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長清鎮
- 政府駐地:長清鎮
- 人口:5.4萬
- 稱號:濟南市經濟十強鄉鎮
沿革,自然狀況,主要經濟狀況,強鎮由來,大事記,經濟發展,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進步,文教科技,人民生活,村鎮建設,組織建設,人物簡介,李綱,張石庵,韓健秋,夏頁文,崔健,朱光,韓春榮,崔延庚,長清鎮下轄村,人口數據,所屬學校,
沿革
民國初年設區。抗日戰爭前後為一區和二區的十里舖。1955年11月改稱石麟區。 1958年3月分設城關鎮、三里鄉、金里鄉、三莊鄉。是年10月並鄉後建石麟公社。1959年撤銷長清縣建制後劃屬歷城縣,更名為長清公社。1961年恢復長清縣建制後,更名為城關公社。1982年改為城關鎮。1995年因城關鎮是長清縣政府駐地鎮,更名長清鎮至今。
自然狀況
該鎮東部是山區丘陵,中部是平原,西部是黃河連區,地勢東高西低。東西最大距離12.42公里,南北最大距離16.84公里,總面積9760公頃,其中耕地面積4966公頃。主要山脈有石康山、金牛山、母豬嶺、琵琶山、燈打山、文昌山等,其中母豬嶺最高。主要河流有黃河、北大沙河等,境內流長13公里,流域面積97.6平方公里。適合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穀子、地瓜、蔬菜、花生、大豆等。全鎮植被面積7697公頃,覆蓋率78.9%。
主要經濟狀況
建國初期, 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105萬元,1978年為2850萬元,20 00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為7.6億元。第一、二、三產業之比為22.4:44.2:33.4。20 00年完成地方財政收入1476萬元。 年末社會金融各項存款餘額2.23億元。該鎮是濟南市的近郊鎮,蔬菜種植是該鎮的一大優勢,種植面積達800公頃。該鎮工業發達,主要企業有山東天聚有限公司長清基地、國大塑化有限公司、輕工機械廠、盛華機械製造有限公司、特種養殖廠等20餘家。全鎮農業、工業、商業、飲食服務業、交通運輸業等形成了快速發展的格局。
1997年,全鎮財政收入1465萬元,農業總產值14961萬元,工業總產值90 89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860元,分別比1986年增長1196%、397%、1550%、368%。 1997年,人口出生率15.08‰,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0.19‰,分別比1986年上升1.01個千分點、 2.52個千分點。1991~1997年連續7年榮獲省級文明鎮稱號,1995年被評為全國投資環境百強鎮。 農業12年間,堅持向科學要糧、向商品化轉變的改革,興建以水利配套建設為中心的旱澇保收工程。打機井538眼,配套機械動力423.3千瓦,建低壓防滲渠道20萬米,增加有效灌溉面積1260公頃。其中打深井3眼(井深110米) ,解決了3個山村人、畜吃水和糧田灌溉問題。1991~1993年,開發噸糧田2000公頃,實施小麥、玉米糧食作物“302”工程,開發高產田1200公頃,小麥畝產均達到500公斤以上。1995~1997年,小麥、 玉米全面實現良種統供,良種率100%。3103公頃糧田的耕、種、收、脫全部實現了機械化。平衡施肥增產高達30%以上,糧食總產由1986年的3072.5萬公斤,增加到1997年的4305.5萬公斤, 而耕地面積減少241公頃。 12年間, 完成荒山造林1086.7公頃。經國家林業部驗收,荒山綠化全部達標,森林覆蓋率達到23.6%。1997年, 冬暖式塑膠大棚發展到300個,蔬菜面積1423.3公頃,產量9607.5萬公斤,分別比1986年增長54.7%、 92%;有各類養殖專業戶155戶,大牲畜存欄1.56萬頭、生豬4.61萬頭、羊4.00萬隻、雞152.11萬隻、兔2.5萬隻。
長清鎮工業1986年,鎮、村、民營工業企業678家(其中鎮屬工業企業10家) ,固定資產1876萬元, 年工業總產值5508萬元,利稅668萬元,長清鎮主要產品以各種小農機具、磚瓦為主。12年間,全鎮按照“奔小康,建強鎮,創一流”的工作思路,堅持改革開放,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1997年,鎮、村、民營工業企業844家,工業總產值達90898萬元,利稅10241萬元。 鎮辦工業利用濟南市南部工業開發區的優勢和良好的投資環境,至1997年先後在鎮開發區建立華爾美公司、泰峰公司、德瑪公司、星港公司、港基公司和長泰橡膠製品公司6家三資企業,並引進了省、市6家合資企業在長清鎮安家落戶,組建起山東國安集團、 山東三科達集團、濟南長泰集團、濟南華新集團、濟南東青集團5個企業集團。 有4種產品榮獲省、市級名牌產品,3種產品填補了國內、省內空白,6名企業法人被評為市級以上農民企業家。 村辦工業迅猛發展。 至1997年底,村辦工業企業發展到118家。工業總產值22309萬元, 利稅2831萬元,分別比1986年增長1120%、1082%。其中年產值過億元的企業1家, 過千萬元的3家。1997年全鎮民營和個體工業戶發展到708家,工業總產值34856萬元,占全鎮工業總產值的38%。
強鎮由來
該鎮連續11年在全縣11個鄉鎮中,列財政收入、國內生產總值第一名,系濟南市經濟十強鄉鎮之一。獲得的榮譽稱號主要有:首屆中國鄉鎮投資環境百強鎮、山東省文明鄉鎮、山東省農村文化工作先進集體、山東省土地管理工作先進鄉鎮、濟南市明星鄉鎮、濟南市發展鄉鎮企業先進單位、濟南市綜合治理先進鄉鎮、濟南市計畫生育工作先進集體、濟南市兩個文明建設先進單位等。
大事記
同治元年(1862年),捻軍經長清,近城富戶遷入城內躲避。
光緒三十年(1904年),長清縣高等國小堂在舊考棚成立,為縣立國小堂之始。
1916年,在城內將軍廟設縣立高、初兩級女子國小。
1924年,在大隅首以南路東設交通部山東區長清電報支局。
1928年,在城隍廟成立長清縣農民協會,張耀南被選為農協會長。
1937年10月,在縣城南門外國小成立“長清縣各界人民抗敵後援會”,公推張耀南為會長。
1948年9月17日,華東野戰軍及兩廣縱隊某部解放長清城。
1956年,在石麟山建烈士陵園,陵園內有烈士墓286座,並建烈士骨灰堂一座。
1958年9月,城關鎮更名石麟公社。
1959年,石麟公社更名長清公社。
1961年,長清公社更名城關公社。
1962年,城關公社降雹受災。
1968年8月,成立長清縣化肥廠籌建組,至1970年7月竣工投產,投資538萬元。
1975年,長清大橋改建工程啟動。次年竣工,投資55萬元。
1976年8月,黃河洪峰進入沿黃村莊,漫溢成災。
1982年,城關公社改為城關鎮。
1984年9月,來自13個國家的外賓和專家一行180人,來長清縣城關鎮後三大隊參觀訪問。
1985年2月,城關鎮南門裡村盧光恆向縣政府獻出10枚銀元寶。
4月,斯里蘭卡友好代表團一行6人,來城關鎮後三村參觀。
1986年9月4日,黃河商場竣工剪彩。商場系鋼柱鐵架結構,面積9460平方米,投資87萬元。
1988年4月22日, 山東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李振、副主任許森來城關鎮後三村視察工作。
5月10日, 宏都拉斯副議長費爾南德斯率國民議會代表團一行19人,在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李振陪同下參觀訪問城關鎮後三村。
是月13日,英國路透社記者耿必儒、《獨立報》記者賀安雷來城關鎮後三村考察農業。
1989年12月26日,城關鎮西三里村明星化工廠與香港順帆設備工程公司合資經營的“濟南星港裝飾材料有限公司”可行性研究報告、契約、章程、銷售協定等四件文書在廣州簽字。這是長清縣制定發展外向型經濟優惠政策以來的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
1990年2月21日, 全國人大常委會科教文委主任張承先來長清城關鎮東關國小視察。
1991年2月,城關鎮被山東省政府命名為省級文明鎮。
1994年2月,城關鎮被山東省政府評為綜合經濟實力百強鎮。
10月,占地面積1.7萬餘平方米的長清渤海商城竣工啟用。
1995年12月,黃河商場被市政府評為“十強”市場。
1996年1月,長清鎮被列入首屆全國投資環境100強鄉鎮之一。
8月17日18時, 黃河第一號洪峰到達長清縣境內,洪峰至長清鎮孟李測量點時水位高達371米,是歷史最高水位的一次洪峰。
1997年1月,全鎮推行村級財務雙代管。
2月, 精工發品有限公司、順達汽缸有限公司、魯能塑膠五金製品有限公司、魯意白絲金皮革有限公司、長新石村有限公司被評為1996年度長清縣明星三資企業。
3月10日, 為加強信訪穩定工作,鎮委決定對信訪穩定工作實行“兩金一本”管理。
是月,沿黃灘區搬遷工作開始。
6月,中共山東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孫淑義到長清鎮檢查三夏生產。
9月,利用世行貸款加強灌溉農業項目啟動。
1998年4月6日,原中共山東省委第一書記譚啟龍來長清縣視察工作,參觀了城關電扇廠。
1999年5月14日,長清鎮順利通過小康監測驗收。
8月3日,敬老院搬遷,同年被評為省級一級敬老院。
9月28日, 中共山東省委常委、濟南市委書記孫淑義到長清鎮視察三秋生產及農業結構調整工作。
是月,新西路、西隆浮橋建成通車。
10月,長清鎮農業科技示範園開工建設,至11月份竣工,建高標準大棚30餘個。
12月,被評為全市“雙文明先進單位”。
經濟發展
第一產業
1949年糧食畝產76.35公斤,1978年糧食畝產294.53公斤。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同時實行科學種田,大搞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進行了溝、渠、路、林、橋、涵、閘全面配套治理,重點整治了沿黃灘區的防洪排澇工程;改造了中低產田,使旱能澆、澇能排的穩產高產田占可耕地的80%,特別是自1994~1997年長清鎮實施的黃淮海平原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和1997年開始實施的利用世行貸款加強灌溉農業項目,極大地促進了全鎮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步伐。 至2000年底,共打井320眼,修防滲渠36公里,埋設低壓管道240公里, 建橋、 涵、 閘150餘座,整修生產路40餘公里,深挖整平土地1335公頃, 新建農田林網18公里,年增加產值800萬元,開發區人均增收300多元。2000年糧食畝產達814公斤,總產達4251.7萬公斤。
1990年以來,在堅持穩定糧食生產的同時,積極調整農業內部種植結構,大力發展城郊型特色農業。 至2000年全鎮共建冬暖式大棚700多個,中小拱棚5000多個,主要種植櫻桃、 西紅柿、甘藍、愛宕梨、雙孢菇、豆角等。還有800公頃長年菜,年供應市場蔬菜5000萬噸。
該鎮重視植樹造林, 保護生態環境,種植山區林果640.6公頃,平原林網及沿黃豐產林800公頃,森林覆蓋率達到23.6%。
2000年全鎮建成蔬菜、 畜牧、林果、食用菌、良種五大農業基地,3處農業科技示範園,農業總產值為1.78億元,其中種植業總產值6925萬元,林果業總產值4527萬元,畜牧業總產值6230萬元,漁業118萬元。
第二產業
工業:建國前,僅有醬菜、糕點、柳條編織、織布、白酒等零星私營手工業。建國初手工業作坊大部分停辦。1958年開始發展社隊工業,先後建起鐵廠、印刷廠、木工廠、服裝鞋帽廠、軸承廠等小型企業。1985年,經濟體制改革,社隊企業改為鄉鎮企業,形成鎮、村、聯戶和戶等多種形式辦企業的局面。1986年,集體、民營工業企業105家(其中鎮屬企業10家) ,固定資產1876萬元,年工業總產值5508萬元,利稅668萬元,主要產品以小農機具、磚瓦為主。90年代後,全鎮按照“奔小康、建強鎮、創一流”的工作思路,堅持改革開放,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2000年,全鎮共有各類企業173家,工業增加值5.3億元,利稅4120萬元。目前,全鎮有華爾美公司、德瑪公司等十幾家三資企業,組建了山東國安集團、山東三科達集團、濟南長泰集團、濟南華新集團、 濟南東青集團等5個企業集團。有4種產品榮獲省市級名牌產品,6名企業法人代表被評為市級以上農民企業家。
建築業:擁有港基公司、長泰集團、村鎮房地產三大建築企業。2000年從業人員8000餘人,實現總產值1.6億元,上繳稅金630多萬元。
第三產業
建國前,該鎮處於水陸交通要道,商業頗盛,以東門裡和南關兩條大街為盛,每逢陰曆五、十日為集,集市人口達8000餘人,都是由手提、肩挑、車推到集市上進行土產雜品、日用百貨、糧油、瓜果、蔬菜、牲畜、家畜等交易。每年的九月九會,四月八天齊廟會,會期一般2~3天,商人在會期進行物資交流。建國初,先後在縣城東關、 東門裡、 南關、東北關等辦起了村級合作社,集體商業日益壯大。195 4年4月,將私營商業改造為公私合營商業。1956年私營商業大多數納入合作化軌道。1978年之後,個體私營商業、飲食業、服務業日趨繁榮。1986年,全鎮有個體工商業戶697戶,從業人員3585人,註冊資金814萬元,年上繳利稅42萬元。90年代,全鎮逐步加強了個體業戶登記管理工作,成立了個體勞動者協會,鎮黨委、鎮政府制定了發展個體私營經濟的各項優惠政策。先後建起專業商場2個,專業批發市場3個,商業街14條。2000年底,全鎮共有個體工商業戶2660戶,從業人員7842人,列全縣各鄉鎮之首;註冊資金21億元,上繳稅金634萬元,占全鎮地方財政收入的43%以上。
特色產業 90年代以來,長清鎮藉助緊靠濟南的地理位置優勢,大力發展城郊型農業、生態農業,培植形成了蔬菜、林果、畜牧、良種、食用菌五大主導產業,不僅豐富了省城居民的菜籃子,而且提高了農民收入。
第三產業1986年, 全鎮有個體工商業戶1629戶,從業人員3584人,註冊資金814 萬元,年上繳利稅42萬元。12年間,全鎮逐步加強了個體業戶登記管理工作,設立了 專(兼)職管理員,成立了個體勞動者協會,使個體經濟管理工作走上了正規化、法制 化軌道。1993~1997年,每年都召開個體經濟工作會議暨先進表彰大會,層層簽訂目 標責任書。 1994年6月30日,鎮委、鎮政府作出大力發展個體私營經濟的決定,制定 了優惠政策,鼓勵農民和下崗職工、特困企業職工經商辦企業。至1997年底,全鎮有 個體工商業戶4200家,從業人員1.01萬人,列全縣首位,個體工商業戶的註冊資金達 0.27億元,年實現產值(營業額)4.5億元,上繳稅金770萬元,占地方財政稅收的52.6 %。 財稅·金融1986年完成工商稅收113萬元。 1993年,完成工商稅收550萬元。199 4年8月國家實行稅制改革,分別成立了長清鎮國家稅務所、長清鎮地方稅務所,新的 稅收體制給鄉鎮的財稅工作注入了生機和活力。1996年,稅收首次突破千萬元大關, 實際入庫達到1154萬元, 比1986年增長9.2倍。鎮政府堅持實行財務統管制度,大力 開展增收節支活動,實現了收支平衡略有節餘的財政目標,至1997年底財稅收入實現 1465萬元,比上年增長29.6%,比1986年增長1196%。 1986年, 中國農業銀行城關辦事處、長清鎮農村信用社共有營業網點50個。至1 997年底新增業務網點36個, 新上微機12台,各項存款餘額達到1.64億元,比1986年 增加1.25億元,增長321%;人均儲蓄額達到2877元,是1986年人均儲蓄額的4倍;各 項貸款達到9179萬元, 比1986年淨增8242萬元。1997年全鎮金融部門固定資產達到7 55萬元,12年淨增529萬元,是1986年的3.34倍。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
1948年,全鎮有國小29處,教師33人,學生1000餘人。建國後,教育事業迅速發展,幼兒教育、普通教育、成人教育全面展開,各類農民夜校普遍建立。8 0年代全鎮學校房舍、設備均達到省級標準。1986年,有鎮辦初級中學7所,在校生2 396人, 國小52所,在校生6598人。1987年投資30萬元,建成鎮中心國小教學樓。19 90年投資60萬元, 建成成教教學樓。1992年投資86萬元,建成鎮中學教學樓。東王國小、新屯國小、前隆國小也分別建起高標準教學樓。1993年投資31.4萬元,為全鎮中、國小配齊了音、體、美器材及教學儀器。同年被市政府命名為“兩基”達標先進單位。 為完成正規化國中建設,1995~1998年分期投資450萬元建起全市一流的楊莊中學。 2000年,全鎮有初級中學2所,在校生1990人;完全國小11所,在校生2752人。全鎮適齡兒童入學率、在校生鞏固率、畢業率、初等教育及初級中等教育完成率均達到100%。
1987年,鎮成立了科學技術領導小組,建立農民科普研究會50個。年均科技開發經費支出占全鎮國民經濟總支出的2.3%。 “四作四收”、地膜覆蓋、上糧下漁等新型種植模式普及全鎮。蔬菜大王韓春榮被評為1991年國家級星火帶頭人,養殖大戶崔延庚被評為1994年國家級星火帶頭人。
建國後,相繼成立了文化站、書店、廣播站、電影隊等機構,民眾性的文藝創作和演出活動日趨活躍。曲藝家趙光晨於1954年創作表演的竹板快書《輸水道會師》,參加河南省軍區文藝會演,獲表演一等獎。1958年城關鎮大柿子園村農民林東升創作的呂劇《應徵》參加濟南市“躍進現代戲會演”,獲一等獎。1985年,城關鎮東北關村農民書畫家潘子芹被吸收為全國“當代農民書畫研究會”會員。1988年新建廣播站辦公室7間, 更新器材。1991年,鎮文化站被濟南市授予“民眾文化先進站”。1993年廣播站更名為廣播電視站,投資20萬元,建起衛星地面接收站,可直接收看10套電視節目。 1997年有58村建起中小型圖書館,藏書達1.8萬冊。1997年榮獲“山東省農村文化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民間文藝鄉土氣息濃厚,充分展示了改革開放以來農民的精神面貌。每逢春節舉行民間藝術匯演。該鎮的民間藝術表演隊連年受到市、縣文化部門的表彰。至2000年全鎮已建起文化大院69個,專業演出隊12支,設施先進、功能齊全的文化活動室已達8個。文化站建有300平方米的集體排練、演出、活動為一體的多功能廳。2001年被評為濟南市先進文化站。
建國前,境內醫療衛生條件較差,只有十餘箇中醫和幾個中藥鋪。1952~1956年,私人藥鋪和診所聯合,成立中心聯合診所和區衛生所。1958年人民公社化後,建城關衛生院。 1986年鎮衛生院有職工83名,設10個科室,1個門診部,床位24張,每個行政村均有衛生室。 1992鎮衛生院改為長清縣康復醫院,累計投資200多萬元,用於修建門診樓和購買醫療設備。1995年12月起,全鎮實行了合作醫療保健制度,覆蓋率達100%。 預防保健工作達省規劃目標。2000年底,康復醫院有衛生技術人員79名,設有18個科室, 3個門診部,74張床位,開辦有骨外、普外、周圍血管病、斷指再植等專科項目。
民眾性體育活動活躍。有籃球、桌球、檯球、門球、象棋、圍棋等運動隊34個,定期開展比賽活動,全年參加體育活動的民眾達3萬餘人次。1994年9月,該鎮被評為省級體育先進鄉鎮。
人民生活
1949年,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收入31.43元,人均住房9.3平方米。建國後, 隨著經濟的恢復發展,農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957年人均糧食157.5公斤,農民生活消費收入70.62元。 70年代,農村吃粗吃飽以玉米、地瓜為主食。80年代吃細糧以小麥麵粉為主食,90年代吃好以麵食加雞、魚、肉、蛋。穿著方面,70年代穿青、藍、白單調衣服,如今穿著顏色多樣、樣式新穎,逐步向高檔發展。2000年電話裝機總量1.2萬餘部, 行動電話3400部,有線電視普及率65%。機車、機動三輪車、各種汽車已逐步成為代步工具。2000年,農民人均純收入3411元。
村鎮建設 1986年,村民住房磚木結構占62%,土木結構占38%,人均居住面積1 2平方米。 1990年成立鎮建委,1991年建立長清第五建築公司和港基房地產開發公司, 1994年成立長泰集團公司, 1995年組建長清鎮村鎮房地產綜合開發公司。截至200 0年底, 新建專業商場2個,建築面積1.28萬平方米;專業批發市場4個,建築面積34萬平方米。按照縣城的總體規劃,建商業街14條,總長12多公里;建商業房4776間,有經商業戶2660戶。鎮村辦公樓18幢,建築面積51萬平方米;中、國小教學樓14幢,建築面積12.46萬平方米。新修、拓寬、硬化道路47條,全長180公里;村級道路條條拓寬、硬化,村村建起文明街,戶戶用上自來水。90%的住房改建為磚混結構,67%的住房進行了二次翻建,全鎮有居民樓18幢,建築面積74萬平方米,小康屋(樓)187 2幢,建築面積14.8萬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積26平方米。
村鎮建設
1986年, 村民住房磚木結構占62%,土木結構占38%,人均居住面積12平方米。1990年成立鎮建委,1991年建立長清第五建築公司和港基房地產開發公司,1994年成立長泰集團公司,1995年組建長清鎮村鎮房地產綜合開發公司。12年間,新建專業商場2個,建築面積1.28萬平方米;專業批發市場2個,建築面積2.6萬平方米。按新城建設規劃, 建商業街14條,總長5660米;建商業房2840間,建築面積22.88萬平方米; 建商企行銷樓32幢,建築面積16.69萬平方米,有經商業戶1960戶。鎮村辦公樓16幢,建築面積4.8萬平方米;中、國小教學樓14幢,建築面積12.46萬平方米。新修、 拓寬、硬化道路34條,全長120公里,村級道路條條拓寬、硬化,村村建起文明街,戶戶用上自來水。70%的住房改建為磚混結構,50%的住房進行了二次翻建,全鎮有居民樓16幢,建築面積5.34萬平方米,小康屋(樓)1180幢,建築面積10.8萬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積26平方米。 交通·郵電設運輸管理站1處, 1988年,改為交通管理所。境內公路四通八達,鋪設瀝青路長達35公里, 實現了村村通公路。1986年,有貨運汽車91輛,623噸位;貨運拖拉機58輛, 90.5噸位。1997年貨運汽車發展到307輛,1074噸位;農用汽車30輛,37噸位;貨運拖拉機343輛,527噸位。 1990年, 全鎮7個辦事處開通程控電話。1995年,投資80餘萬元,實現了程控電話全國直撥,達到了全鎮村村通電話。1997年,家庭電話安裝率達10%。
長清鎮是縣政府駐地鎮,該鎮不僅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還著重營造安全、祥和、文明的“軟環境”。多年來,鎮黨委、政府始終堅持從加強民主法制建設入手,把開展創建省級文明鎮活動同解決民眾實際問題結合起來, 在全鎮實施了“35211”工程。“三”就是建好三支隊伍。按照村莊規模,每10戶或15戶推選出一名擁護黨的政策、有民眾威信、具有參政議政能力的村民代表,組成村議事隊伍;建立黨員代表議事隊伍;在村民代表議事會中選出3~5名有民眾威信、有理財能力的代表建立民主理財隊伍。“五”就是民主評議兩委會幹部、評議村民代表議事會、評議黨員議事會、評議檔案管理工作等五項規章制度。村民代表每半年對村幹部進行一次評比,合格票不足半數的給予黃牌警告,連續兩次不合格的交組織部門處理。村民代表每月召開一次例會。如村內有土地調整、新上項目、重大開支,可隨時召開。多數代表不同意的事務,不得辦理。同時,村民代表還擔負著定期走訪聯繫8~10戶民眾的任務, 傾聽意見和呼聲,及時反饋信息。在村級事務公開的基礎上, 長清鎮特彆強化了財務監督, 實行村級賬目、現金由鎮裡代為管理的“雙代管”制度,每月由村會計到鎮上定期統一記賬,然後填寫在鎮上統一印製的公開榜上,回村張貼。所有這些都保障了村民參政議政的權力,化解了乾群矛盾。“二”就是用好兩本手冊。《常用法律知識手冊》幹部人手一冊,民眾戶均一本,做到幹部行政有法可依,民眾行為有章可循。《村規民約》由全體村民討論通過,戶戶簽字,內容廣泛,成為規範村民行為的“小憲法”。首“一”就是建好一處法制文明學校。長清鎮村村達到了法制文明學校有房子、有桌凳、有教學計畫、有組織領導、有專兼職教師的“五有” 要求。 條件好的村還購置了電視機、錄像機等電化教學設備。次“一”即開展“文明家庭”評選活動。針對以往名額有限、民眾積極性不高的情況,鎮委確定了“文明家庭”十項標準,實行不限名額、半年考核、年終總評的辦法。只要達到標準,就可由本戶提出申請,經村民議事會推薦,村兩委會申報後,鎮裡複查認可就可掛牌。
組織建設
中共地方組織建設 1936年夏,城關鎮北門裡村韓健秋參加抗日救國組織“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 ,1937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8年,在徐家窪村成立一區黨支部。 2000年底,全鎮共有16個黨總支,130個黨支部,2351名黨員,村村都建有黨員活動室。1999年,被評為市級“六好鄉鎮黨委”。2000年,被評為省級黨員電教先進單位。
基層政權建設 1939年,一區抗日民主政府成立。1958年10月,成立石麟公社,行政機構始稱公社人民委員會,後改稱公社管理委員會。1959年劃屬歷城縣後,更名長清公社。 1961年,恢復長清縣建制後,復屬長清縣,更名城關公社。1968年3月,成立革命委員會。1980年8月,撤銷公社革命委員會,改稱公社管理委員會。1982年3月,撤銷城關人民公社管委會,改為城關鎮人民政府。1995年,更名為長清鎮人民政府。
人物簡介
李綱
(?~?) 字遷張,明代長清城南李莊人,明天順元年(1457年)進士。御邊有功授御史。 巡視浙江一帶時,鐵面無私懲治貪暴,查辦貪官污吏400餘人。歷任太僕寺少卿、左右僉都御史(四品)。卒於任。死後家中僅有幾件破爛衣裳和圖書。皇帝得知後,特詔賜祭葬,誇他“清剛似李侃”。時人稱為“鐵御史”。
張石庵
(1904~1939) 原名張培華,長清縣城關鎮徐家窪村人。七七事變前任國小教員,七七事變後,積極參加抗日救亡活動,是抗日進步團體“育才教育用品合作社”和“抗敵後援會”的成員。1938年初加入中國共產黨,1939年任中共長清縣委組織部部長。1939年9月不幸被捕,在縣城北門外被敵人槍殺,時年35歲。
韓健秋
(1918~1984) 又名韓丹桂、孫健秋。長清縣城關鎮北門裡村人。1936年夏參加抗日救國組織“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 , 1937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歷任“文化友聯社”主編,中共山東聊城地區特委書記,延安抗大支部書記,《華北文化》月刊主編,中共東北局宣傳部辦公室副主任,東北局文委辦公室主任,遼寧省文化局顧問等職務。1984年12月18日在杭州病逝,終年66歲。
夏頁文
(1917~1988) 原名夏芳林,長清縣城南門裡人。1939年1月在省立濟南師範讀書時積極參加抗日救亡活動。1937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7月,回到家鄉長清, 進行抗日宣傳和發動工作。1938年5月,任抗日十支隊獨立營一連指導員、黨支部書記。同年11月26日,大峰山獨立營編為八路軍山東縱隊第六支隊後,先後任六支隊政治部組織幹事、魯西支隊組織股長、營教導員、冀魯豫軍區第四軍區教導大隊政委、 第一軍分區政治部組織科長、四團政委等職。1949年5月,任第二野戰軍軍大五分校四大隊大隊長兼政委,西進支隊七大隊政治部主任,進軍貴州。建國後,歷任中共貴陽市委宣傳部部長兼教育局長、市委副書記、貴陽市市長、貴州省農業廳廳長、黨組書記,中共貴州省委委員、貴州省六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副書記、第六屆全國人大代表。1988年1月2日,在貴陽逝世,終年71歲。
崔健
原名崔建義,長清縣城關鎮徐家窪村人,生於1918年。1937年參加革命,加入中國共產黨。 同年4月參加抗日救亡團體“文化友聯社”,10月參加了長清縣抗敵後援會。1938年11月,任中共長清縣委組織部長。1939年5月任中共長清縣委書記。同年12月,調任泰西地委工作部部長。1940年11月被派往延安馬列學院、中央黨校學習,並參加了黨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解放戰爭時期,歷任中共冀魯豫一地委、魯中南七地委組織部長等職。1949年2月,奉調隨軍南下,任中共浙江省建德地委書記。建國後,歷任中共浙江省金華地委書記、溫州地委書記、浙江省工業部長、哈爾濱鍋爐廠廠長兼黨委書記、大連工學院黨委書記、駐葉門民主共和國、突尼西亞共和國大使館大使,中共浙江省委副書記等職。
張有壬原名張培林,系長清縣長清鎮老徐村人,生於1920年12月。1936年冬在濟南師範讀書時, 積極參加抗日宣傳和抗日募捐活動。1937年2月,加入“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 。同年10月參加了長清縣抗敵後援會。1938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山東西區抗敵自衛團四大隊政治戰士,一大隊指導員、長清縣獨立營教導員,一軍分區一團政治處主任,四團政委。解放戰爭時期,轉戰冀魯豫平原,後隨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建國後,歷任師政治部主任,軍事檢察院處長,黨政保衛部處長,總參三部九局政委、軍副政委。1981年1月離休。
朱光
長清鎮十里舖村人,生於1924年,1938年投身革命,隸屬長清峰山大隊,1 939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曾任軍委空軍政委。現任全國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韓春榮
生於1953年12月,小柿子園村人,漢族,中專學歷,農民技師,濟南市政協第九屆、第十屆政協委員。多年來,在蔬菜栽培技術和蔬菜育種方面,積極開展科學試驗,大力推廣新技術新成果,探索出了一套適合長清蔬菜發展的經驗。“春番茄防病高產經驗總結”“早熟茄子整枝方式的研究小結”“長黃一號黃瓜及其栽培要點”等科技論文及技術總結在《濟南蔬菜》刊物上發表,成功培育山東省第一個由農民育成的黃瓜新品種“魯黃瓜6號” ,並通過省級審定命名。早熟茄子整枝方式的研究成果,填補了全國茄子栽培技術中的一項空白。1989年被團省委、省科委授予“山東省優秀青年星火帶頭人”稱號。1990年被團省委授予“山東省新長征突擊手”稱號。1991年被國家科委、 團中央命名為“青年星火帶頭人標兵” 。1993年被團省委評為“山東省十大農民青年科技名人”。1997年被中共濟南市委、市政府命名為“濟南市鄉村優秀科技人才。
崔延庚
1956年11月生,長清縣長清鎮人,漢族,中共黨員,大專文化。自1986年搞特種養殖。現任長清縣特種養殖研究所所長,長清縣獺兔養殖推廣服務基地經理,高級畜牧師。 自1993年以來,帶領全體人員,歷時3年完成了省科委下達的“獺兔毛皮質量的研究與開發”項目,找出了獺兔毛皮特性及生長規律,對獺兔品系的選育和制裘工業提供了科學依據,其成果獲市科技進步三等獎。1996年完成了市科委下達的“獺兔養殖技術的推廣與套用”科研項目。自1994年先後與省內外有關科研單位、大專院校的專家聯合完成了“池塘高密度人工養殖鱔魚”及“甲魚飼料添加劑的研究與套用” 科研項目。通過先進技術的推廣,使養殖場遍布縣內11個鄉鎮,發展到5省47個市縣。他先後被命名為全國農村青年星火帶頭人、山東省科技大王、山東省青年星火帶頭人、濟南市勞動模範、泉城優秀人才、市新長征突擊手、市科技星火帶頭人標兵、市鄉村優秀科技人才、縣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等,為濟南市第十屆政協委員。
長清鎮下轄村
西三里村 東三里村 邢代莊村 小柿子園村
東王村 南關村 西門裡村 水鳴莊村
南門裡村 北門裡村 東門裡村 東北關村
葉莊村 劉莊村 西關村 窯頭村
新屯村 西興隆村 後興隆村 前興隆村
老屯村 郭莊村 賈莊村 北小房村
三龍莊村 孟李莊村 小盧莊村 西倉莊村
義合莊村 東倉莊村 西魏莊村 西大房村
東大房村 南五村 八里莊東村 八里莊西村
牛山莊村 大柿子園村 東鋪村 段莊村
袁莊村 呂莊村 燕莊村 金里莊村
燕王莊村 老徐家窪村 南小房村 新徐家窪村
十里舖村 楊莊村 南王莊村 新周莊村
西李莊村 西蘇莊村 東蘇莊村 仁合莊村
孫莊村 陳莊村 後三莊村 前三莊村
朱莊前村 朱莊後村 山峪莊村 東齊莊村
南李莊村 潘莊村 荊莊村 水泉峪村
東關村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 99641 |
男 | 49257 |
女 | 50384 |
家庭戶戶數 | 28627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92938 |
家庭戶男 | 46302 |
家庭戶女 | 46636 |
0-14歲(總) | 18839 |
0-14歲男 | 9883 |
0-14歲女 | 8956 |
15-64歲(總) | 73950 |
15-64歲男 | 36347 |
15-64歲女 | 37603 |
65歲及以上(總) | 6852 |
65歲及以上男 | 3027 |
65歲及以上女 | 3825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87969 |
所屬學校
長清縣長清鎮三朱中心國小
長清縣長清鎮東王國小
長清縣長清鎮中心中學
長清縣長清鎮初級中學
長清縣長清鎮十里舖國小
長清縣長清鎮孫莊國小
長清縣長清鎮孟李國小
長清縣長清鎮孟李國小
長清縣長清鎮新屯國小
長清縣長清鎮石麟分校
長清縣長清鎮西門裡國小
長清鎮楊莊中學
長清鎮燕王國小
長清鎮馬山大元國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