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生境
長牡蠣主要分布於韓國、中國大陸、台灣,常棲息在潮間帶及淺海的
岩礁海底,以其左殼固定在岩石上。
長牡蠣在中國沿海均有分布,但以廣東、福建較多,為南方沿海主要養殖品種之一。
形態特徵
長牡蠣殼大而堅厚,呈長條形。背腹緣幾乎平行,殼長為高的3倍左右。大的個體殼長達35厘米,高10厘米。也有長卵圓形個體。右殼較平,環生鱗片呈波紋狀,排列稀疏,層次少,放射肋不明顯。左殼深陷,鱗片粗大,殼頂固著面小。殼表面淡紫色、灰白色或黃褐色。殼內面白色,瓷質樣。殼頂內面有寬大的韌帶槽。閉殼肌痕大,馬蹄形。
長牡蠣貝殼長形,殼較薄。殼長為殼高的 3 倍左右。右殼較平,鱗片堅厚,環生鱗片呈波紋狀,排列稀疏。放射肋不明顯。左殼深陷,鱗片粗大。左殼殼頂固著面小。殼內面白色,殼頂內面有寬大的韌帶槽。閉殼肌痕大。
長牡蠣的外套膜左右兩片;呼吸系統的鰓位於鰓腔中,左右各一對,共4 片,呼吸主要由鰓完成,外套膜也可進行氣體交換;消化系統包括唇瓣、口、食道、胃、消化盲囊、腸、直腸和肛門;循環系統是開放式的,由圍心腔、心臟、副心臟、血管和血液組成;腎臟由腎小管和腎圍漏斗管組成,左右各一;在繁殖季節,牡蠣的內臟塊充滿了乳白色的物質,這就是生殖腺,分為三部分,即濾泡、生殖管和生殖輸送管;神經系統由腦、髒神經節及其聯絡神經構成。
生長繁殖
牡蠣為重要海水養殖品種。
褶牡蠣和
近江牡蠣我國南北沿海均產;長牡蠣在我國沿海均有分布,但以廣東。福建較多,為南方沿海主要養殖品種之一;
大連灣牡蠣產於黃渤海。產季在11月份至翌年4月份。
經濟價值
牡蠣為重要經濟貝類,肉味鮮美,營養豐富。每百克肉含蛋白質11.3克、脂肪2.3克以及豐富的維生素、微量元素鋅、灰分和降低血清膽固醇的物質。除鮮食外,還可速凍、制罐頭、加工蚝豉和蚝油。蠣肉還有一定的藥用價值。殼可燒石灰。
牡蠣是出口品種,其英文名為 Oyster。輸往國別和地區:日本,香港、澳門。出口口岸:廣東、福建、廣西、大連。
藥材性狀
長牡蠣 長而厚,長條形或長卵形,長10--50cm,寬4--15cm,背腹緣幾平行。右殼較平如蓋,鱗片堅厚,層狀或層紋狀排列,殼外面平坦或具數個凹陷,淡紫色,灰白色或黃褐色;內面瓷白色,殼頂二側無小齒。左殼凹下很深,鱗片較右殼粗大,殼頂附著面小。質硬,斷面層狀,潔白。無臭,味微鹹。
功能主治
平肝潛陽,固澀,軟堅,制酸。
養殖方法
一、適用於浪平靜、流速緩慢、鹽度高、軟泥或泥沙底質的內灣。用此採到的蠣苗就地養殖。養殖成時,需將蠣竹稀疏,以利牡蠣生長。當年春季固著的蠣苗到年底即可收穫。秋季固著的蠣苗要延至次年冬季才能收穫。
二、長牡蠣的垂下養成法
1.筏式養殖:
此適用於乾潮時水深4米以上、風浪平靜的內灣,的結構大小因地而異,沒有統一規格。可通常用圓和毛竹紮成,有5×10米的,也有10×10 米的,每台筏用6~9個浮桶或其它浮子作浮力,並以錨固海底,將采苗的附著器懸掛在筏子上進行養成。
2.延繩式養殖:
此式有較大的抗風能力,適用於外海養殖,基本構造是用兩條直徑2厘米,長70~75米的綆繩並列,兩端各以錨固定,綆繩上按等距離連結12 個聚乙烯浮子,將采苗的附著器,懸吊在綆繩養殖。
3.柵架式養殖:
此法適用於灘涂坡度較小,乾潮時水深2~3米,底質為泥或沙泥、風浪平靜的海區。在海底樹立木樁或水泥樁,上面用竹竿架設成柵架,將采苗器掛在柵架上養殖。
在養成期間,必須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如:移石、防洪、越冬、清除敵害、育肥和整修浮筏等各項工作。
三、長牡蠣的立石養成法
用此方法所採到的蠣苗就地繼續養成,若蠣苗固著過密,要適當稀疏。豎立在海區的石柱,一般不移動位置,作為永久性的養殖器材置於海區。收穫時將牡蠣從石柱上鏟下來,運回岸上開殼肅肉。
四、長牡蠣的橋式養成法
用此法採到的蠣,經過1個月的培養,個體增大,此時需將石板重新疏排整理,以免影響生長。疏排時,將6~7塊石板組成一組,組間用石條連成一長列,組間距50~60厘米,列間距1~2米,經過一段時間養殖後,將蠣石的陰面與陽面互換,使兩面牡蠣生長均勻,到年底即可收穫。
五、長牡蠣的投石養成法
此法適用於底質較硬的潮間帶和潮下帶,選用拳石或較大的石塊作附著基。
1.滿天星式:將蠣石均勻地分散在養成場地,每畝投蠣石3000~5000塊。此適用於深水區。
2.梅花式:以5~6塊蠣石堆成一堆,呈梅花形,每堆間距30~50厘米,在養成場分散養成。
3.行列式:蠣石成行排列在養成場裡養殖,每行的寬度約30~60厘米,行的長度與蠣田幅寬相等,行距50~100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