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潭河侗族鄉(長潭河鎮)

長潭河侗族鄉

長潭河鎮一般指本詞條

長潭河侗族鄉,隸屬於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縣,地處宣恩縣東北部,東與椿木營鄉接壤,南與沙道溝鎮為鄰,西與珠山鎮高羅鄉交界,北接萬寨鄉恩施市,鄉人民政府距宣恩縣城34千米,區域總面積432.71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長潭河侗族鄉戶籍人口為37123人。

元代,屬東鄉五路軍民府;2001年3月,成立長潭河侗族鄉。截至2021年10月31日,長潭河侗族鄉轄1個社區、17個行政村;鄉人民政府駐長潭河集鎮195號。

截至2019年末,長潭河侗族鄉有工業企業36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0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長潭河侗族鄉
  • 別名:長潭河鄉
  • 行政區類別民族鄉
  • 所屬地區: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縣
  • 地理位置:宣恩縣東北部
  • 面積:432.71 km 
  • 下轄地區:1個社區、17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長潭河集鎮195號
  • 電話區號:0718
  • 郵政區碼:445504
  • 著名景點中武當遺址
  • 車牌代碼:鄂Q
  • 人口:37123人(截至2019年末戶籍人口)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自然災害,自然資源,人口,經濟,綜述,農業,工業,商貿,金融業,郵電業,交通運輸,社會事業,教育事業,文化事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郵政電信,歷史文化,地名由來,文物古蹟,

歷史沿革

元代,屬東鄉五路軍民府。
明代,屬東鄉安撫司轄。
清乾隆元年(1736年),之後屬宣恩縣東鄉里。
1949年11月,屬獅長區。
1951年3月,屬第三區。
1958年10月,改為東方紅公社。
1959年1月,改為長潭公社。
1984年,撤銷人民公社、管理區、生產大隊、生產隊建制,設定長潭河區。
1996年12月,改為長潭河鄉。
2001年3月,成立長潭河侗族鄉。

行政區劃

2011年末,長潭河侗族鄉轄甘露、細沙壩、小臥龍、後河、興隆、兩河、龍潭、龍馬山、易家坪、萬嶺山、中壩、小壩、大坨、馬虎坪、陳家台、會口、苦草坪、土魚河、田坪、黃田、洗馬坪、大灣、白果、九壩、諾西、涌洞河、杉木樹、律侶壩、梨子坪、芭葉槽、施鐵坪、中間河、中間坪、貓村子、楊柳池、大臥龍、客家雲、貓子莊、王家山39個村民委員會;下設361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1年10月31日,長潭河侗族鄉轄1個社區、17個行政村:長興社區、甘露村、小臥龍村、興隆村、龍馬山村、易家坪村、諾西村、施鐵坪村、大臥龍村、中間河村、楊柳池村、馬虎坪村、會口村、洗馬坪村、九壩村、兩溪河村、東鄉村、洪家河村;鄉人民政府駐長潭河集鎮195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長潭河侗族鄉長潭河侗族鄉長潭河侗族鄉地處宣恩縣東北部,東與椿木營鄉接壤,南與沙道溝鎮為鄰,西與珠山鎮高羅鄉交界,北接萬寨鄉恩施市,鄉人民政府距宣恩縣城34千米,區域總面積432.71平方千米。
長潭河侗族鄉

地形地貌

長潭河侗族鄉境內屬喀斯特地貌,大部為高山峽谷,地勢略為東高西低、南高北低。最高峰為七姊妹山峰西側海拔2014.5米;最低點位於楊家坪,海拔382米。

自然災害

長潭河侗族鄉主要自然災害有冰雹、雪災、乾旱、洪澇、風災、低溫、霜凍、雷擊、地質滑坡等。2007年冬天,雪災造成全鄉電力設施損失近百萬元,損壞房屋38棟。

自然資源

2011年,長潭河侗族鄉耕地面積8.8萬畝,人均2.3畝。

人口

截至2011年末,長潭河侗族鄉轄區總人口3.82萬人,城鎮常住人口4500人,城鎮化率12%。總人口中,男性19881人,占52%;女性18319人,占48%;14歲以下8713人,占22.8%;15~64歲22891人,占59.9%;65歲以上6596人,占17.3%。總人口中,有土家、苗、侗等6個少數民族,其中侗族達2.3萬人,占60%。2011年,長潭河侗族鄉人口出生率10.9‰,人口死亡率6.5‰,人口自然增長率4.4‰。
截至2019年末,長潭河侗族鄉戶籍人口為37123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長潭河侗族鄉財政總收入1256萬元,比上年增長20%。人均財政收入5938元,比上年增長40%。農民人均純收入3407元。
截至2019年末,長潭河侗族鄉有工業企業36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0個。

農業

2011年,長潭河侗族鄉糧食作物以種植水稻、玉米、茶葉、烤菸為主。生產糧食1.7萬噸,人均460千克,其中水稻0.6萬噸,玉米0.7萬噸。主要經濟作物為烤菸、茶葉、木瓜。全鄉菸葉種植面積7000畝,產量1.8萬擔,茶葉種植面積已達1.6萬畝,木瓜2.5萬畝。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生豬飼養量9.8萬頭,年存欄4.8萬頭,出欄5萬頭。

工業

2011年,長潭河侗族鄉工業生產總值0.5億元;擁有工業企業15家,職工179人,實現工業增加值0.6億元,比上年增長0.1%。

商貿

截至2011年末,長潭河侗族鄉有商業網點417個,職工819人;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達0.2億元,比上年增長34%;城鄉集貿市場1個,年成交額0.1億元。

金融業

2011年末,長潭河侗族鄉境內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6.7億元,比上年增長11%;各項貸款餘額2.3億元,比上年增長15%。

郵電業

2011年,長潭河侗族鄉郵政業務收入45萬元,全年電信業務收入86萬元。

交通運輸

長潭河侗族鄉境內有宣恩至長潭河、宣恩至中間河和宣恩至洗馬坪3條縣鄉公路。形成了以王椿線、松中線、涼洗線為主幹道的道路交通網路,39個村實現村村通公路,通村公路里程達300餘千米。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長潭河侗族鄉有幼稚園2所,在園幼兒238人,專任教師6人;國小11所,在校生1764人,專任教師109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1所,在校生798人,專任教師51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98%。2011年,長潭河侗族鄉預算內教育經費1031萬元,比上年增長11%。

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長潭河侗族鄉有文化站1個,村級文化活動中心1個;農家書屋41個,藏書4.8萬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隊伍達25人。有省、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5處。

醫療衛生

截至2011年末,長潭河侗族鄉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0個;床位50張,固定資產總值325萬元。專業衛生人員40名,其中執業醫師6人,執業助理醫師24人,護士10人。2011年,長潭河侗族鄉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3.5萬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5%。

社會保障

2011年,長潭河侗族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42戶,人數61人,支出12.4萬元,月人均168.8元,醫療救助48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3483人次,共支出174.7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631戶,人數3355人,共支出247.8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38人,撫恤事業費年支出16.2萬元。敬老院1家,床位92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112人,其中集中供養92人,分散供養20人。參加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1.4萬人,參保率85%。

郵政電信

截至2011年末,長潭河侗族鄉有郵政局1個。全年報紙、期刊累計期發行1950份。電信企業1家;電話交換機總容量1432門,固定電話用戶440戶;行動電話1.1萬戶;寬頻接入用戶780戶。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長潭河侗族鄉因從七姊妹山發源的河水流經集鎮這一段時比較平緩,形成一個長潭,故名長潭河。

文物古蹟

長潭河侗族鄉有宗教聖地中武當,有被譽為“華中藥庫”和“世界動植物基因庫”之稱的省級自然保護區——七姊妹山自然保護區,有宣恩八景之一的仙人洞和仙女池清,有山勢如馬頭龍尾的龍馬山,有形似仙童騎鶴的萬嶺山,有冬暖夏涼、清泉涌流的永水洞泉水,有全縣第一個全縣蘇維埃政權遺址,有具有侗族特色的門樓、風雨橋和吊腳樓,有形如菊花、聞名遐邇的奇石——菊花石。
長潭河侗族鄉(長潭河鎮)
長潭河侗族鄉
一山(七姊妹山)一水(永水洞泉水)一聖地(中武當)一石(菊花石)二仙(仙人洞、仙女池清)三建築(門樓、風雨橋、吊腳樓),形成了侗鄉獨特的自然與人文景觀。
  • 中武當遺址
中武當,是宣恩的一大名山。地處忠建河畔,屬長潭河侗族鄉之域。中武當,又名大寨山、轎頂山,後來改名銅鐘山、中武當。幾易其名,有其來歷。清朝乾隆年間,湖南南武當有范道人等二人來此,各背一口銅鐘和一尊菩薩,擬在大寨山頂建廟,因未徵得當地人同意,將銅鐘埋在大寨山拂袖而去。爾後,當地人掘得此銅鐘,銅鐘山由此得名。銅鐘實為編鐘。由周邊鄉鄰捐助,在銅鐘山開始建觀,從此更名為中武當。中武當海拔922米,山頂寬敞平整,先後建有玉皇殿、觀音殿、靈觀殿、地母廟等,各種神象達100多尊,雕畫工藝精湛。鑄造的大小鐵鐘有數十口,鐘上鑄有文字,或經書,或募捐者的姓名和捐額。院內有若干個天井,院外是一片段預告園。
中武當石碑林立,如今碑文清晰可見,大多是刻的詩文。有一塊石碑的詩云:銅鐘高掛小溪東,殿閣巍然地氣雄;水自岩生流更潔,雲從岫出勢凌空;荒村路曳回崖板,遠浦帆隨斷岸風;最好蓮台寺外起,香花不散四時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