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國南國地圖

馬王堆墓出土的3幅古地圖中,第一幅屬於地形圖,經過修復後的原圖尺寸,長寬各98厘米,成正方形。原圖無圖名,圖例,亦未標註比例尺、繪製年代或任何說文字。但地圖本身的內容很豐富、詳備,包括山脈、河流、聚落和道路等要素,從地圖所表示的基本內容來看,它相當於現代的普通地理圖或地形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長沙國南國地圖
  • 地點:長沙
  • 出處:馬王堆漢墓
  • 形狀:地圖
馬王堆墓出土的3幅古地圖中,第一幅屬於地形圖,經過修復後的原圖尺寸,長寬各98厘米,成正方形。原圖無圖名,圖例,亦未標註比例尺、繪製年代或任何說文字。但地圖本身的內容很豐富、詳備,包括山脈、河流、聚落和道路等要素,從地圖所表示的基本內容來看,它相當於現代的普通地理圖或地形圖。也就是代通常所稱的輿地圖。製圖區域範圍大致包括東經110°u33267X112°u65299X0′,北緯23°u33267X26°u20043X間,地跨今湖南、廣東和廣西三省銜接地帶,地圖的主區為西漢初年長沙國的南部,即今湘江上游瀟水和南嶺九嶷山一帶,這部分繪得比較準確、詳細。主區以外的鄰區,尤其是南粵部分表示的內容則很粗略,這部分地區是當時南粵王趙佗的轄地,圖的精準程度顯然下降,特別是海岸線繪得很不準確,這主要是缺少具有較高水平的測量材料的緣故。整幅地圖的比例尺經過對比量測估算,平均的概數為十八萬分之一。
圖上所繪聚落即居民點共有80多個,分為二級:縣級和鄉里級,其中縣級居民地共有8個,鄉里級居民地,可辨認的有74個。縣城用方框表示,鄉里用圓圈表示,註記寫在框裡,所用字型近於篆書和隸書之間,這表地圖所使用的符號已作了統一的設計。地圖上大部分縣城和一些主要鄉里居民地之間都有道路聯繫,圖上道路用粗細均勻的實線表示,個別道路用虛線表示,可以判讀出來的道路共有20多條。這幅地形圖上山脈、河流的繪製也別具匠心,據統計,圖上所繪的河流大小共30多條,其中有9條主要河流註記了河流名。圖上還標有冷水和澡水河源所在,河流的線狀符號的表示如同現代地圖,從上源至下游,線條由細變粗,例如圖上最大的一條河流,河源部分線符粗0。1厘米,到營浦以下逐漸加粗到0。8厘米,水系繪製生動、合理,同現代地形圖上的相應部分的水系相比,可以看出河流的分布、流向和彎曲情形大致相符,主、支流的關係確,河流與山脈間關係處理得當,彎曲自然,河流交匯點的繪法合理,河流名稱的註記在匯入主流的河口處,便利讀圖。
由此可見此圖的繪製技術已相當高且有條理。南嶺地區山嶺縱橫交錯或盤結成簇,該圖採用閉合的山形線表示山脈的座落、山體的輪廓及其延伸方向,在閉合曲線內還附加暈線,使山脈十分醒目,所有山脈在圖上皆未注其名稱,但在圖上九嶷山所在位置標註有 帝舜 和 深水源 五字,九嶷山是傳說帝舜死後墓葬地舜陵所在,為當時的名山,因比圖上繪畫得特別細,這裡的山形曲線繪製成魚鱗狀,以表示其峰巒起伏聳立,又添了九條高低不等的柱狀符號,大概是代表九座不同高度的山峰。
綜觀全圖,此圖的顯著特點是水系表示得較為詳盡而醒目,有的河流名稱、河源、流向與現代實測地圖基本一致;而該圖山形地貌的表示,已不拘泥於通常的形象圖畫,而且用了閉合曲線來表示山體的範圍、谷地、山脈延伸方向,並輔以側視、俯視相結合的方法表示了九嶷山區聳立的峰叢,這與現代地形圖上利用等高線,配合山峰符號的畫法是相似的。尤其是在地圖繪製技術方面,看來當時已有了初步的 製圖原則 ,例如,對地圖內容的分類分級、化簡取捨,地圖符號圖式的設計,以及主區詳鄰區略等,有些原則至今還在套用。這充分說了2100多年前,中國的地圖測繪已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