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蛇鯔尾

長蛇鯔尾

長蛇鯔尾(長條蛇鯔 學名:)又稱為大海烏。狗母魚科蛇鯔屬、近海暖水性中下層魚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長蛇鯔尾
  • 外文名:Sauridaelongata
  • 功 效:清熱消炎。
  • 主 治:治扁桃腺炎、炎症。
  • 來 源:狗母魚科動物長蛇鯔的尾
簡介,產地分布,形態特徵,生活習性,經濟價值,特性,

簡介

學名:Saurida elongata,又名蛇鯔、神仙梭、香梭、長蜥魚,狗母魚科蛇鯔屬、溫水性近海底棲魚類。體長筒形,中部稍粗。體長約450mm。喜棲息在泥和泥沙底質的海區。游泳迅速,但移動範圍不大,不進行長距離洄游。分布於中國沿海,朝鮮,日本。
中文學名:長蛇鯔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綱:輻鰭魚綱
目:燈籠魚目
科:狗母魚科
屬:蛇鯔屬
種:長蛇鯔

產地分布

分布於西北太平洋。我國廣東、福建沿海海域產量較多。

形態特徵

體長,呈圓筒狀,一般體長19-30厘米、體重100-300克。頭略平扁,口大,兩頜具多行細牙,齶骨及舌上亦具細牙。體被較小圓鱗。體背側棕色,腹部白色,側線發達平直,側線鱗明顯突出。背鰭1個,位於吻端和脂鰭的中間;脂鰭很小;臀鰭小於背鰭;尾魯深叉形。背、腹、尾鰭均呈淺棕色,胸鰭及尾鰭下葉呈灰黑色。

生活習性

為近海底層魚類,通常棲息於水深20一100m底質為泥或泥沙的海區。性兇猛,游泳迅速,以小型魚類和幼魚為食。通常移動範圍不大,不結成大群,一般不作遠距離洄游。南海魚群於每年2—4月由外海游向近岸進行產卵繁殖;黃渤海魚群的繁殖期在每年的5—7月。南海的主要漁場為北部灣、七洲洋及萬山群島,東海、渤海及黃海也有一定產量。漁獲期以冬春兩季為主。常年可捕獲,以冬春兩季為捕撈盛季。

經濟價值

為我國主要經濟魚類之一,年產量較大。其肉味肥鮮,但多刺。可鮮食也可製成鹹乾品。鮮食多以油炸或紅燒為主。此外,長蛇鯔具清熱、消淡、健脾補腎之藥用功效。

特性

【性味歸經】:甘,涼。肝經。
【用法用量】:內服:適量。
【藥用部位】:藥用長蛇鯔的尾。
【藥材的採收與儲藏】:捕捉後將魚尾取下曬乾,煅存性入藥。
【考 證】:始載於《中國藥用動物志》。
體呈圓筒形,中部稍粗兩端漸細。體長約380mm。生活在沿岸水域,產量大,為中國南海、東海南部海產經濟魚類之一。分布於中國東海、南海,澳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