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脖聖母

長脖聖母

由16世紀義大利一位外號叫帕米賈尼諾(一譯巴米德熱尼諾;1503-1540)的畫家所畫。他原名弗朗契斯科·馬卓洛,出生於帕爾馬。最初就學於畫家柯勒喬門下,並在那裡為福音布道者聖喬凡尼教堂和帕爾馬附近的方塔內拉多城堡畫了許多壁畫,時間大約在1519-1522年之間。這後一個地方的壁畫約作於16世紀30年代(也有的說作於1523年)。此後他遷居羅馬、波倫亞(約於1524-1531年間)。這一幅聖母像就作於他回到帕爾馬後的時期,即1531至1540年間,歷史上稱這個時期是他藝術的第二帕爾馬時期。

基本介紹

基本信息,簡介,

基本信息

【名稱】長脖聖母
【類別】油畫名畫
【年代】16世紀30年代
【作者】帕米賈尼諾
【規格】214×133厘米
【屬地】此畫現藏於佛羅倫斯烏菲齊博物館裡

簡介

1531至1540年間,歷史上稱這個時期是帕米賈尼諾藝術的第二帕爾馬時期。這一時期他的畫風發生了劇變,主要是受到義大利樣式主義奠基者龐托爾摩、羅索等人的影響,背棄了某些自然主義的傳統,追求一種新的、帶有風格化的形式趣味,故這一幅《長脖聖母》,在美術史上也被說成是帕米賈尼諾的樣式主義代表作之一。
關於樣式主義(又譯矯飾主義或風格主義)這個名詞,源於義大利語樣式Maniera一詞,它的含義兼有形式與風格的意思。這種新風格發生於義大利16世紀,即在達·文西、米開朗基羅與拉斐爾三位傑出藝術家的風格進入高潮和以卡拉齊兄弟、卡拉瓦喬、貝尼尼等人為首的時代新紀元這兩大潮流相交替的一種形式變異現象。樣式主義不僅很快影響整個義大利境內,還遍及整個歐洲。對於美術上的樣式主義,歷史上一直存在著褒貶之爭。有的說它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晚期的衰退表現;有的說是新藝術風格的綜合化,更有的把它看成是時代賦予它的一種獨立的藝術流派,是藝術發展的歷史必然。這種學術上的爭論如僅用國內已見到的資料去判斷,是難以得出孰是孰非的結論的。從這個術語的不同翻譯上也可以看出,我們容易隨不同材料的分析傾向作出判斷:蘇聯學者把樣式主義看成是義大利佛羅倫斯風格進入危機的鮮明體現(見蘇聯藝術科學院編的世界美術通史);義大利美術史家則認為,樣式主義是對文藝復興這個黃金時代的光輝成就的有選擇性的繼承與模仿。
16世紀為文藝復興藝術巨人們寫傳記的著名美術史家瓦薩里,就是一位非常崇拜樣式主義的畫家,他也注重裝飾效果,不拘泥於形的推敲和構圖的公式,一心為某種風格而去探索。我們認為,任何一個時代的風格與好尚,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都要轉移的。16世紀的義大利現實已完全不同於上一世紀,佛羅倫斯出現的樣式主義,也應被看成是一種解放性的變革,為使新的表現性意志獲得自由發展,不得不去打破文藝復興保留下來的一些理念規範。它為義大利新風格的出現打開了一條出路,也為後來巴洛克風格那種更加自由奔放的繪畫空間結構,提供了有益的啟迪。關於它的內涵與得失,無法在這裡作冗長的學術性研究,只要欣賞帕米賈尼諾這一幅《長脖聖母》,就可以見出這種風格的形式特徵。
畫家雖也在畫聖經中的聖母聖子像,但作者溶入了自己的審美理想。他誇大了聖母的身材與脖子,拉長了女性形象的形體比例,使聖母整個體型古怪地呈現出波浪形彎曲(拉長人體比例不是帕米賈尼諾的創造,早在古希臘盛期的優美雕刻中已經出現)。當然,在寫實風格盛行的年代裡,這種主觀任意的藝術表現,帶有叛逆性質,使觀者頓感奇特。這幅畫連背景都沒有畫完,前景上聖母與天使們的距離也使人難以估摸。由於過分注重形體的風格化,畫家忽視了背景寫實的具體性,教會與社會上的反應也比較強烈,而且遭到長時期的輿論非難。這幅畫有214×133厘米,如此大一幅肖像畫式聖母像(帕米賈尼諾尤擅肖像畫,他的大量肖像傑作是在後期完成的),使教會感到震驚,可是宮廷里和一部分社會人士卻能容忍,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義大利一部分人的審美傾向。後來,這種所謂蛇形形體風格成了樣式主義肖像畫的一種公式,半個世紀後,在洛馬卓的繪畫理論中被加以探討和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