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下游考古地理

長江下游考古地理

《長江下游考古地理》是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作品,作者是高蒙河,類型是連載。

基本介紹

  • 書名:長江下游考古地理
  • 作者:高蒙河
  • ISBN:9787309043266
  • 頁數:343
  • 定價:22.0
  •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5-2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是研究考古時代長江下游地理環境和人地關係的一部力作。書中全面收集考古遺存資料,運用考古學和地理學的理論與方法,並藉助相關學科的手段與成果,採取定量分析,為全新世以來長江下游的地理環境和生態系統,首次提供了高解析度年代序列以及系列性的考古時期地圖,對代表性區域與時段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進行了恢復性重建。同時,並提供出這一地區歷史文化進程新模式,給予現代條件下的可持續發展以歷史鏡鑒。
本書還討論考古地理學成為新的學科生長點的可能性,把握了古地理與歷史地理之間的跨越性課題,拓展了歷史地理學的研究領域,具有學科建設的意義。

圖書目錄

前 言
選題背景和研究目的
長江下游考古地理學的實踐與方法
第一章 時空框架
第一節 竺可楨分期理論的借鑑
一、 距今7000—5000年的考古時代前期
二、 距今5000—3000年的考古時代後期
第二節 長江下游地區的微觀地理特徵
一、 東部的長江三角洲地區
二、 西部的蘇皖平原地區
第三節 巨觀視野里的長江下游周邊地區
一、 考古地理學上的東方沿海觀
二、 考古地理學上的西部內陸觀
第二章 遺址分布
第一節 距今7000—6000年: 馬家浜時期
一、 遺址數量統計
二、 遺址時間分布
三、 遺址平面分布
四、 遺址垂直分布
五、 馬家浜時期未分期遺址統計數據
第二節 距今6000—5000年: 崧澤時期
一、 遺址數量統計
二、 遺址時間分布
三、 遺址平面分布
四、 遺址垂直分布
五、 崧澤時期未分期遺址統計數據
第三節 距今5000—4000年: 良渚時期
一、 遺址數量統計
二、 遺址時間分布
三、 遺址平面分布
四、 遺址垂直分布
五、 良渚時期未分期遺址統計數據
第四節 距今4000—3000年: 馬橋時期
一、 遺址數量統計
二、 遺址時間分布
三、 遺址平面分布
四、 遺址垂直分布
五、 馬橋時期未分期遺址統計數據
第五節 考古遺址的時空分布特徵
一、 從遺址時間分布看遺址量值變化
二、 從遺址平面分布看區域遺址密度
三、 從遺址垂直分布看遺址重複利用程度
四、 長江下游各遺址重複利用數據
第三章 聚落景觀
第一節 人文地理學與聚落考古學
一、 中國聚落考古學趨勢的形成
二、 考古地理學結構中的聚落要素
第二節 聚落選址類型
一、 坡地型
二、 崗地型
三、 台墩型
四、 湖泊型
五、 複合型遺址的多態性地貌
第三節 聚落規模與形態
一、 聚落規模
二、 聚落形態
第四節 聚落等級的出現與形成
一、 從鄉村型聚落到城鎮型聚落
二、 從原始“都城”到商代佘城
三、 聚落移動
第五節 建築結構與家庭形態
一、 地穴式建築
二、 平地式建築
三、 北有窯洞,南有乾欄
四、 台基式建築
五、 房屋功能區與聚落功能區的分化
六、 向心式與離心式的家庭布局形態
七、 墓地與祭壇
第六節 聚落進化模式
一、 連續進化模式
二、 異化進化模式
三、 斷裂進化模式
第四章 水陸環境
第一節 河口海岸變遷
一、 馬家浜時期的古海岸線
二、 崧澤時期的古海岸線
三、 良渚時期的古海岸線
四、 馬橋時期的古海岸線
第二節 水上遺存反映的環境信息
一、 水上交通遺蹟
二、 水井與水位
三、 水動力的自然擾動與次生堆積
第五章 生物景觀
第一節 氣候與植被
一、 植物遺存與紡織遺物
二、 幾組典型孢粉剖面
三、 氣候演變與生態景觀
第二節 動物景觀
一、 動物考古學
二、 漁獵、狩獵和家畜飼養
第六章 礦產資源
第一節 尚玉的傳統及玉石產地
第二節 青銅礦藏的發現與分布
一、 長江中下游地區的古礦藏帶
二、 商周王朝征伐南土與資源政治
第三節 陶器產地與質子激發X螢光分析技術
第七章 人群遷徙與分布
第一節 人口考古學與文化因素分析法
第二節 北人南下與南人北上
一、 江蘇花廳遺址的南北文化耦合現象
二、 上海廣富林遺址新發現的北方遺存
三、 上海馬橋遺址的多元文化因素
第三節 古代人骨DNA測試的幾組數據
結 語
長江下游考古時代的生態系統和人地關係
根植於歷史地理學的考古地理學
各表所引文獻對照
後 記
圖 目
圖1 長江下游各區域位置示意
圖2 馬家浜文化典型器物分期示意
圖3 崧澤文化典型器物分期示意
圖4 良渚文化典型器物分期示意
圖5 馬橋文化典型器物
圖6 馬家浜時期各區域遺址量值對照
圖7 長江下游馬家浜早期各區域遺址分布
圖8 長江下游馬家浜中期各區域遺址分布
圖9 長江下游馬家浜晚期各區域遺址分布
圖10 馬家浜時期各區域遺址分布比例
圖11 崧澤時期各區域遺址量值對照
圖12 長江下游崧澤早期各區域遺址分布
圖13 長江下游崧澤中期各區域遺址分布
圖14 長江下游崧澤晚期各區域遺址分布
圖15 崧澤時期各區域遺址分布比例
圖16 良渚時期各區域遺址量值對照
圖17 長江下游良渚早期各區域遺址分布
圖18 長江下游良渚中期各區域遺址分布
圖19 長江下游良渚晚期各區域遺址分布
圖20 良渚時期各區域遺址分布比例
圖21 浙江廟前遺址形成過程剖面
圖22 馬橋時期各區域遺址量值對照
圖23 長江下游馬橋早期各區域遺址分布
圖24 長江下游馬橋中期各區域遺址分布
圖25 長江下游馬橋晚期各區域遺址分布
圖26 馬橋早期各區域遺址分布比例
圖27 長江下游遺址時空量值對照
圖28 太湖流域各時期新開發遺址數量
圖29 江蘇左湖台墩型遺址及其局部剖面
圖30 寧鎮地區新石器時代以來台墩形遺址分布
圖31 江蘇綽墩遺址F11房屋平面及復原
圖32 江蘇龍南遺址平面布局
圖33 黃河流域史前聚落平面形態
圖34 長江下游史前時期遺址選址
圖35 綽墩遺址良渚時期河道兩岸遺蹟平面
圖36 龍南遺址的地理位置
圖37 史前時期的大型建築遺蹟
圖38 姚家墩為代表的台墩型聚落群
圖39 浙江餘杭良渚遺址群
圖40 江蘇佘城城牆剖面
圖41 江蘇龍南88F1居住址
圖42 江蘇龍南87F2—87F6居住址
圖43 江蘇左湖F1室內空間分隔平面示意及房屋復原
圖44 張家港東山遺址F4、F5房址平面
圖45 浙江桐鄉普安橋遺址F3平剖面
圖46 龍南遺址乾欄式建築發掘現場平面
圖47 龍南遺址的乾欄式建築
圖48 “個”形刻符及相關字型、符號
圖49 浙江餘杭莫角山大型遺址
圖50 江蘇龍南墓地平面
圖51 龍南遺址墓葬88M1和典型器物
圖52 江蘇寺墩墓地M3出土的玉器情況
圖53 良渚時期的墓地與祭壇
圖54 浙江瑤山遺址平面示意
圖55 浙江瑤山遺址T6平剖面示意
圖56 上海地區成陸過程
圖57 馬家浜時期的海岸線
圖58 江蘇張家港東山村遺址位置
圖59 崧澤時期的海岸線
圖60 良渚時期的海岸線
圖61 馬橋遺址沙堤及部分地層剖面
圖62 長江河口晚更新世晚期以來沉積環境的變遷
圖63 中國東部沿海1萬年以來海平面變化曲線
圖64 長江下游考古時代的水井
圖65 河姆渡遺址水井復原
圖66 河姆渡遺址水井平剖面
圖67 三峽麻柳沱遺址次生堆積剖面
圖68 青海民和喇家史前洪水地震災難現場遺存
圖69 馬家浜時期的水田遺蹟
圖70 江蘇溧陽地質剖面
圖71 上海廣富林遺址出土刻符
圖72 龍虬莊遺址的現代區劃
圖73 龍虬莊遺址的史前區劃
圖74 磨盤墩遺址地層Q3 —Q4斷面
圖75 磨盤墩遺址所出小型雕刻工具
圖76 丁沙地遺址所出玉料
圖77 良渚文化玉器上的製作痕跡
圖78 三代都城分布與金屬礦藏分布之間地理關係
圖79 黃河和長江流域古陶樣品組分因子分析
圖80 長江三角洲遺址中古陶樣品組分因子分析
圖81 廣富林遺址樣品 s8的XRD分析
圖82 陝西姜寨半坡時期原始村落布局
圖83 距今7000年前的文化區域
圖84 距今7000—5000年前後的文化區域
圖85 距今5000—4500年前後的文化區域
圖86 花廳出土的大汶口文化陶器
圖87 花廳出土的良渚文化玉器
圖88 良渚文化北上示意
圖89 良渚文化玉器傳播示意
圖90 南、北方出土的背壺
圖91 廣富林遺址地理位置示意
圖92 廣富林遺址所出北方文化因素陶器和紋飾
圖93 良渚文化與馬橋文化相似文化因素比較
圖94 全新世中期氣溫變化曲線
圖95 長江下游考古時代人地關係演化模式
圖96 長江下游考古時代遺址總量對比曲線
圖97 重慶萬州麻柳沱遺址聚落演變示意
表 目
表1 馬家浜時期諸遺存測年數據一覽
表2 崧澤時期諸遺存14C測年數據一覽
表3 良渚時期諸遺存14C測年數據一覽
表4 良渚時期諸遺存熱釋光測年數據一覽
表5 馬橋時期諸遺存14C和熱釋光測年數據一覽
表6 長江下游考古時代諸遺存時空框架對應簡覽
表7 馬家浜時期遺址統計
表8 馬家浜時期未分期遺址統計
表9 崧澤時期遺址統計
表10 崧澤時期未分期遺址統計
表11 良渚時期遺址統計
表12 良渚時期未分期遺址統計
表13 馬橋時期遺址統計
表14 馬橋時期未分期遺址統計
表15 長江下游各地區遺址利用率統計
表16 太湖流域遺址重複利用統計
表17 寧鎮地區遺址重複利用統計
表18 皖中平原地區遺址重複利用統計
表19 里下河流域遺址重複利用統計
表20 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最大面積規模遺址的比較
表21 良渚時期龍南遺址88H22出土陶器組合
表22 良渚時期龍南遺址97F1出土陶器組合
表23 左湖遺址F1出土器物組合
表24 長江三角洲地區考古時代人類獲取肉食資源的狀況
表25 馬橋鎮和金匯鎮居民及其他民族Y染色體SNP突變比率
表26 馬橋和新地里遺址古代Y染色體若干SNP位點類型
表27 國內外科技考古手段的起步時間
表28 長江下游考古時代環境變化與社會進程的比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