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學歷史
物理學院是長春師範學院歷史最悠久的主幹院系之一,其前身是創建於1959年的物理學專業,後經歷了物理系、數理學院,於2005年2月組建成物理學院。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1. 光功能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2015年12月,中心被
吉林省發展改革委員會批准為光功能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中心主任由蘇春輝教授擔任。中心包括四個研究方向,透明陶瓷雷射材料的製備與光學性能研究,新型發光材料的製備與性能研究,新型顯示材料的結構與性能研究,新型薄膜太陽能電池。
中心共有52人(含外聘專家),其中,正高級職稱15人,副高級職稱20人;博士 19人,在讀博士4人;職稱、學歷結構合理,發展勢態良好。成立以來,發表SCI論文13篇,EI論文1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1項,省級項目4項,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專利1項。
2.高校創新團隊名稱:高效清潔電池材料的製備與電化學性能研究
團隊成立於2014年11月,楊光敏副教授擔任團隊帶頭人。本團隊包括2個研究方向,
超級電容器,
燃料電池,屬於新能源材料。超級電容器耐低溫,充放電快,是一種能回收能源和儲存能源的裝置,而燃料電池能產生能源,二者並行不悖,都有著巨大的市場潛力。
本團隊共有10人,其中,正高級職稱4人,副高級職稱6人;博士 9人;職稱、學歷結構合理,發展勢態良好。自成立以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立項4項,省級項目4項,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專利1項,發表SCI論文13篇,EI論文 2篇。
建設成果
2011年以來,學院取得了豐富的科研成果。蘇春輝教授採用體視學方法及分形理論對雷射材料微觀結構和其分形維度與光學性質之間的關係進行了研究,發表SCI 、EI檢索論文8 篇;劉保垣教授的“低成本智慧型型移動通訊頻帶互動調製器的研發”獲得了吉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曲雪松副教授帶領的課題組完成了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深入研究了
稀土上轉換髮光材料的合成及其在藥物緩釋、光動力學診療方面的套用,為藥物學和醫學診斷領域提供了更具實用價值的功能材料;楊光敏副教授帶領的創新團隊,在
石墨烯複合物的構築及電容儲能機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進展和突破,發表SCI 檢索論文5篇,獲得了高電容電極材料,並在量子電容理論預測方面達到了一定水平。
截至2017年,物理學院各級各類獲獎共8項,其中省部級1項;完成(包括立項未結)科研項目42項,其中國家級項目4項,省部級項目7項;發表學術論文110篇,其中SCI,EI,CSSCI 檢索論文54篇,中文核心15篇;教材3部;授權專利14項,其中發明專利3項。
學術交流
學術會議是學校開展院校合作與交流的一個重要渠道。學校通過參加、舉辦高水平的國內及雙邊學術會議,使全校師生迅速了解前沿學術信息和最新學術成果,促進了學科建設和發展,積極推進高層次學術研究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截至2017年3月,學院參與相關學術報告共48場次。
辦學條件
開設專業
學院現有物理學、套用物理學、科學教育3個本科專業(師範),有物理學和科學教育2個課程與教學論(學術型)招生領域,有學科教學(物理學)、科學與技術、材料工程3個教育碩士招生方向。
學科建設
學院科學教育專業是國家第一批特色專業建設點;物理學和科學教育專業為“十二五”吉林省特色專業、吉林省品牌專業;物理實驗教學中心為省級教學示範中心。
師資力量
截至2017年,學院擁有專任教師36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6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17人。專任教師中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1人,教育部“科學學科國培專家庫”專家2人,吉林省高級專家1人,吉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人,吉林省拔尖創新人才1人,吉林省優秀教師1人,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16人。
教學建設
學院現有2門國家共享資源課程;1門省精品課程;4門省優課程。獲國家教學成果獎1項、吉林省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獲國家級教育技術成果三等獎2項。近三年承擔教研項目26項,出版教材3部,發表教學研究論文19篇。
學校領導
職務 | 姓名 |
---|
黨總支書記 | 彭輝 |
黨總支副書記 | 安永輝 |
院長 | 楊光敏 |
副院長 | 齊海燕 |
資料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