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黃河河口鈾的地球化學特徵及其潮灘歸宿研究》是依託華東師範大學,由杜金洲擔任項目負責人的專項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長江/黃河河口鈾的地球化學特徵及其潮灘歸宿研究
- 項目類別:專項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杜金洲
- 依託單位:華東師範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鈾(包括其子體)在研究海洋環境中懸浮顆粒物本身及所吸附的顆粒活性污染物的來源、輸運和歸宿等工作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對於長江、黃河這兩個世界上有一定影響的河口,鈾通過河流進入海洋的通量、鈾在潮灘的歸宿等最為基礎的工作卻少有報導。本項目擬通過對鈾在長江、黃河河口的入海通量,在河口水體中的保守/非保守行為特徵,在近岸沉積物、潮灘沉積物及其間隙水等各種不同形態中(可交換態,有機結合態等)的活度及234U/238U比值的變化規律的研究,探討鈾在長江、黃河河口的地球化學特徵及其在潮灘的歸宿。本研究將為海洋環境中天然放射性同位素示蹤提供必不可少的知識儲備和基礎數據。
結題摘要
摘要:鈾及其子體核素的地球化學過程對於我們深入認識鈾及其相關核素在河口,近海等海洋體系示蹤的顆粒物本身及其附著的顆粒活性元素在河口,近岸等海洋水中的來源、輸運和歸宿有重要的意義。本項目通過我國長江這條在世界上有一定影響的河口中鈾入海濃度的季節變化,通量的定量估算,潮灘上覆水,潮灘沉積物間隙水中鈾濃度的分析,研究河口水體中鈾的保守非保守行為及其機理。初步的研究結果表明: (1)長江口溶解鈾的平均濃度為2.572μmol/m3;枯季234U/238U的活度比值為1.424±0.007,洪季為1.374±0.007;入海通量為2.3×10^6 mol/yr,占全球鈾入海通量的4.8%。同期對比,黃河入海的溶解鈾平均濃度為20.4 μmol/m3;234U/238U的活度比值在枯季為1.455±0.007,洪季為1.418±0.007;入海通量為7.0×10^5 mol/yr,占全球入海通量的1.5%。流域風化來源和可溶解鈾在土壤中比例的不同造成兩條河流中鈾濃度的巨大差異。(2)在長江口鹹淡水混合區域,大部分U濃度隨鹽度呈現保守性。在3月,5月,7月和10月基本上都為保守現象。但2013年8月在很大的鹽度範圍內(1.980~29.714)觀察到U的清除。這可能是由於8月生物活動頻繁,生產力旺盛,造成水體中顆粒態增加,顆粒物吸附U明顯,造成水體中溶解態U的清除。(3)崇明東灘上覆水中溶解態鈾在大部分時間和空間上都表現出明顯的添加行為,初步判斷鈾的添加來源於地下水輸入和沉積物中的間隙水擴散。但在春季結束和秋季開始的時間段在光灘上覆水中觀測到了鈾的清除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