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流域新石器時代以來環境考古》是2019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朱誠、鄭朝貴、吳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長江流域新石器時代以來環境考古
- 作者:朱誠、鄭朝貴、吳立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年12月
- 頁數:665 頁
- 開本:16 開
- 裝幀:精裝
- ISBN:9787030473509
《長江流域新石器時代以來環境考古》是2019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朱誠、鄭朝貴、吳立。
中國大約在前1萬年就已進入新石器時代。由於地域遼闊,各地自然地理環境很不相同,新石器文化的面貌也有很大區別,大致分為三大經濟文化區:①旱地農業 包括黃河中下游、遼河和海河流域等地,這裡是粟、黍等旱作農業起源地,很早就飼養豬...
新石器時代指在考古學上是石器時代的最後一個階段,以使用磨製石器為標誌的人類物質文化發展階段。新石器時代這一名稱是英國考古學家盧伯克於1865年首先提出的,這個時代在地質年代上已進入全新世,繼舊石器時代之後,或經過中石器時代的...
河姆渡文化的發現與確立,擴大了中國新石器時代考古研究的領域,說明在長江流域同樣存在著燦爛和古老的新石器文化。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河姆渡遺址位於浙江省寧波市餘姚市河姆渡鎮河姆渡村的東北,中心地理坐標為東經121°09′、北緯30°30′。
《渝西長江流域考古報告集》是對重慶西南部長江幹流及其部分支流考古調查及發掘成果的彙編,在空間範圍上以地處長江幹流的江津區、永川區為主,兼顧璧山河沿岸的璧山區、瀨溪河沿岸的榮昌區等區域,年代上迄新石器時代,下至明清,涵蓋古...
圖62 長江河口晚更新世晚期以來沉積環境的變遷 圖63 中國東部沿海1萬年以來海平面變化曲線 圖64 長江下游考古時代的水井 圖65 河姆渡遺址水井復原 圖66 河姆渡遺址水井平剖面 圖67 三峽麻柳沱遺址次生堆積剖面 圖68 青海民和喇家史前...
4.5 全新世以來古中江流域氣候突變事件的研究 第五章 古中江在新石器文化傳承與發展中的作用研究 第六章 蕪申運河西段概況和遙感圖像處理 第七章 新石器時代以來蕪申運河西段水域範圍重建——以環境考古方法為主 第八章 胥溪河下...
III區:地層堆積可以分成12層,其中第12層為新石器時代,9-11層為沙層,6-8層為商周,4-5層為漢代,2-3層為明清時期文化層。石柱地遺址分布面積大、文化堆積豐富、時代跨度時間較長,在川西南乃至金沙江流域是首次發現。新石器時期...
6.動物考古 (1)歷史、理論與方法 (2)綜合研究 (3)個案研究 7.新石器時代的建築 (1)總論 (2)黃河流域 (3)北方地區 (4)長江流域 (5)東南沿海及西南地區 8.原始農業、畜牧業、漁業 (1)原始農業 (2)原始畜牧...
由於遺址深埋於古瀉湖底部,長期的浸水環境及深厚淤土的隔絕作用,一些有機骨質的骨木器很好地保存下來,這顆古茶籽也是倖存物之一。這顆茶樹種籽出土於文化層中,是與橡子、陶器等新石器時代人類活動遺物一起發現的,是人類的採集物,...
Geoscience Frontiers、Catena和《地理學報》等國內外知名主流期刊發表成果80餘篇,含SCI收錄26篇、SSCI收錄5篇、A&HCI收錄5篇,擔任國際期刊Frontiers in Earth Science編委,合著出版科學出版社著作《長江流域新石器時代以來環境考古》和...
自然科學進展,2005,對長江流域新石器時代以來環境考古研究問題的思考,15(2):149-153,朱誠。第四紀研究,2002,長江三峽地區漢代以來人類文明的興衰與生態環境變遷,第5期,518-524,朱誠等。第四紀研究,2006,神農架大九湖15.753...
考古發現 河姆渡遺址,是世界著名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它代表著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的東南江海文化的先驅;與其對應的是以西安附近半坡村遺址為代表的黃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區的中原內陸文化,從而構成了中國文化源流的兩大區史系統。河姆渡遺址...
屈家嶺遺址的發現,表明這裡是長江中游農耕文明的發祥地,其豐富的文化內涵說明長江流域同黃河流域一樣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搖籃。2021年10月18日,入選“百年百大考古發現”。歷史沿革 屈家嶺文化是中國長江中游地區最具代表性的新石器時代...
著名的考古學家夏鼐根據長江中下游、太湖流域新近的考古成果,提出“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同是中華民族文化起源的搖籃”這一划時代的論點,並確認以嘉興馬家浜遺址為代表的馬家浜文化是長江下游、太湖流域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