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長征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血脈,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繼承長征精神,賡續紅色血脈。而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是“十四五”時期國家深入推進的重大文化工程。紅軍長征途經15個省(區、市),沿線留存了數量龐大、類型豐富的長徵文物和文化資源,具有不可替代的歷史價值、紀念價值和教育價值。該片分六集,分別是《讓長徵文物活起來》《跨越時空的承諾》《一條綠色生態廊道》《奇蹟在萬里征程閃耀》《紅飄帶上的詩與遠方》《長征讓世界讀懂中國》,結合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保護傳承、研究發掘、環境配套、文旅融合、數字再現、教育培訓等工程的要求,講述公園建設的進程,展現長征精神。
分集劇情
第1集《讓長徵文物活起來》
長征國家文化公園裡的重點展示園、集中展示帶、特色展示點等,依次貫通在中國東南至西北地區十五省(區、市)的遼闊土地上。該片通過對長征沿途各類文物文化資源的展示,講述長征故事。其中當年送郎當紅軍的百歲老人段桂秀的終身守望,湘江戰役酒海井紅軍烈士遺骸挖掘安葬活動,遵義會議紀念館數位化保護工程,瀘定橋非物質文化遺產鐵鏈製作技藝傳承,夾金山翻越體驗活動等,體現長征精神,讓文物說話,讓歷史說話,讓文化說話。
第2集《跨越時空的承諾》
以當年紅軍對人民的承諾為主線,展現長征沿線各族人民在黨的領導下,脫貧攻堅、實現鄉村振興,追求美好生活的歷程。介紹了湖北省鄖西坎子山村黨支部書記魏登殿、貴州師範大學教授熊康寧等帶領民眾脫貧致富的故事。反映了雲南中甸村民扎史諾傑、四川昭覺中學生石扎惹作、金沙江開溜索老人蔣世學等的生活變遷。穿越時空,當年紅軍的承諾正一步步變為現實。
第3集《一條綠色生態廊道》
當年紅軍經過的萬水千山,正在被建設成為充滿生機的生態廊道。湘江戰役紀念園建設注重自然環境保護,江津白沙長江大橋建設堅持保護生態的要求,夾金山蜂桶寨進行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長征路上的生態文明建設,為展現大美中國,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作出貢獻。
第4集《奇蹟在萬里征程閃耀》
長征充滿創新精神。21世紀,在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及沿線,分布著中國各領域的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和大國重器成果。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中國天眼、赤水河紅軍大橋、烏東德水電站、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塔拉灘光伏電站,這些科技的奇蹟,緊連著長征的歷史與今天。
第5集《紅飄帶上的詩與遠方》
在長征國家文化公園中,有著紅色布告、標語、石刻等獨特的長徵文化遺存。在廣東南雄,發現了全國唯一的有曲譜有歌詞的紅軍歌曲。開國將軍業餘合唱團的演唱《紅軍紀律歌》,展示了人民軍隊的歷史和風貌。以長征為題材的小說、詩歌、戲劇、電影和美術作品琳琅滿目,豐富長征的多彩畫廊,這是中國寶貴的精神財富。
幕後製作
拍攝過程
在疫情防控的情況下,攝製組派出外拍團隊近60人,分6個組到各地拍攝,外拍總素材超過400小時。攝製組跋涉15個省(區、市),111個市縣,總行程45210公里;共拍攝84個人物故事、歷史故事,採訪217人。片中使用了33位老紅軍口述歷史資料,又搶救式採訪到6位參加過長征的百歲老人。
在寧夏拍攝期間,攝製組分成兩個拍攝團隊,深入永寧縣、同心縣、西吉縣、隆德縣,先後對陝甘寧省豫海縣回民自治政府成立舊址、紅軍西征紀念館、將台堡紅軍長征會師紀念園、六盤山紅色革命教育基地等地進行了實地拍攝,採訪講述紅軍在寧夏的足跡故事和寧夏人民弘揚長征精神、傳承紅色基因、在黨的領導下建設美好家園的故事。
主創團隊
註:以上為部分創作人員名單,全部名單請查看每集片尾字幕,以上主創團隊參考資料來源
音樂原聲
發行信息
前期宣傳
2023年1月,《長征之歌》總宣傳片發布;1月11日,《長征之歌》主題MV發布。
播出平台
播出時間 | 播出頻道 |
---|
2023年1月11日至13日、1月16日至18日20時 | |
|
獲獎記錄
作品評價
與以往反映長征題材的紀錄片不同,《長征之歌》以反映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為特點,講解長征歷史,講好長征故事和21世紀的故事。片中,展現了遵義會議紀念館數位化保護工程、瀘定橋鐵鏈製作技藝傳承、甘肅會寧紅軍黨員登記表等畫面,用各類文物和文化資源講述長征故事。此外,該片還圍繞當年紅軍的莊嚴承諾,講述了今天各級黨組織、廣大黨員幹部和各族人民“走好新時代長征路”的鮮活故事,展現“長征與我們”的理念。(《重慶日報》評)