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揖

古代交際禮儀風俗,流行於全國大部分地區,即拱手高舉,處上而下(雙手抱拳舉過頭頂,鞠躬)。上古時開始流行,不分長幼尊卑都可用。但多數用於平輩之間。明 王鐸《太子少保兵部尚書節寰袁公神道碑》:“甲午,太宰上公(袁可立)治行,陟山西道御史,而給事林尼公迮而有以壓之。兵鼓起於甲中,為公曩之,長揖已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長揖
  • 拼音:cháng yī
  • 興起時間:上古時代
  • 出處:太子少保兵部尚書節寰袁公神道碑
  • 典故:《史記 酈生列傳》
  • 引證解釋:《漢書·高帝紀上》
詞目,拼音,引證解釋,歷史,典故,

詞目

長揖

拼音

cháng yī

引證解釋

拱手高舉,自上而下行禮。
漢書·高帝紀上》:“ 沛公 方踞牀,使兩女子洗。 酈生 不拜,長揖曰:‘足下必欲誅無道 秦 ,不宜踞見長者。’” 顏師古 註:“長揖者,手自上而極下。”
晉 左思 《詠史》:“功成不受爵,長揖歸田廬。”
宋 葉適 《陳秀伯墓志銘》:“至召問,君長揖色倨,論事,泉涌不屈。”
清 阮葵生 《茶餘客話》卷二:“公讌之日,拂座奉卮命坐,皆長揖甚恭。”

歷史

上古時開始流行,不分長幼尊卑都可用。但多數用於平輩之間。
明 王鐸《太子少保兵部尚書節寰袁公神道碑》:“甲午,太宰上公(袁可立)治行,陟山西道御史,而給事林尼公迮而有以壓之。兵鼓起於甲中,為公曩之,長揖已也。”

典故

《史記 酈生列傳》:“沛公(劉邦)至高陽傳舍,使人召酈生(食其)。酈生至,入謁,沛公方倨床使兩女子洗足,而見酈生。酈生入見,長揖不拜,日:‘足下欲助秦攻諸侯乎?且欲率諸侯破秦也?'沛公罵曰:‘豎儒!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諸侯相率而攻秦,何謂助秦攻諸侯乎?'酈生曰:‘必聚徒合義兵誅無道秦,不宜倨見長者。'於是沛公輟洗,起攝衣,延酈生上坐,謝之。酈生因言六國從橫時。沛公喜,賜酈生食,……號酈食其為廣野君。”
喻恃才不羈、傲視王侯。
唐 胡曾《詠史詩 高陽》:“路人高陽感即生,逢時長揖便論兵。”
東周列國志》第一百一回:“蔡澤布衣躡屩,往見范雎。雎踞坐以待之。蔡澤長揖不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