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戰鬥

長沙戰鬥

長沙戰鬥發生在河北省贊皇縣長沙村,1943年 11月19日,駐石家莊日軍調集贊皇元氏高邑縣800 餘人(有說1000餘人)偷襲贊皇縣縣政府駐地長沙村,為保護民眾和政府機關轉移,西太行一分區七連奉命馳援,與日偽軍在長沙村遭遇的一場戰鬥,史稱:長沙戰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長沙戰鬥
  • 別名:長沙慘案
  • 發生時間:1943年11月19日
  • 發生地點:贊皇縣長沙村
  • 參戰方:八路軍與日偽軍
  • 主要人物:楊少義
  • 兵力:日偽1000餘人,八路軍60餘人
  • 傷亡損失:59
事件背景,事件經過,事件結果,社會評價,

事件背景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由於美國的直接參戰,全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形成,日軍戰線拉得過長,戰爭壓力增大,兵力、補給明顯不足,換防後的冀西解放區周圍日軍戰鬥力大不如先前,對我解放區突襲、掃蕩次數驟然減少,突襲、掃蕩改為偷襲秘密進行,贊皇長沙戰鬥即是在種大背景下發生的。

事件經過

1943年 11月19日,日軍調集了石家莊、邢台及附近數縣的日偽軍 1000 餘人,分兩路向贊皇縣城集結。並於 19 日連夜秘密向根據地而來。午夜時分,日軍、偽軍已經控制了縣政府駐地長沙村東、南、西、北各個制高點,並殺害了正向縣政府通報敵情的電話員。
當時軍分區兵力都已分散在外,為了保障根據地黨政軍機關安全,分區領導得知情況後,立即通知一分區參謀長曹耿秀,命令七連連長楊少義、指導員王根生,緊急趕到長沙村阻擊敵人進攻,將正在李沙窯(今山西省昔陽縣境內)開荒的分區主力七連調回長沙村。當七連線到命令趕到長沙村時已近深夜,尚未吃飯,即遭到敵人包圍。拂曉,日軍從四面山上向長沙村發起進政。七連戰土集中全部火力向西北打開了一條血路掩護縣政府工作人員全部撤出了長沙村。這時,敵人的火力全部向七連壓來,大批日軍從西面和北面迂迴過來,堵斷了七連撤退的出路。戰士們只好退向長沙村內另尋突破口。由於敵軍居高臨下,敵眾我寡,形勢極為惡劣,戰士們數次突圍,均未能獲得成功。連長楊少義身負重傷後,將打盡子彈的手槍壓在一塊大石頭下,手持僅有的一顆手彈向敵群衝去,被俘後壯烈犧牲。其他戰士分散向四面分別突圍。七連60餘名戰士除少數幾名突出重圍生還外,其餘59 名壯烈殉難,這一戰鬥後被稱為長沙戰鬥

事件結果

這次戰鬥,七連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消滅敵人七十餘名,也付出了重大犧牲,七連六十多名戰士除少數幾名突出重圍生還外,其餘 59名戰士全部壯烈殉難。秦基偉司令員在追悼大會上說“要牢記這血海深仇,化悲痛為力量,踏著烈士的鮮血繼續戰鬥,把日本強盜趕出去。”

社會評價

曾參加此次戰役的胡鳳岐,為緬懷烈士英靈於1989 年4月5日捐資立碑,碑為漢白玉石質,高 2.5、寬0.95米。碑陽刻“長沙戰鬥犧牲的烈士永垂不朽”,碑陰刻“碑記”,記述長沙保衛戰戰況。並建鋼筋水泥六角碑亭1座。
1990 年紀念地建陵園,並被確定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長沙戰鬥
長沙戰鬥烈士紀念園 安國平拍於202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