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溪村(廣東省中山市南區街道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19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長溪村位於南區街道北部,距南區辦事處約0.5千米。北接竹秀園村,南鄰上塘村,西靠沙涌村東倚旗山。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歐姓從石岐海上岸(疑為水上人家)開荒定居,後他姓陸續遷,初以歐姓命村名,取名歐園仔,一直沿用至民國時期。抗日戰爭勝利後,因村北小溪水清質潔,終年不淚是鄉人浣衣洗菜必去之處,經村中父老建議,易歐園仔為長溪堡,1950年後稱長溪村。該村坐落於旗山西麓,呈條塊狀分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長溪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地理位置:廣東省中山市南區街道
歷史沿革,經濟,人口,歷史文化,村民姓氏,本地方言,傳統建築,傳統習俗,公共設施,

歷史沿革

長溪村歷史上一直是沙涌村的“飛地”(兩村落相隔較遠但長溪村一直歸屬沙涌村管轄)。1953年土地改革期間,政府把該村劃到鄰村竹秀園村就近管理,後長溪村與竹秀園多次分分合合。1963年,長溪村再次併入竹秀園村。1981年再次從竹秀園村分出來,為竹秀園大隊長溪村;1984年,又與竹秀園村合併。1986年屬環城區。1998年屬南區。2001年屬南竹秀園村。2005年屬南區竹秀園社區。2014年屬南區良都社區。

經濟

長溪村傳統經濟以農業生產為主,主要種植水稻,也種植花生、蔬菜、番薯。改革開放後,工業迅速發展,周邊廠房不斷出現。現時村集體經營以物業出租為主,廠房出租面積2萬平方米,大多出租給手袋廠、服飾廠等廠企。也有村民將自建房出租給外來務工人員居住。現村民收入主要有工資性收入、村集體經濟分紅和房屋出租收入等。

人口

2015年末,戶籍人口685人。其中:男性311人,女性374人;80歲以上23人,最年長者98歲(女);常年生活在城鎮的62人,實際在村居住戶籍人口約623人。非戶籍外來人口820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33人,澳門同胞46人。祖籍該村的華僑華人20人,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亞、美國等國家。

歷史文化

村民姓氏

該村為雜姓村,有林姓、盧姓、張姓、黃姓、梁姓,開村的歐姓幾乎全部他遷。

本地方言

世居村民為漢族,屬廣府民系,通用粵方言石岐話。

傳統建築

村中傳統民居為青磚瓦屋式廣府民居,多建於民國時期。村內有多座碉樓,多為三四層高,三合土或磚石、混凝土構築,牆體外覆灰砂。碉樓平面呈長方形,二層以上牆面均有槍孔。
村中北極殿,始建於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 年),1994年、2002年重修,灰磚綠瓦,硬山頂,頂上有雙龍戲珠陶塑,大殿房檐下有壁畫、題詩。廟中供奉北帝、華佗、轉運將軍。大殿門聯為“辰光昭北極,帝澤普南”,華佗先師堂內楹聯為“普善施藥濟萬民苦,善堂福施苦民苦解”。每年農曆三月初三北帝誕時,村中老人一起聚餐,放鞭炮,分豬肉。

傳統習俗

民俗方面,長溪村與周邊村落完全一樣,已無任何水上人家習俗。

公共設施

該村20世紀50年代通電話,70年代末通電,90年代初通自來水,90年代中後期通網路,21世紀初實現村道水泥硬底化。村落附近有竹秀園國小、竹秀園幼稚園、文化廣場、重光園公園、村民活動中心及農家書屋(藏書2000冊)。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