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距眶燈魚

長距眶燈魚

長距眶燈魚,Diaphus suborbitalis (M. C. W. Weber, 1913),燈籠魚科眶燈魚屬的一種大洋性中、底層巡遊魚類。具日夜垂直分布習性,白天一般棲息於300-800米以上,晚上則上游至水深40-250米附近處覓食,以小蝦等甲殼類為食。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長距眶燈魚
  • 拉丁學名:Diaphus suborbitalis (M. C. W. Weber, 1913)
  • 別稱: 燈籠魚 七星魚 光魚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硬骨魚綱
  • 亞綱:輻鰭亞綱
  • :燈籠魚目
  • :燈籠魚科
  • :眶燈魚屬
  • :長距眶燈魚
簡介,體態,分布,瀕危等級,

簡介

俗名: 燈籠魚 七星魚 光魚 
學名:Diaphus suborbitalis
英文名:Lanternfish
中文名:眶下眶燈魚 光腺眶燈魚
科名:Myctophidae
科中文名:燈籠魚科
同種異名:Diaphus glandulifer, Diaphus streetsi
模式種產地:Bali Sea, 7°35.4'S, 117°28.6'E, Indonesia, Siboga sta. 38, 521 m
瀕危狀態: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棲息環境:深海、近海沿岸
棲息深度:40 - 3240米
最大體長:6 cm
有毒魚類:否
經濟性:否
食用魚類:否
觀賞魚類:否

體態

體中等大,較高,側扁,後部略細。頭大,長形。吻短,鈍圓。眼大。口大,上頜骨狹長而延伸至前鰓蓋後緣,末端不擴大;上下頜具絨毛狀齒,前部齒較大,鋤骨無齒,齶骨齒後部小或無。體被大而薄圓鱗,易脫落;側線平直。背鰭單一,位於體中部,具軟條14,後部另具一脂鰭臀鰭基底略短於背鰭基底,具軟條12-13;尾鰭叉形,尾鰭副鰭條柔軟。各部位之發光器位置於下:鼻部背位發光器(Dn)小而圓形,位於眼前上方;鼻部腹位發光器(Vn)小而長圓形,位於眼前緣垂直線之後下方;眶下位發光器(So)小而圓形,邊緣具黑色素,位於瞳孔中心緣之後下方;鰓蓋位發光器(Op)2個,位於前鰓蓋後緣下方,Op1較Op2小,均在眼眶下緣縱線之下;鰓被架位發光器(Br)3個;胸鰭上方發光器(PLO)位於胸鰭基上緣,其下方有一發光鱗;胸鰭下方發光器(PVO)2個,PVO2位於胸鰭基中部前方,兩者與PO1成一斜線;胸部發光器(PO)5個,PO4位置升高;腹部發光器(VO)5個,前三個依續升高,排列呈一斜線,後二個沿腹緣排列;腹鰭上位發光器(VLO)位於腹鰭和側線之間,接近腹鰭基部;臀鰭上方發光器(SAO)3個,三者排列略呈彎線狀,SAO1位於VO5的後上方,SAO3位側線下方約發光器直徑的2倍處;體後側位發光器(Pol)1個,在脂鰭下方,側線下方約發光器直徑的2倍處,與AOp排列呈半弧形;臀鰭前部發光器(AOa)6個,AOa1位置升高,但不超過SAO2,AOa6亦升高,六者排列呈半弧形;臀鰭後部發光器(AOp)4個,沿尾柄腹側水平狀排列;尾鰭前位發光器(Prc)4個,四個依次升高呈半弧形排列,Prc4在側線下方約發光器直徑的2倍處。尾部發光腺無。

分布

世界分布:印度至西太平洋
地理分布: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熱帶及亞熱帶海域。中國台灣則發現於西南部、東部及東沙群島等周邊水域。

瀕危等級

中國物種紅色名錄評估等級:易危VUA2d+4d
依據標準:本種棲息環境易受自然條件影響。又因經常被捕撈,致使數量下降。根據估計本種過去10年逐年減少,至少減少30%,其減少原因可能還未終止,且還將繼續下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