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喬木,高達30米,胸徑達115厘米;樹皮暗褐色,縱裂;一年生小枝幹時淡褐黃色或紅褐色,光滑無毛,二、三年生枝呈褐灰色、褐色或深褐色,側枝生長緩慢,基部有宿存的芽鱗;冬芽卵圓形,先端尖,無毛,無樹脂,基部芽鱗的背部具縱脊。
葉輻射伸展,條形,直,長1.1-2.4(多為2)厘米,寬1-2.5(多為2)毫米,上部微窄或漸窄,先端尖或微鈍,上面平或下部微凹,有7-12條氣孔線,微具白粉,下面中脈隆起、沿脊有凹槽,兩側各有10-16條灰白色的氣孔線,基部楔形,漸窄成短柄,柄長1-1.5毫米。
球果直立,圓柱形,長2-5.8厘米,徑1.2-2.5厘米;中部種鱗近斜方形,長0.9-2.2厘米,寬1.2-2.5厘米,先端寬圓,中部急縮,中上部兩側突出,基部兩邊耳形,鱗背露出部分無毛,有淺條槽,熟時深紅褐色;苞鱗長匙形,上部寬,邊緣有細齒,先端有漸尖或微急尖的短尖頭,微露出;種子三角狀扁卵圓形,長4-8毫米,下面有數枚淡褐色油點,種翅較種子為長,先端寬圓,近基部的外側微增寬。花期3月下旬至4月中旬,球果10月成熟。
結實有間歇期,種了發芽率低。花期3月下旬至4月,球果10月成熟。
生長環境
多生於中山地帶,氣候溫涼潮濕,雨量充沛,雲霧大。如越城嶺北緯約26℃,海拔1450米的記錄,年平均溫14.8℃,1月平均溫21℃,7月平均溫22.2℃,極端最低溫-11.9℃,年降水量2065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85%。土壤為酸性黃壤和黃棕壤。
多生於坡度30°以上的山脊或山坡向陽處,能適應岩石裸露、土層較淺的岩隙地,但在土層深厚肥沃之地生長更好。形成純林或與針闊混交林,能常見的樹種有華南王針松、
南方鐵杉、
福建柏、
柳杉、
黃山松、甜櫧、小葉青岡、木荷等。
為陽性樹種,密林下更新困難。
分布範圍
長苞鐵杉為中國特有樹種,分布於貴州東北部(印江梵淨山、婺川)、湖南南部(新寧、莽山)、廣東北部(連縣、乳源)、廣西東北部(資源、興安、臨桂、融水)及福建南部(連城、永安、德化、清流、上杭)山區。海拔300-2300米地帶。在湖南莽山海拔600-1700米地帶,福建西部清流縣沿江山坡,海拔約300米處,有人工栽植的單純林。模式標本采自貴州梵淨山。
繁殖方法
選擇與長苞鐵杉立地條件相似的坡地為苗圃地。採種後層積處理,播種前浸種催芽,種後嚴防鼠雀為害,注意保持苗床濕潤。幼苗生長3-4年方可出圃造林。少量種子用營養袋育苗,效果很好。3月間亦可短穗扦插。
栽培技術
整地:在湖南長苞鐵杉的造林地應選擇海拔高1000米以上,陽坡和半陽坡,土層深厚、疏鬆和排水良好的壤土和輕粘壤土,在背風向陽的地方生長較好,但在山脊當風地段也能生長。整地方式一般採用穴狀、魚鱗坑等。於新採伐跡地,棄耕地雜草較少,灌木較稀的立地條件上,可以採用穴狀整地,穴的規格通常為40×40×30厘米為佳。於荒山,老跡地,灌木、雜草較密的立地條件上,應首先進行全面或寬頻狀割除灌叢和雜草,然後採用穴狀整地,穴的規格可適當加大為50×50×40厘米。
栽植:選擇海拔1000m以上的中山區,按株行距2×3米、2×2.5米定植。因長苞鐵杉生長緩慢,宜選擇2年生實生苗造林,春季宜在早春造林最佳,成活率高,生長快。
整形修剪:天然長苞鐵杉林自然整枝情況良好,通常不必進行人工修剪或整枝。
施肥:中山山地通常枯枝落葉層厚、土層較深、土壤肥沃,適宜長苞鐵杉的生長,不必施肥。
撫育管理:造林當年夏季全面砍雜,蔸撫一次,次年秋季全面砍雜撫育一次,因長苞鐵杉生長較為緩慢,第三年還需進行砍雜撫育,以後可根據實際情況再進行必要管護。
病蟲防治
長苞鐵杉抗性強,很少出現病蟲害危害現象,種植後主要嚴防鼠雀為害。
主要價值
木材的心邊材區別不明顯,淡黃褐微帶紅色,紋理直,結構細,硬度中等,耐水濕,抗腐性強,堅實耐用。可作建築、家具、造船、樁木、板材及木纖維工業原料等用。樹皮可提烤膠。可選作福建中部與西部、江西南部,湖南南部、廣東北部、廣西東北部及貴州東部山區的造林樹種。
保護意義
保護價值:長苞鐵杉為中國特有的珍貴樹種,它是大果鐵杉分布於中國的代表種類,形態極其特殊,有別於中國產各種鐵杉,對研究東亞、北美植物區系和鐵杉屬系統分類有一定科學意義。
保護措施:建議在湖南黃、莽山和廣西苗兒山、大明山以及貴州梵淨山等地的自然保護區仙加強保護,其他分布點也應採取積極保護措施,加強經營管理,促進天然更新,積極進行育苗、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