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日記》是2006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蕭鋒。
基本介紹
- 書名:長征日記
- 作者:蕭鋒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6年4月1日
- 頁數:178 頁
- 開本:16 開
- 裝幀:簡裝本
- ISBN:9787208062184
- 統一書號:7208062188
《長征日記》是2006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蕭鋒。
《一位老紅軍的長征日記》是2006年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林偉。中文名 一位老紅軍的長征日記 作者 林偉 出版社 中共黨史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6年9月1日 定價 19 元 ISBN 9787801995438 ...
《日記卷》是2016年10月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內容簡介 《紅軍長征紀實叢書》是紅軍長征歷史親歷者回憶錄、口述史料、長征日記等的大型歷史文獻資料集輯。在選材內容上,要求必須是親歷者自己撰寫或本人口述...
紅軍長征在芷江陳列館陳列布展了280餘件珍貴文物實物,包括紅六軍團十六師師長周球寶委任狀、紅六軍團保衛處處長吳德鋒《長征日記》,紅軍使用過的玉紐扣、軍品帽袋、子彈箱,便水戰役戰場遺物、紅軍後代捐贈實物及紅色書刊等。同時,展出...
關於紅九軍團在會澤的情況——訪問何長工同志的談話記錄 紅九軍團在宣威、會澤——訪問徐文烈同志談話記錄 關於紅軍長征過雲南時的一些情況——訪問黃鵠顯同志談話摘錄 搶渡金沙天塹 長征日記(節錄)
本書沿襲作戰撰寫《長征日記》的創作風格,即以日記體的形式記錄西路軍從跨越黃河那天起到石窩分兵那天止,總計144天期間內,每一天發生的事情。本書的歷史資料不僅來源於大量親歷者寫的回憶錄,更重要的是依據大量真實的檔案材料,力求...
並著有《解放日記——1949年的故事》、《長征日記——紅二、四方面軍長征紀實》《長征日記——中央紅軍長征紀實》、《北京百年往事》等書。曾任北京電視台科教節目中心主任、海外節目中心主任,高級編輯,連續十年被聘為“亞洲電視獎”中國...
綠色長征2007 《綠色長征2007》是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北京林業大學團委
羅范懿的散文《老山界上的生日》連同陸定一的《老山界》選入蘇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3課並被媒體選入紅色教育“經典名篇”;海內外上百家媒體轉載了活動的120篇文化長征日記,《羅范懿文化長征日記》創“世界第一部手機簡訊實時日記”...
1984年到中國沿著當年紅軍長征路線來訪時,他已經是76歲的老人了。訪問之後,他寫成了《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一書,暢銷世界,被認為相當真切地接近了紅軍長征的歷史本來面目。目錄 前言 採訪紅軍長征日記 走過萬水千山 為了讓世界都...
長征日記 《長征日記》是張子意在長征途中寫的日記片斷。因為經歷了長期的戰爭歲月,這本日記僅保存了1936年7月10日至12月5日期間的斷簡殘篇,其他的都散失了。日記寫得非常簡單,有時每日僅記一兩句話,但是在七十年後的今天看來,...
《羅范懿文化長征日記》(120篇、72739個漢字、1455條簡訊)創世界第一部手機簡訊實時日記“世界紀錄”。已從事業餘寫作生涯28年,共出版長篇文學、哲學、文集19部、中篇10餘篇合400萬餘字。曾獲地級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湖南省...
離休以後,他整理出版了400多萬字的《長征日記》等書。 肖鋒同志因病於1991年2月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5歲。 [1] 一位將軍的晚年——訪解放軍離休幹部肖鋒 在一間不足十平方米的小房間裡,桌子、椅子、窗台上,堆著材料;床上鋪著...
第三章 心靈的長征 8.“333”行動 9.出征 父子書(二)我說:關於“獨生子女 父子書(三)10.長征日記:每天飛速地成熟 征途美麗的回聲(一)征途美麗的回聲(二)父子書(四)征途美麗的回聲(三)父子書(五)征途美麗的回聲(四)父子書(...
回憶靖遠兵暴 靖遠兵暴與陝甘工農紅軍游擊隊 萬良才傳 紅軍來到打拉池 紅軍與打拉池 西北救國抗日游擊隊 打拉池民團記事 陡水支部樹黨旗 第三輯 長征日記 張子意日記選 肖鋒日記選 伍雲甫日記 林偉日記 ……附錄:方域文明 ...
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獲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1992年2月7日在北京逝世。著有《趙鎔長征日記》、《趙鎔回憶錄》等。。個人榮譽 1955年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獲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影片隸屬於共和國名將系列,此前已經拍攝了十幾部,因此導演張玉安壓力很大,為此張玉安拜讀了蕭鋒的《長征日記》和傳記,加深了他對蕭鋒的理解。因為蕭鋒熱愛寫日記,所以張玉安決定以蕭鋒寫日記作為開頭、結尾,使其與以往的片子具有不一樣...
關於擴紅一事,肖鋒在他的《長征日記》里是這樣記錄的:“十二月十五日……九連在苗胞區擴大了四個新戰士。”“十二月十六日……這兩天,全團擴紅七十五名,有許多苗胞參軍,他們熟悉環境,熟悉道路,使我們行軍宿營、生活方便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