厚的無公害生產條件。同時,在種菜過程中,實行無公害標準化生產,生產出的農產品符合國家無公害食品的要求。
三是營養豐富。高山地區土壤中富含鐵、鋅、硒等微量元素,再加上海拔高、光照強、雲霧多、晝夜溫差大等因素,生產出來的蔬菜具有質脆、味甘、營養豐富等特點,其中西紅柿中的維生素,蛋白質等含量超出普通地區的達20%之多。
四是品質優。樂園的西紅柿無論走到哪裡就像一位明星,永遠是最閃耀的。她的色澤和厚實永遠是別的地方沒法比的。只要樂園的蔬菜到達菜市場,幾乎都先買樂園的,甚至有市場上有人假借樂園之名買菜不為稀奇。
五是不斷更新。產品的生命里力在不斷地創新,雖然是蔬菜,但是樂園的蔬菜品種也在不停地更新,向著更高的方向發展。以前10元買45克種子,現在1000元也買不到這么多。很多農民自發的購買以色列等地方的進口種子,讓國外的種子的生長達到了最好的狀態樂園開始在1986年開始正式,啟動高山無公害反季節菜籃子工程。宜昌培養了想馬自立等一批優秀的蔬菜技術員。本來只為為宜昌市等周邊提供綠色蔬菜,不想樂園的蔬菜一種,竟然一發不可收拾。經過勤勞的樂園多年人精心栽培和仔細研究,樂園的蔬菜尤其是在西紅柿,辣椒,包白菜,大白菜,白蘿蔔,甘藍等品種上格外出眾。
奧運餐桌
2001年,“樂園”番茄被認定為“中國名牌”;2003年“樂園”番茄獲得了全國無公害食品認證。目前樂園蔬菜以銷往全國各地,2008年成功的送到了北京奧運的餐桌上。
玉儒溝由來
玉儒溝名字的來歷,據說是曾經出現過兩位很有學問學者,或者是秀才。。。具體已經不可考證,但是數字是兩位,一直以來被人們說流傳。說明在很久以前這裡還是一個書香禮儀之邦。在60年代,全村高中文化的年青一代幾乎達到100%,也算是一個奇蹟,當然高中水平的高低歷史所限,不必追究。
馬姓本地人
玉儒溝中有人戶十來戶,年青一代大多出去求學或外出打拚,定居他鄉,本地人口不少人選擇了到集市和城市居住,人口愈顯單薄。溝中人口大多馬姓,從江西到蒲圻縣遷居過來人口,有歷史可考。其碑文,家譜尚存。祖先四兄弟來到此地,其中兩人返回四川,具體情況需要進一步考證。馬姓最大的兩支:一個居於馬家沖,一個在玉儒溝,還有兩個灣也有較多戶數居住,這幾個灣的人至今互相行走,都為一個馬姓,同宗同派。
碑文
碑文顯示的是;我父祖籍,武昌府蒲忻縣白竹礄馬家灘。如果進行考證,位於金湖北赤壁市馬家灘。
魚兒溝訛傳
隨著文化相對較高的馬自立(昌字輩)禍英年早逝,年僅42歲;接著馬久勛(其父)一代鐵算盤的過世。中年一代的文化人捉襟見肘,都各自忙著賺錢。玉儒溝的文化氛圍愈淡。由於玉儒溝優美的風景,以及人們破壞活動很少,清澈的河水適應一種無鱗小魚的生長,加之這種魚無腥味,每年尤其是夏天來捉魚的人不絕。不知情人們,稱玉儒溝為“魚兒溝”,意思相差頗遠,這也是一種無奈何淒涼吧!或許地有靈氣吧,好在年青一代又成長起來了,已經陸續出了幾個大學生,也是玉儒溝的希望和明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