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澗村隸屬於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啦井鎮,地處啦井鎮北邊,距啦井鎮政府所在地25.00公里,到鎮道路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縣63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長澗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地理位置:雲南蘭坪縣
- 人口:1998
發展,村名由來,政區人口,經濟狀況,社會事業,基礎設施,自然資源,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村務公開,文化教育,發展重點,基層組織,
發展
全村國土面積39.14平方公里,海拔2,500.00米,年平均氣溫9℃,年降水量1,100.00毫米,適合種植 玉米、雲豆 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3,208.00 畝,人均耕地1.66畝,林地36,280.00畝。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95.4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23.00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 種養業為主。
村名由來
該社區相傳永樂年間張氏祖先由雲南遷址爐房村。後到1746年間由爐房遷址此地。立為長澗村。後在1800年間,臧氏由上臧村遷入。曲氏在1827年間由王家下河遷入。以張氏為主,名叫長澗村。估計村史約有250年歷史。
政區人口
長澗社區位於李滄區東部,市南區工業園和李滄區工業園,金水路北側,屬於李滄區九水路街道辦事處管轄。新村緊靠金水路北側,老村位於北山前,三面環山,距新村約1.5公里,兩村分南北兩地屬村統一管理。村南北1.5公里,東西1公里(其中不包括山林和可耕地)社區山林面積100公頃,原耕地面積17公頃。住戶116戶,人口342人,均為漢族。
解放前,隸屬李村區。解放後,1958年劃歸嶗山縣李村人民公社長澗大隊。1984年撤公社,劃歸嶗山縣李村鎮,改稱長澗村。1994年青島市行政區劃調整,劃入李滄區李村鎮,2000年1月李滄區行政區劃調整為李滄區九水路街道長澗村,2004年11月改為長澗社區。
經濟狀況
該社區經濟主要以果業為主,改革開放後經濟有了新的發展,2004年社區總收入630萬元,人均5200元,社區固定資產總值完成500萬元,生產總值完成230萬元,實繳稅金56萬元
社會事業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5年底,全村有548戶通自來水,有0戶飲用井水, 有548戶通電,有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548戶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548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548戶。 該進村道路為土路 ;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25.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25.00公里。 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350.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0畝。 該村到2015年底,有504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44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4928.00畝(其中:田22.45畝,地3218.55畝),人均耕地0.00畝,主要種植玉米、小麥、土豆等作物;擁有林地44427.4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510.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26畝,主要種植花椒、核桃等經濟林果; 其他面積0.00畝。
農村經濟
該村2015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010.37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42.33萬元,畜牧業收入416.46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801頭,肉牛169頭,肉羊1668頭); 林業收入143.25萬元, 第二、三產業收入52.60萬元, 工資性收入127.4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335.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27.4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38人 ,在省內務工89人,到省外務工49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本縣。2015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80.57萬元,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種植業、養殖業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種植業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535戶,共鄉村人口2000人,其中男性1093人,女性907人。其中農業人口1265人,勞動力1324人。 到2015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0;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000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0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25.00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戶0戶。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5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436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4928.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0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122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00萬元,有固定資產0.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長澗完小,啦井完小,中學生就讀到啦井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0.00公里,距離中學25.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104人,中學生80人。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350.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0畝。 該村到2015年底,有504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44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我村目前存在的問題:缺乏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種養殖業規劃、中藥材發展方向的指導和引導,建議各職能部門加強各種農業職業技能培訓,資金扶持,技術指導工作。。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 我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種藥材特色產業,種植面積各2000畝;發展養殖,發展豬3400頭、牛2000頭、羊10300隻;發展勞務經濟,每年轉移勞動力35人。充分利用我村優勢,以產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力爭全村年人均純收入增加到5000元。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9個,黨員總數50人,黨員中男黨員48人,女黨員2人。 團員102人。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350.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0畝。 該村到2015年底,有504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44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