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通史》是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譚仲池
基本介紹
- 作者:譚仲池
- 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年6月1日
- 頁數:2820 頁
- 定價:364.00 元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53903897
- 叢書:湖湘文庫
《長沙通史》是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譚仲池
《長沙通史》是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譚仲池內容簡介從時間範圍來說,《長沙通史:古代卷+近代卷+現代卷(套裝共3冊)》編撰原計畫分三卷,即古代卷、近代卷和現代卷,上溯於距今20至10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下斷於19...
《長沙通史/湖湘文庫》是2013年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譚仲 池。內容簡介 從時間範圍來說,譚仲池主編的《長沙通史(共3冊)(精)》編撰原計畫分三卷,即古代卷、近代卷和現代卷,上溯於距今20至10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下斷於1949年長沙和平解放,納入《湖湘文庫》出版。後來,根據長沙發展需要,以便存史...
《長沙縣通史》是由地方黨委政府主持編纂的全國首部縣級通史,也是湖南省首部縣級通史。按時代脈絡將本縣幾千年歷史分為古近代、現代、當代三大塊撰寫。編撰人員在省圖書館、檔案館、湖南師大圖書館及實地收集、整理到反映長沙縣歷史的各類黨史、檔案資料達1.5萬餘頁。內容介紹 長沙縣歷史悠久,素享“三湘首邑,荊楚...
長沙歷史文化陳列是第一個系統展示長沙地區歷史文化的通史展覽,陳列共有四個展廳,面積達5000餘平方米,展出文物1250餘件(套),使用各種資料圖片2400餘張。湘江北去——長沙古代歷史文化陳列 湘江北去——長沙古代歷史文化陳列位於一樓一展廳、二展廳、三展廳。“湘江北去——長沙古代歷史文化陳列”為長沙歷史文化...
長沙市(英文名:Changsha City [136]),別稱星城, [131]中國湖南省下轄地級市,湖南省省會 [131],位於湖南省東部偏北,湘江下游和長瀏盆地西緣,境內地勢起伏較大,地形以山地、崗地、平原為主,湘江穿市區而過,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春溫變化大,夏初雨水多,伏秋高溫久,冬季嚴寒少;總面積11819平方千米;通行...
《湖南通史·當代卷(第一編)》是2024年當代中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歷史,強調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他指出:“社會大變革的時代,一定是哲學社會科學大發展的時代。當代中國正經歷著我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在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
楚帛書,通常也叫楚繒書或楚絹書,是解放前在湖南長沙東南郊子彈庫戰國楚墓盜掘出土。出土不太久即落入一度在長沙雅禮中學任教的美國人考克斯(John Hadley Cox即柯強)之手,被他帶到美國後又幾度易手,現存放於紐約大都會博物館(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物主是亞瑟·M·薩克勒(Arenur M Sackler...
城市,文化遺產與現代公民——談長沙博物館新館教育使命與理念的制定 打造博物館公共參與文化品牌——長沙博物館“市民一日值班館長”項目的實踐 淺談長沙博物館漢趣屋教育體驗的思考 試論傳統文化的傳播與傳承的創新——以《如果文物會說話》廣播節目與校園活動為例 博物館通史陳列講解的“五個交流”跨文化思維在英語...
《中國戲曲通史(上中下)》是2006年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庚,郭漢城。內容介紹 我們研究和編寫中國戲曲史的工作,是從一九五八年開始的,經歷了很長的時間。我們正式主持編寫現在這部《中國戲曲通史》,大致可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一九六一年到一九六三年,用將近三年的時間,完成了《中國戲曲通史》...
《湖南古代交通史》以重大事件為線索,運用傳世文獻和考古成果,修訂或補充了《史記》《湖南省志·地理志》《湖南經濟通史·古代卷》《中國古代航運史》《中國古代道路交通史》等著作相關表述;探索了人類起源、擴散和文化傳播路線;闡述了中亞絲綢之路早於春秋、南方絲綢之路不晚於戰國且長沙是上述商道重要起點的觀點;...
研究方向為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中國近現代思想文化、中國近現代教育史和長沙城市史研究。科研經歷 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專項任務課題:“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多媒體課件研製”;主持過省社會科學規劃課題:“長沙通史”(近代卷)、“中國人的觀念近代化過程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人的全面發展’理...
《湖湘文庫·長沙通史》(當代卷)編委、長沙市市委市政府學術顧問;中南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南大學學位評定委員會委員;中南大學黨的十九大精神宣講團成員,中南大學青年科協副主席、中南大學文化創新與社會治理戰略研究小組成員、中南大學統戰理論研究小組成員。職務任免 2023年10月18日,馬克思主義學院在520會議室召開...
南楚(907年—951年),五代十國時期南方十國之一,歷史上唯一以湖南為中心建立的政權,史稱馬楚,以潭州(今長沙)為首都。自907年馬殷受封楚王開始,南楚共44年,若從896年馬殷割據湖南開始計,為56年。南楚創建者是許州鄢陵(今河南鄢陵)人馬殷,乾寧三年(896年),馬殷至長沙,自為武安留後,唐朝任命...
湖南於戰國早期即已納入楚國版圖,並先後在此設立黔中、長沙兩郡,是其所設八郡中最為穩固的軍事後方,為其稱霸中原提供了堅實的經濟基礎。追索湖南文化的淵源,誠如陳書良主編的《湖南文學史?導論》所指出的:“根據史料記載,從新石器時期到西周這一段歷史時期,在湖南境內生活的居民,主要是三苗和楊越,到荊楚人...
文物與博物館學專業聘請湖南博物院、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長沙博物館、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單位的文博專家擔任校外導師。本科生科研:截至2024年5月8日,學院設有“中惠旅助學基金”“好普勵學基金”“好普文博勵學基金”“靈之心獎學基金”“至美通獎學基金”...
歐陽頠,字靖世,長沙臨湘人也。為郡豪族。祖景達,梁代為本州治中。父僧寶,屯騎校尉。頠少質直有思理,以言行篤信著聞於嶺表。父喪毀瘠甚至。家產累積,悉讓諸兄。州郡頻辟不應,乃廬於麓山寺傍,專精習業,博通經史。年三十,其兄逼令從宦,起家信武府中兵參軍,遷平西邵陵王中兵參軍事。大事 (1)...
5月13日,長沙市面就出現保路揭帖,次日長沙發生萬人遊行請願,18日,第一次衙門請願爆發;在川漢線已動工的湖北,盛宣懷為強奪股權,下令停工,引發宜昌商人、民眾聚集抗爭,清廷調集軍隊彈壓,雙方發生衝突,死傷20多人,這是保路運動的第一次流血事件。6月16日,咨議局議長蒲殿俊、副議長羅綸在成都召集川漢股東...
譚獻民:男,湖南長沙人,中共黨員。1955年月12月出生,1982年1月畢業於湖南師範大學歷史系,獲歷史學學士學位。獲法學碩士和歷史學博士學位。現為湖南師範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共黨史研究所所長,中共黨史博士點、碩士點負責人。1982年至今,在《中共黨史研究》、《科學社會主義》、《光明日報》、《...
譚惕吾(1902.10.9—1997.2.10),原名湘鳳 ,湖南長沙人,1926年於北京大學法學院肄業。學生時代,她曾在長沙參加抵制日貨和驅張(敬堯)運動,在北京參加“五卅”運動和1926年的“三一八”運動。抗日戰爭爆發後,她積極投身於抗日救亡工作。1944年,譚惕吾和其他同志共同發起組織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1949年,譚惕吾...
周秋光,1954年7月出生,湖南耒陽人,民進成員,湖南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歷任湖南師範大學歷史系講師、副教授、教授,民進長沙市委第八、九、十屆主委,民進省委第四、五、六屆副主委,第八、九、十屆長沙市政協副主席,第九、十屆省政協常委。現任長沙市政協顧問、湖南省文史研究館館員。是我國著名社會史、...
”於是他給漁民講西沙為何稱“千里長沙”,南沙為何叫“萬里石塘”。在這個“石塘”中,他們發現了海洋動物玳瑁,漁民們說玳瑁又叫“十三鱗”,因為它身上有十三塊珍貴的鱗甲,全身都是寶。王恆傑說“它豈止是寶貝,還是歷史的見證呢,早在兩千多年前,咱們的祖先就以玳瑁作為最珍貴的禮物向中央朝庭納貢,這些事兒...
黃仁宇:生於湖南長沙,1936年入天津南開大學電機工程系就讀。抗日戰爭爆發後,先在長沙《抗日戰報》工作,後來進入國民黨成都中央軍校,1950年退伍。其後赴美攻讀歷史,獲學士、碩士、博士學位。曾任哥倫比亞大學訪問副教授及哈佛大學東亞研究所研究員。參與《明代名人傳》及《劍橋中國史》的集體研究工作。媒體推薦 為什麼...
瞿同祖(1910-2008),歷史學家。湖南長沙人。1934年入燕京大學研究院。1939年任雲南大學社會、政經、法律三系講師,後升任副教授、教授,1944年兼任西南聯合大學講師,期間撰寫了《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一書,成為學術界的開新之作。1945年春應邀赴美,先後任哥倫比亞大學中國歷史研究室研究員、哈佛大學東亞研究中心...
辛亥革命後,長沙報紙風起雲湧,先生寫得一手好文章,常為報社撰寫評論,又曾供職於湖南官書局,從事於編述之業。閒時愛研讀古書,精於經史國小,特別對聲韻學造詣尤深。後於一九一七年秋至一九二〇年夏,執教於湖南省立第一師範,與徐特立、楊昌濟、陳天倪等名師同校任課,並交誼甚篤。一九二六年五月,先生應瀋陽...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七七事變”後,胡厚宣隨史語所一路疏散,甲骨材料倉促裝箱,先運長沙,經桂林,再運昆明。乃由胡厚宣、高去尋兩先生登記編號。胡厚宣陸續發表了《卜辭下乙說》《釋牢》《卜辭雜例》《釋茲用茲御》《卜辭同文例》《卜辭記事文字史官簽名例》《卜辭中所見之殷代農業》等數十萬字的重要論文,...
梁志明(1935年1月—2024年9月11日),出生於湖南省長沙市。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北大東南亞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東南亞研究會學術顧問。1954年-1959年就讀於北京大學歷史學系,1955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3年-1966年在越南河內大學史學系進修。留系任教先後任講師、副教授、教授,曾擔任亞非拉史...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梁思永跟隨史語所撤退到長沙,後經桂林入昆明,最後到達四川李莊。這時已經患上嚴重肺結核的梁思永,拖著病體,對侯家莊的發掘記錄作了初步整理工作,並完成了發掘報告的初稿。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梁思永在“第六次太平洋學術會議”上提交的論文中,全面總結了龍山文化,該...
徐特立(1877年2月1日—1968年11月28日),又名徐立華,原名懋恂,字師陶,湖南善化(今長沙縣江背鎮)人。是毛澤東和田漢等著名人士的老師。中國革命家和教育家,被尊為“延安五老”之一。1911年參加辛亥革命,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8月參加南昌起義。1931年11月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
此後,他相繼參加北伐戰爭、中原大戰、台兒莊會戰、長沙會戰、衡陽保衛戰等軍事行動。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5月),在衡陽保衛戰中指揮國民革命軍第十軍面對6倍於己的日軍重兵圍攻,防守47日。最後衡陽在外無援兵,內無彈藥的情況下落入敵手。1949年底,離開大陸去台灣。晚年有《子珊行述》《衡陽堅守戰回憶》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