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長汀三洲鄉長鑼鼓
- 批准時間:2010年12月5日
- 遺產級別:市級
- 遺產類別:傳統音樂
- 申報地區:福建省龍巖市長汀縣
歷史淵源,基本特徵,演奏形式,主要樂器,鑼鼓音點,代表作品,傳承保護,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長汀三洲鄉長鑼鼓的歷史沿革,由於不見史籍記載,難於詳細敘述,據老輩代代傳說,長汀三洲鄉長鑼鼓始於宋代。主要是用以表達客家先民對本姓族美好生活的珍惜和嚮往。由當時三洲迎陳、程、羅、古、林、黃、潘“七姓燈”演變而成。
長汀三洲鄉長鑼鼓主要分布在長汀的館前、新橋、策武、大同、河田、南山、古城、四都、濯田等鄉鎮。鼓班多以姓氏堂名稱呼,例如長汀大同鎮師福村的長鑼鼓班由賴姓人氏組成,故稱為“松陽堂”。長鑼鼓班的演奏活動一般為春、秋兩次,春季的活動在二月初一,叫朝保苗,秋季的活動在九月十二,叫令茶,朝山慶豐收。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保留了鼓班的活動,在春節、元宵等節日也有長鑼鼓班的演奏。
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由於受“左傾”的影響,長鑼鼓被列入封建迷信活動,遭到禁止。
基本特徵
演奏形式
長汀三洲鄉長鑼鼓的演奏只用於朝神迎神,民間的婚喪喜慶都不用。演奏時,指揮1人,掌管檀板、板鼓、十番鼓、小堂鼓。低音大鑼1人,大鐃鈸2人,小鈸2人,小堂鑼1人,共7人。
演奏形式分為坐打和行打,坐打即坐著打擊演奏,演奏時將鑼鼓擔子放置在八仙桌的一角,板鼓坐八仙桌上方,打大鑼的坐八仙桌下方,其餘圍坐兩邊形成圓形。行打即一邊行走一邊打擊演奏,朝神迎神時大多是行打演奏。行打演奏時,由一人挑鑼鼓擔子,大鑼領先、板鼓隨後,其餘5人依次排列,形成兩路縱隊。
主要樂器
長汀三洲鄉長鑼鼓的樂器主要由長鼓、圓鼓、小鼓、大銅鑼、小鑼、鐸、鈸組成。通過長、短鼓配以鑼、鈸子形成高、低、長、短音符。表達人民對和平歲月和五穀豐收的期盼。昔時主要用於正月元宵游玻璃子花燈配樂。
鑼鼓音點
長汀三洲鄉長鑼鼓地方風味濃郁。其主要鑼鼓點音的特色表現在:戴姓的“跴叮哐,呤呤嗆”其意為:財丁旺,歲歲強;黃姓的“乒桌球乓,跴哐跴哐,丁璫丁璫”,意為:平平安安,財強財強,丁旺丁旺;而七姓共迎的“七姓花燈”鑼鼓是以“鼓、鑼、揚(揚琴)”代表古、羅、楊三姓;其餘四姓也用“唚(陳)呤(林)吁(俞)㕮(溫)”鑼鼓之音作代表;每當過三洲古街的時候,又統一用“呤丁嗆,呤丁嗆,跴跴哐,乒桌球乓……”的鑼鼓音點來表達人財興旺、歲歲平安意願。
代表作品
長汀三洲鄉長鑼鼓的打擊樂曲牌共有六七十個之多,當代還能打擊演奏的有20多個,主要有:《四除頭》《二除》《二串》《三除》《三串》《會戰鼓》《金瓶梅》《鳳尾松》《水蝶蛾》《松江友》《義方》《三友》《鮮花》《七段長鑼鼓》《老八板》《新八板》《剪剪花》《賽芙蓉》《九連環》《雙寶珠》《九除》《倒九除》等。這些打擊牌子既可單獨演奏,也可串在一起演奏。串在一起打擊演奏時,指揮通過“長鑼鼓”“火炮”和“尾子”三個鑼鼓點銜接十八個牌子,具有天衣無縫、一氣呵成之功。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長汀三洲鄉長鑼鼓不僅飽含了三洲民眾對美好生活的珍惜和嚮往,還體現了和諧、太平、喜慶的氛圍,更加洋溢著地方特色,彰顯了幾百年來的人文和傳統文化神韻。
傳承狀況
藝人們年邁相繼離世,使長鑼鼓的演奏瀕於失傳,當代只有少數民間藝人能夠演奏長汀三洲鄉長鑼鼓了。
保護措施
2021年,長汀縣完成三洲鎮三洲村的“三洲長鑼鼓”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所建設,讓民眾近距離接觸非遺。
社會影響
展演活動
2004年2月,客家母親河公祭日期間,粵閩贛客家地區代表,以及港澳、台灣、南洋多個公祭團體抵達參加。公祭後,翌日開始有大型文藝活動,具有長鑼鼓等客家傳統藝術展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