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果

長果

長(cháng)果,華北平原地區方言,即“花生”。

長(cháng)果——冀中、冀南、魯北、魯西等華北地區(如石家莊、滄州、德州、邢台、保定、濱州、濟南、煙臺)非常形象的方言,指的是就是“花生”。是我國產量豐富、食用廣泛的一種堅果,屬薔薇目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莖直立或匍匐,長30-80厘米,翼瓣與龍骨瓣分離,莢果長2-5厘米,寬1-1.3厘米,膨脹,莢厚,花果期6-8月。主要分布於巴西中國埃及等地。可用於制皂和生髮油等化妝品的原料又名落花生、長生果、泥豆、番豆、金果花生、地果、唐人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花生
  • 外文名:peanut
  • 地方:華北平原地區
  • 類型:植物
  • 屬於:地區方言
形態特徵,產地與分布,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根部有豐富的根瘤;莖直立或匍匐,長30-80厘米,莖和分枝均有棱,被黃色長柔毛,後變無毛。葉通常具小葉2對;托葉長2-4厘米,具縱脈紋,被毛;葉柄基部抱莖,長5-10厘米,被毛;小葉紙質,卵狀長圓形至倒卵形,長2-4厘米,寬0.5-2厘米,先端鈍圓形,有時微凹,具小刺尖頭,基部近圓形,全緣,兩面被毛,邊緣具睫毛;側脈每邊約10條;葉脈邊緣互相聯結成網狀;小葉柄長2-5毫米,被黃棕色長毛;花長約8毫米;苞片2,披針形;小苞片披針形,長約5毫米,具縱脈紋,被柔毛;萼管細,長4-6厘米;花冠黃色或金黃色,旗瓣直徑1.7厘米,開展,先端凹入;翼瓣與龍骨瓣分離,翼瓣長圓形或斜卵形,細長;龍骨瓣長卵圓形,內彎,先端漸狹成喙狀,較翼瓣短;花柱延伸於萼管咽部之外,柱頭頂生,小,疏被柔毛。莢果長2-5厘米,寬1-1.3厘米,膨脹,莢厚,種子橫徑0.5-1厘米。花果期6-8月。
長果

產地與分布

關於花生的原產地,文獻記載有原產巴西、原產中國、原產埃及等三種說法。據 Brukill 記載(A. Dictionary of the Economic Products of the Malay Peninsula, 206. 1966),哥倫布在1492年發現美洲,不久,西班牙派出Oviedo到海地任管理資源長官,Ovido 於1513-1524年在海地。他記載在當時印第安人園圃中已大量種植花生。林奈的植物種志(1753)記載,花生產地為巴西、秘魯 Hutchinson(Evolution and Phylogeny of Flowering Plants, 1964)記載花生原產於熱帶美洲。又據 J. C. Willis 原著 A Dictionary of Flowering Plants and Ferns, 8 ed. 1973:花生屬有15種,產於巴西及巴拉圭。可見花生原產於南美洲巴西一說較為可信。
長果
至於花生何時引入我國,據現在所了解,明代以前未有記載花生的文獻。最早記載花生的文獻為1503年(明弘治十六年)的江蘇《常熟縣誌》,隨後有1504年(明弘治十七年)的《上海縣誌》和1506年(明正德元年)的《姑蘇縣誌》。清初王鳳九所著《匯書》才明確指出,“此神(花生)皆自閩中來”清初1655年王沄所著《閩遊記略》中說:“落花生者——今江南亦植之矣。”清檀萃著《滇海虞衡志》(1799)記載,落花生為“宋元間與棉花、番瓜、紅薯之類,粵估從海上諸國得其種歸種之,——高、雷、廉、瓊多種之。”因此可以認為約在16世紀初葉或中葉,即明代弘治至嘉靖年間,由華僑將花生種子引進福建、廣東,然後逐漸引至他省,形成為我國的重要油料植物。
花生宜氣候溫暖,生長季節較長,雨量適中的沙質土地區;在我國,山東生長最佳。現世界各地廣泛栽培。

主要價值

落花生為重要油料作物之一,種子含油量約45%,除食用外,亦是制皂和生髮油等化妝品的原料;油麩為肥料和飼料;莖、葉為良好綠肥,莖可供造紙。
長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