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戰鬥

長春戰鬥

長春戰鬥是抗日戰爭初期的主要戰鬥之一,1932年5月1日,在三道溝、樺木林子一帶,共產黨員李紅光帶領當地農民起義,他所領導的隊伍,也成為中國共產黨在長春地區的第一支武裝力量。

基本介紹

  • 名稱:長春戰鬥
  • 地點:中國東北長春
  • 時間:1932年
  • 參戰方: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游擊隊) 日軍之中國派遣軍(關東軍)
  • 結果:馬占山突襲長春,此後馬占山常攻打遼西、營口等地
  • 參戰方兵力:革命軍8000 日軍之中國派遣軍20000
  • 主要指揮官:馬占山
背景,過程,

背景

1932年3月9日,日本帝國主義策劃的偽“滿洲國”在長春正式成立,國號大同,改長春為“新京”。溥儀為政府“執政”,鄭孝胥為“國務總理”。當日,溥儀在長春就職。 參加就職典禮的有日本關東軍司令本庄繁等200餘人。
1932年4月, 偽“滿洲國”與日本政府簽訂《日滿協定書》,讓日本帝國主義操縱中國東北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一切大權,偽“滿洲國”實為日本帝國主義的傀儡政權。1934年3月1日,偽“滿洲國”正式更名為偽“滿洲帝國”,溥儀改任“皇帝”,年號為“康德”。"

過程

1932年5月1日,在三道溝、樺木林子一帶,共產黨員李紅光帶領當地農民起義,他所領導的隊伍,也成為中國共產黨在長春地區的第一支武裝力量。
李紅光,1910年生於朝鮮,後隨父母來到吉林省磐石縣落戶。1930年9月,李紅光加入中國共產黨。由此,他領導的武裝力量—勞農赤衛隊成為了中國共產黨在長春地區的第一支武裝力量。1932年5月1日,在三道溝、樺木林子一帶,李紅光帶領當地農民起義。他們手舉鎬頭、木棒,高喊口號,遊行示威。參加人數由1000多人逐漸增加到2000多人,他們迂迴往返100多公里,破壞交通線30多公里,還把地主漢奸的糧食1000多石分給了貧苦農民。這次起義前後持續了二十多天,給日偽當局以極大震懾。
此後,在楊靖宇的主持下,李紅光把勞農赤衛隊改編成南滿游擊隊。經過紅石砬子和集場子兩場戰鬥,楊靖宇和李紅光領導的這支部隊成為威震南滿的抗日勁旅。1933年9月,楊靖宇根據中共滿洲省委指示,在紀念九一八事變兩周年時,以南滿游擊隊為骨幹,聯合其它武裝,在磐石縣成立了東北人民革命第一軍獨立師,楊靖宇任師長,李紅光任參謀長。在磐石、通化、柳河一帶展開了艱苦卓絕的抗日游擊戰爭。1935年5月,在一次與日偽軍的遭遇戰中,李紅光不幸中彈,光榮犧牲,年僅25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