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角龍有黑綠色的鱗片,金光閃爍的長犄角。它的犄角可以抵死獵物,然後再將獵物烤熟。這些犄角被碾成粉末之後,具有很高的價值,可作為藥劑的配方。長角龍的原產地羅馬尼亞現在已經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火龍保護區,在那裡,世界各國的巫師可以近距離地研究各種各樣的火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長角龍
- 生活環境:三疊紀海洋,北美洲
- 生活時期:兩億多年前,白堊紀晚期
- 形狀:有黑綠色鱗片,長犄角
- 犄角價值:藥劑的配方
- 原產地:羅馬尼亞
具體介紹,神話傳說,中國發現,形態特徵,
具體介紹
這種素食恐龍的體長大約為六米,因頭部長有長角而得名。它們生活於白堊紀晚期的北美洲。
一直以來,長角龍都是密集飼養計畫的主要對象,因為人們為了獲得它的犄角進行買賣,因此近年來它的數量急劇減少,現在它的犄角是乙級可貿易商品。
神話傳說
在中國的神話與傳說中,是一種神異動物,具有蛇身、蜥腿、鷹爪、蛇尾、鹿角、魚鱗、口角有須、額下有珠的形象。《山海經》記載,夏後啟、蓐收、句芒等都“乘雨龍”。
另有書記“顓頊乘龍至四海”、“帝嚳春夏乘龍”。前人分龍為四種:有鱗者稱蛟龍,有翼者稱為應龍,有角者稱虬龍,無角者稱螭龍。有人認為這是古代炎黃統一中原各部落後,揉合各氏族的圖騰形成的形象。傳說能隱能顯,春風時登天,秋風時潛淵。又能興雲致雨,後成為皇權象徵,歷代帝王都自命為龍,使用器物也以龍為裝飾。龍被中國先民作為祖神敬奉,普遍尊尚“龍”,中國人經常自稱“龍的傳人”。
龍是中國傳說中的一種善變化、能興雲雨、利萬物的神異動物,為眾鱗蟲之長,四靈(龍、鳳、麒麟、龜)之首。古籍記述其形象多不一。一說為細長有四足,馬首蛇尾。一說為身披鱗甲,頭有須角,五爪。《本草綱目》則稱「龍有九似」,為兼備各種動物之所長的異類。其名殊多,有鱗者謂蛟龍,有翼者稱應龍,有角者名[多它]龍,無角名虬。小者名蛟,大者稱龍。傳說多為其能顯能隱,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登天,秋分潛淵,呼風喚雨,無所不能。在神話中是海底世界主宰(龍王),在民間是祥瑞象徵在古時則是帝王統治的化身。
中國發現
專家介紹,這條龍屬於新中國龍,總長7.6米,其中頭部長0.76米,頸長0.54米,身長2.7米,尾長3.7米,身寬約0.68米,頭部呈三角形,嘴長就有0.43米,頭部最寬處大約0.32米。龍角就是從頭部的最寬處左右兩邊“長”出來的,雙角對稱,長約0.27米,略顯弧形,這對“龍角”在龍頭上翹出,顯得格外醒目。
新中國龍是生活在兩億多年前的三疊紀海洋中的水生爬行動物。出土於貴州關嶺新鋪的這條新中國龍化石頭上的兩隻“角”為我國首次發現,它為傳說中長角的神龍提供了新的佐證。
形態特徵
三角龍的頸盾沒有任何孔洞,是一塊完整的骨板,這就能夠很好地保護自己的脖子不被肉食恐龍咬到。三角龍的頸盾上很可能有鮮亮的彩色圖案。由於其頸盾化石的不同,三角龍曾被分為13個種以上,但最近的研究表明,這些不同的種是由雌雄或不同生長期的個體差異造成的。
三角龍頸盾邊緣的裝飾也隨年齡而變化,青少年時,像箭頭一樣的三角骨頭長在頸盾的邊緣。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些箭頭似的邊緣就變平了,到成年時就幾乎看不見了。所以很多被叫做長角龍或多角龍的恐龍其實就是三角龍。
同樣的,三角龍的角也具有相同的個體差異,小恐龍的角只有大約2.5厘米長,隨著恐龍年紀越來越大,角會變長和變彎,少年時向後彎曲,青壯年時又長直,最後成為成年三角龍角的永久形狀——向前彎曲。有些專家認為,雄性三角龍的頸盾在活著時可能是五顏六色的,用以吸引雌性;雄性三角龍間也會因為爭奪首領位子而大打出手。只可惜,我們無法再回到史前世界,否則就能看到三角龍的爭雌爭鬥,去體驗一下生物的生存競爭是何等激烈。
三角龍的嘴繼承了祖先的鸚鵡式,角質喙較大,這是角龍類最大的特點之一,它可以毫不費力地咬斷嚼碎各種植物。另外,它的嘴還有一個用途,就是“刨坑”,即挖出地下植物的根基或產卵時輔助四肢挖掘。三角龍的牙齒也很堅硬,上面覆蓋有琺瑯質,很適合切斷植物的枝葉。
它的牙齒也是舊的磨掉就長出新牙來代替,這點有些像鴨嘴龍類。但不同的是,三角龍的牙不像鴨嘴龍類那樣具有碾壓和磨碎的作用,它的牙齒是剪下用的,所以有強而有力的喙狀突,以便把剪刀力傳到喙部和牙齒,可以剪下棕櫚和蘇鐵的葉子。美國著名的恐龍專家奧斯特羅姆曾經對三角龍的咀嚼方式進行了系統的力學研究,深感三角龍在進食方式上有巧奪天工之妙。
關於三角龍的咀嚼方式還有另一種研究理論——面頰理論。一位名叫威特曼的教授研究了一項古生物學家的假設:三角龍像現在的牛、馬和人類一樣擁有面頰。以前的古生物學家認為,面頰的作用是用於兜住食物,以方便恐龍咀嚼或反芻這些食物。但威特曼通過比較認為,擁有面頰的動物一般都有骨骼作支撐,而三角龍卻沒有骨骼支撐的面頰,所以威特曼提出,三角龍的面部形態其實更加類似於現在鳥類的喙,它很可能是用這種尖利的喙從植物上咬下嫩葉,然後不經咀嚼就整塊吞進肚裡,在胃中完成了咀嚼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