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芒莧,Amaranthus palmeri,莧科莧屬植物。生長在農田、路邊、草地、河邊、垃圾場、加工廠、倉庫周圍。
長芒莧 於2016年12月12日 被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列為:第四批外來入侵物種名單 ,外來物種入侵是造成生物多樣性下降的直接原因之一,嚴重危害到我國的生態壞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長芒莧
- 門: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綱: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Archichlamydeae
- 目:中央種子目 Centrospermae
- 科:莧科 Amaranthaceae
- 屬:莧屬
- 種:長芒莧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高0.8-1.5米。雌雄異株,莖直立,分枝斜展至近平展。葉無毛卵形至菱狀卵形,上部可呈披針形。
花 :穗狀花序生莖和側枝頂端,直伸或略彎曲。花被片5,雄蕊5(雄株),花柱2(3)(雌株)。花果期7-10月。
果 :近球形,長1.5-2mm.。
生長環境
分布範圍
原產美國西南部至加拿大北部,1985年傳入僅見於北京的豐臺區。
備註:該種是旱地作物雜草,而且植株含硝酸鹽,家畜大量食後會引起中毒。
刺莧入侵台北時間已經有了一段時間了,約有20年。我在釣魚台路邊就見到了。找長芒莧時在南宮就見到有不少的刺莧長在田邊。你說的涼水河是不是也是這一區域。近年來新的入侵種類時有增加,要多加注意,識別、採集一定會有新發現。
自李振宇研究員發表發現長芒莧以來,我追蹤觀察共發現四處入侵地點。主要地點在南苑的槐房,其次是小井橋的馬官營、玉泉路南延長線和西道口大瓦窯橋的路邊。後者的面積和數量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