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跨橋樑三維風振分析

長跨橋樑三維風振分析

《長跨橋樑三維風振分析》是2013年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長跨橋樑三維風振分析
  • 作者:孫東科
  • 類別:圖書
  • 出版社: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年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61181645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風致振動問題對於長跨橋來說至關重要。橋樑風工程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在對風振現象本身的研究,以及發展解析與試驗相結合的方法解決顫振、抖振和渦振問題等方面均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在三維*風場的測量與統計方面也已有了相當的積累。所有這些成果為三維抖振分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直到Jain等將多模態方法擴展到抖振和顫振分析之前,單振型抖振分析方法一直占據主導地位。儘管傳統方法引進了正交三維振型以考慮振型間的氣動與機械耦合,但在體系與形式上都不能與現代結構有限元模型構成匹配關係。孫東科所著的《長跨橋樑三維風振分析》基於傳統氣動理論,並結合有限元法提出了用於求解複雜結構顫振和抖振問題的理論模式體系。該模式體系具有傳統模式體系所不具備的優點,特別是當其與*振動虛擬激勵法相結合,用於求解抖振回響時,克服了傳統方法難以逾越的困難。
  《長跨橋樑三維風振分析》首先將虛擬激勵法引入風工程,求解一座大型起重機的抖振問題;並基於計算結果分析了該起重機的使用舒適性以及疲勞壽命。第二,針對長跨斜拉橋和懸索橋提出基於有限元模型的顫振與抖振分析理論模式體系。該體系在結構有限單元範圍內考慮自激力和抖振力,即:結構的氣動阻尼矩陣和氣動剛度矩陣由各單元氣動阻尼矩陣和剛度矩陣組裝而成;結構的抖振力功率譜由各單元等效抖振力功率譜矩陣組裝而成。結構各部分風力之間的相互作用、振型間的氣動與機械耦合、結構性質的非連續性、氣動中心與質心的偏差、非零攻角和非零偏向角等,都可以在這種體系下自動考慮。顫振分析中,通過引入參考折減頻率來考慮風場的非均勻性。抖振分析中,虛擬激勵法結合振型疊加法用來高效而又精確地求解結構的*抖振回響。基於這種理論模式體系,橋樑抖振與顫振分析已成為常規有限元靜力與動力分析的自然延伸。各分析過程取得了形式與體系上的統一。第三,本書將所提出的顫振與抖振分析方法用於香港青馬懸索橋,深入研究了包括主機板、主索,以及主塔在內的全橋三維抖振回響。抖振分析表明:自激力顯著影響主機板回響;多振型扭轉與豎向回響遠遠超過單振型扭轉與豎向回響;主機板的抖振帶動主索的抖振,而且主索的抖振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主機板的橫向抖振。顫振分析表明:青馬懸索橋各振型間具有很強的耦合顫振傾向。第四,構造了統一風振分析理論框架,並提出兩項用來提高抖振分析效率的計算方案。這些方案的有效性通過本書計算實踐得以驗證。
  本書提出的方法已在計算機上實現,具體分析過程包括:(1)有效攻角分析;(2)對離散風力係數、氣動導數試驗數據的處理功能;(3)三維顫振分析;(4)三維抖振分析。

圖書目錄

1 緒論
1.1 科研背景
1.2 研究目標
1.3 本章布局
2 文獻綜述
2.1 引言
2.2 橋樑風致振動
2.2.1 顫振
2.2.2 抖振
2.2.3 渦激振動
2.2.4 橋樑風振實例
2.3 顫振理論綜述
2.4 抖振理論綜述
2.5 國內橋樑風振研究進展
3 複雜結構抖振分析
3.1 引言
3.2 抖振求解一般方程
3.3 虛擬激勵法簡介
3.3.1 單點平穩隨機激勵虛擬激勵法
3.3.2 多點平穩隨機激勵虛擬激勵法
3.4 起重機抖振分析
3.4.1 結構模型
3.4.2 自振分析
3.4.3 靜風作用
3.4.4 抖振回響
3.4.5 起重機使用平順性評價
3.5 小結
4 長跨橋空氣動力學
4.1 引言
4.2 橋樑氣動力表述形式
4.3 風作用下的橋體運動方程
4.4 單振型顫振分析方法
4.5 單振型抖振分析方法
4.6 多振型顫振分析方法
4.7 多振型抖振分析方法
4.8 小結
5 三維橋樑顫振分析
5.1 引言
5.2 自激力的有限元模型
5.3 考慮偏心的單元氣動剛度和阻尼陣
5.4 偏向角和攻角的處理
5.5 三維顫振分析
5.6 顫振分析算例
5.7 小結
6 三維橋樑抖振分析
6.1 引言
6.2 單元抖振力的矩陣描述
6.2.1 考慮攻角、偏向角和偏心的橋面抖振力
6.2.2 考慮攻角、偏向角和偏心的橋塔抖振力
6.2.3 考慮攻角和偏向角的橋索抖振力
6.2.4 單元抖振力的一般形式
6.3 抖振力功率譜的形成
6.4 抖振回響求解
6.4.1 抖振虛擬激勵法——BPEM
6.4.2 BPEM的計算效率
6.5 非定常氣動導納
6.6 小結
7 有效攻角計算
7.1 引言
7.2 初始攻角α0
7.3 靜力攻角α1
7.4 靜風攻角αw
8 香港青馬懸索橋三維抖振顫-振分析
8.1 引言
8.2 青馬懸索橋簡介
8.3 青馬懸索橋抖振分析
8.3.1 計算參數確定
8.3.2 橋面抖振回響對比
8.3.3 自激力對抖振回響的影響
8.3.4 多振型和振型耦合對抖振的影響
8.3.5 全橋抖振效應
8.3.6 靜風攻角對抖振的影響
8.3.7 u*和α對抖振的影響
8.4 青馬懸索橋顫振分析
8.5 小結
9 三維橋樑風振分析相關過程
9.1 引言
9.2 荷載作用下的橋樑狀態分析
9.3 考慮附加質量的動力分析
9.4 平均風下靜力分析
9.5 三維顫振分析
9.5.1 參考折減頻率上下確界
9.5.2 折減頻率搜尋步長
9.6 三維抖振分析
9.6.1 抖振分析積分範圍
9.6.2 氣動力單元排序
9.7 小結
10 總結與展望
參考文獻
作者學術成果索引
致謝

作者簡介

孫東科分別於1992和1999年獲大連理工大學工程力學學士和計算力學博士學位。他在國際上首次系統地提出了基於有限元和*振動虛擬激勵法的長跨橋樑三維抖振和顫振問題求解體系,並因此獲得2002年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獎。在隨後的四年中他以研究員身份先後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和英國諾丁漢大學從事風洞實驗和氣動彈性理論工作;2003年在國際上首次運用高斯—賽德爾塊疊代方法將計算流體動力學軟體與計算結構動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